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建立健全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北京提出的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数据信息是支撑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如何充分利用北京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的大数据资源,推动北京市公共大数据融合开放,在现代数据信息服务业培育新龙头、激发新业态、激活新动能,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娟 《重庆行政》2015,(3):66-68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从国家战略层面讲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以来席卷了包含教育在内的所有领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不仅使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它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链接一切的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许欢 《电子政务》2014,(3):132-135
大数据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有效推动现有产业升级与新产业诞生,引发行业各类创新模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在电子政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能有力地克服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难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预警能力、应急策略和决策水平;应从完善电子政务协调机制,建立大数据应用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大数据相关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奚荣华 《群众》2020,(3):46-4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了一批人才“富矿”,是创新资源集聚地。地方要打造产业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扩大人才“朋友圈”,集聚高端“智囊团”,用好“最强大脑”,实现借力发展、互惠共赢。近年来,海安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招”,通过组织推动、载体带动、政策撬动、创新驱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用对接,全市1100多家规模企业与1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人才在海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王秦 《群众》2021,(3):10-12
“十四五”是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落实到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之中。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吴麟童沈亮 《群众》2022,(21):49-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具有多样性、规模性、高速性、真实性、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它的特性恰好解决了精准扶贫逻辑体系的信息不对称和小样本决策偏差问题。黔西南州利用大数据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监督产业发展资金使用、规划扶贫产业及与特色农业产销过程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推动产业扶贫,存在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缺乏,数据孤岛未全打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将引发各领域、各行业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为抢抓全球大数据战略资源,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计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我市"云端计划"的实施,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民生应用为示范,推动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目标。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云端智能信息化大都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池宇 《群众》2020,(6):7-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都为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江苏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基础,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先后出台了发展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数字经济呈现规模增长迅速、创新融合驱动加快、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超40%,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正在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卢义桦 《公安教育》2022,(11):54-5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9年5月,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东莞公安聚焦"数据警务、智慧公安"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的公安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车辆信息库围绕车辆抓拍图片、车辆结构化数据、公安业务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融合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按需汇聚、深度融合和智能研判,构建统一的车辆视图大数据服务系统。车辆信息库建设作为智慧新警务在东莞的实践,有力推动了警务工作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沈和  吴江 《群众》2020,(2):21-22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2019年11月18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好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农高区”),既要系统谋划,更要落实关键举措,使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新引擎,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彭雷 《群众》2023,(10):29-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0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逐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不断放大科创平台在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以平台激发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2年成功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前沿》2014,(19):109-112
2013年2月,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提出首个施政目标发展"创造型经济",强调融合现代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强化既有产业,同时创造新的产业和市场,发掘新的增长动力,推动韩国经济迈向新的阶段。考虑到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文化背景等相似,面临的问题趋同,我有必要参考和借鉴韩国发展"创造型经济"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为我国更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数字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当前,生态文明转型面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艰难、生态环境信息流通不畅、数字资本垄断等数字化难题,需要强化科技创新数字化驱动,进行生态治理机制数字化创新,促进全球环境治理数字化协作。  相似文献   

17.
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当前各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契机。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武汉市亟需从六个方面入手来助推大数据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链,三是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四是拓展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五是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六是积极营造氛围,加强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8.
周晓平 《群众》2021,(3):21-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江苏在全国率先确定“科技兴省”发展战略,其后又将其拓展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新增了创新驱动战略。多年来,科技创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区域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社会高端智力资源高效和谐向企业流动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最终实现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体系是区域和产业创新网络的有机结合,能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对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北区域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主体、激活技术源头和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沈觅 《群众》2023,(7):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