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桥》201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只有及时地转变党的领导理念,转变党的领导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方法及党法关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法治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通过法治规范我们的公权力行使行为,领导人民真正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5,(1):32-3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从新时期和新形势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实现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以“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需实现治理实践从碎片性向总体性转变、治理内容从局部性向全面性转变、治理手段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个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姊妹篇":一个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个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国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社会各方参与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正义性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德 《党建》2014,(6):31-33
正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政府治理毋庸置疑是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但是,中国政府在管理理念和经济职能中存在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协调的弊病,为此政府要按照现代化、网络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结构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鸣政  郭晟豪 《前线》2014,(4):21-2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其中治理体系设计是基础、治理能力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经历了从"身份依赖"向"契约依赖"的转变;从"机械合作"向"有机合作"的转变;从"行政化"体系向"社会化"体系的转变。这些变革的路径特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现代性的成长,也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变革方向,对政策选择也有所启示。经验表明,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建设应由主要依赖政府驱动向主要依靠利益驱动和价值驱动转变;社会治理体系应由封闭向开放的组织关系转变;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应由主要依赖强制性规则向主要依赖任意性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经历了从"身份依赖"向"契约依赖"的转变;从"机械合作"向"有机合作"的转变;从"行政化"体系向"社会化"体系的转变。这些变革的路径特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现代性的成长,也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变革方向,对政策选择也有所启示。经验表明,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建设应由主要依赖政府驱动向主要依靠利益驱动和价值驱动转变;社会治理体系应由封闭向开放的组织关系转变;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应由主要依赖强制性规则向主要依赖任意性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突出"人人",既强调全体社会成员都是治理主体,均有参与的责任与义务,又强调人人共享社会治理成果的价值理念,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治理相统一的有机联合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规律深化与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重点从群众下单出题与党委政府接单办理、打破"体制内外"利益壁垒、营造良好治理软环境等方面着手,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动的,建国以后形成了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治理能力逐渐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理顺党政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民社会,大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有世界眼光,更要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盛世之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不到40年时间里将一个战乱后民生凋敝的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文景之治"留给后世诸多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对于当前调控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其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于此,应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新长征》2021,(4):20-2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先进的理念、精准的方法来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5.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4,(8):11-11
正《前线》2014年第1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栏目着重对国家治理进行了探讨。其中,俞可平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认为治理是一种偏重于工具性的政治行为,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三大要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晏青 《当代贵州》2014,(26):16-17
正县域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瓮安以"5531"为抓手,全方位、整体性实施推进,达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今年5月,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到黔南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对瓮安县"5531"社会治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瓮安在微观层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社会治理主体合作共治,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需要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协同的制度化建设。一、完善社会治理的党委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8.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还存在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能力待提高、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智能应用挖掘不够等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治理能力;"五治"融合助力,创新治理体系;强化智能支撑,打造智慧城市。从而实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为当前我国的政府管理与社会建设实践指引了方向,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广泛的认知与推广。社会治理并不意味着政府治理的全然退出,有效的社会治理是基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正确定位和能力建设。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式的重要转变。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运行向度以及治理手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性转变成现在的多元性,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格局,并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