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经历了从"身份依赖"向"契约依赖"的转变;从"机械合作"向"有机合作"的转变;从"行政化"体系向"社会化"体系的转变。这些变革的路径特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现代性的成长,也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变革方向,对政策选择也有所启示。经验表明,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建设应由主要依赖政府驱动向主要依靠利益驱动和价值驱动转变;社会治理体系应由封闭向开放的组织关系转变;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应由主要依赖强制性规则向主要依赖任意性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需实现治理实践从碎片性向总体性转变、治理内容从局部性向全面性转变、治理手段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变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与运行框架的建构,分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逻辑机理,归纳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更新价值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体化运行体制、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完善资源保障等。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的建构,力求聚合多元主体力量,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善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3)
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实挑战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动力。政治共享发展、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公平建设对发展型、政府主导型、效率偏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构筑制度认同实现共享发展;也能有效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引领经济新常态;还能有效推动社会公平建设。从而能有效应对国家治理模式转型挑战,成为匹配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路径。匹配中国国家治理转型的路径在于构建一个以法治化保障、包容性增长和民生型社会政策体系支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公园治理中,社会力量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由管理型国家公园治理向服务型国家公园治理转变,形成"国家公园—社会"的多元治理格局,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融入国家公园治理体系中。在建立国家公园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机制的基础之上,制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与此同时,应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意识及自身建设,从而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公园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为政府治理变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背景,政府治理变革将朝着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内容预防化、治理载体自动化等方面发展。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变革也会遭遇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海量数据的困扰、数据的盲目依赖、大数据人力匮乏、路径依赖和数据无法体现的价值观等挑战。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在趋利避害中推进治理变革,政府应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数据治理的转变,用数据说话,理解数据、应用数据、相信数据,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晴  郁俊莉  刘海军 《新视野》2023,(4):104-111
数字政府建设为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效发挥企业作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要素市场化驱动政府治理和企业参与发生新变革,政企合作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议题,随之引发对权责错配、路径依赖和信任缺失等困境的新反思。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新的“核心行动者”,在权责界定、网络协同及信任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新的政企合作行动者网络。从行动者选择、网络化协同与合约化机制切入,依据角色定位分配任务,重塑政府与企业依赖关系,建立信任支撑的转译机制等,则是数据要素驱动下政企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后税费时期,在国家权力退场和乡村社会规则弱化的背景下,作为基层民主实践的富人治村带来了村庄政治排斥和村级治理公共性弱化的后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建设和规则供给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塑造了村级民主选举的规范化、村级权力运行的标准化、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化,重构了富人治村模式下村级治理的规范性和公共性,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增进了基层民主。在乡村社会分化和治理转型过程中,国家对基层民主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和规则供给能力的增强,制度建设和规则下乡为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的互动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保障,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因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直以来,西宁市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创新性转变,由以前的单一式治理向多元参与式治理转变,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如何更好推进西宁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政党治理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要实现从"掌舵"向"服务"转变。通过对上海市的调研发现,近年来上海基层党组织"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益经验,但也遇到一些难题。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新阶段,要通过构建扎根基层社会生活的党建新格局,完善扁平化的基层组织运作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制度保障,建设多样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新结构等路径;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全中 《求实》2017,(4):44-57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存在"内卷化"现象,"内卷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的官僚化和行政化、契约合同过程的指令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形式化和选择性。造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控制导向的社会治理体制、外生性所造成的资源依赖和由此导致的嵌入性控制、志愿失灵造成的专业主义缺失等。矫正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三维"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在乡村治理语境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基于对烟台市党建示范区的案例分析发现,乡镇党委通过构建区域性党建的治理结构、发展政经合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建立党群联结的社会治理网络三个方面的党组织建设创新,从治理理念的转型、治理主体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构建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路径在于,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政体制与村民自治中的一种治理机制,利用党组织建设的灵活性和党员身份的复合性,通过党组织建设创新,推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主体的现代化转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组织优势,能够实现乡镇政府和村庄社会的联结,成为后税费时期“悬浮型”政权落地和推动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资源消耗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发展目标上,由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转变;在发展思路上,从"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在农业生产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相对单一的农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路径上,从依靠投入、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在整体布局上,从调整经济结构向调整社会结构转变。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非常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只有坚定不移地转方式,才能开创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转变农村经济方式,须通过以下途径:消除误区,更新观念;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改善生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县域社会治理到市域社会治理,是互联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背景下,社会治理顺应时代变迁的一次深刻变革。随着社会治理场域的转换,社会治理重心将朝着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城乡一体化治理、民生建设和保障、线上空间治理、协调利益冲突和城乡社区治理转变。社会治理重心的变化必然引致治理政策的调整,社会治理政策将从重城轻乡向城乡统筹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事后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条块分割向协同治理转变,从维护稳定向创造稳定转变,从传统管制向智慧治理转变。这一系列的治理政策调整,将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治理形态不断演变,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强调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呈现不同的工作特征,逐步实现了由从"管控"到"治理",由"包办社会"到"治理社会"的转变。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沿着: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2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主要指中国地级行政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且不断迈向科学、系统的过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遵循价值、目标、路径的三维建构逻辑:价值维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秉承"人是尺度""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标准,将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深深地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统摄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目标维形成社会力量在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及乡规民约等规则约束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服务的善治秩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路径维坚持能动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协调性原则,调动城乡社会主体热情,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事务,科学认识城乡社会底色,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治理变革与农村服务体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铖 《求实》2017,(8):67-84
农村治理与农村服务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农村治理变革之路即是农村服务体系形塑之路。农村服务体系孕育、生成、发展于农村治理变革的过程中,而农村服务体系最终将影响着农村治理的变革进程。从传统社会的农村自治到后税费时代的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在农村治理变革的牵引作用下,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发生变迁,经历了"自发自为——真空——全能型管控——倒逼变革——重构"五个阶段,并逐渐激发出对农村治理变革的反向倒逼推力。在漫长的农村治理变革与农村服务体系变迁历程中,农村治理与农村服务体系之间逐渐由单向性的牵引关系走向双向性的互动关系,逐步完成了一元单向性形塑向二元双向性互构的转变。在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新时期,实现农村服务体系的社会化重构既是农村治理现代化变革的客观需求,也是农村服务体系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所需。  相似文献   

20.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德 《党建》2014,(6):31-33
正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