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用"环境美"勾勒江苏未来发展蓝图,体现了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蕴含着对建设美丽江苏的殷切期许。江苏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环境美"新江苏建设目标,采取强有力举措拉长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早日迎来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李载林 《群众》2022,(7):58-59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江苏财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杨峰 《群众》2020,(5):66-6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强调,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要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嘱托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完善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韩全林 《群众》2022,(24):42-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江河湖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江苏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城乡依水而兴,发展依水得势,文化依水扬名,是全国著名的水乡。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是江苏呵护河湖生态环境、建设幸福河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我们需要聚焦江河湖库系统治理、生境修复和空间保护,为建设美丽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生态治理却有名无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张各异、利益各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公地悲剧"仍然在不断上演。当前全球生态治理乏力的症结在于生态环境破坏的主体众多,生态治理却面临主体缺位的窘境。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问题的出路在于努力构建全球生态治理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构建又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观、新的工作机制与协调机制以及新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新春伊始,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这场战"疫"无疑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这次重大疫情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大疫情防控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漏洞和弱项,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反思。"生命间性"生态哲学观为实现有利于重大疫情防控的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提供了新视野。要做好重大疫情防控,需要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并按照"生命间性"生态哲学观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观,更好地指导能够有效防控重大疫情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水利部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江苏省先后共两批九个省辖市列为试点,总结好宣传好江苏水治理的试点经验:三大工作亮点和三大示范效应,对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江苏水治理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以生态河湖行动统领江苏水治理,201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神往,努力展现江苏"最靓颜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治理模式,但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现有的由政府包揽所有生态环境管理事务的单中心生态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构建一个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多中心生态治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杰 《群众》2018,(19)
正水作为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无论是对于破解环境痼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还是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都扮演着重要的催化角色。江苏地处东部沿海,人口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水情异常复杂、治水任务艰巨。长期累积的水问题是人民群众的一个"心头之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系统推进江苏水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正>水韵江苏,鱼米之乡。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江苏,襟江带湖滨海,长江、淮河、大运河穿流而过。全国五大淡水湖,坐拥其二。但是,由于人多地少、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整体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始终是经济大省江苏的发展之困。"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深切寄语,"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最富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有责任履行由法律和社会所赋予的职能和义务,也就是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确保公共产品安全,这是政府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政府的合法性所要求的。但现实中有些政府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滞后性、失灵性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存在思想认识"异化"、责任履行"错位"、处理方式"缺位"等责任缺失的行为表现。重新审视政府水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构建和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制度、水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制度以及水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责任落实,对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理念、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教育观、生态环境全球治理观等主要观点、理念和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生态世界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9,(2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蓝图,江苏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6.
刘亚平 《群众》2020,(5):64-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江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区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亟需以法治力量解决这些问题。设立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是法治江苏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新理念。这些新理念具有深厚而科学的理论基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生态考量必不可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着眼于公共服务新理念、社会治理新模式、科技发展新方向;需要聚焦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发展;需要构筑和谐的生态治理体系,助推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薄茹 《北京观察》2005,(12):12-13
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随之产生.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启动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几项大型生态保护工程的启动,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久违"的蓝天终于重新出现在北京上空.  相似文献   

20.
正8月15日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议指出,江苏总体上还没有迈过环境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样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要作用,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