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斯之死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力、奋斗不止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个。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苦心,经过几十年的挣扎与努力,终于成了秦朝的丞相,权倾一时,极尽荣华富贵。他曾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才华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实力派作家,他的《谏逐客书》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学作品。所以鲁迅先生说:“秦…  相似文献   

2.
《谏逐客书》是李斯劝阻秦王政驱逐当时在秦国做官的他国人所上的书。李斯乃楚人,曾受学于荀卿,后入秦为客卿。逐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当时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到秦国修渠灌田,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秦无力攻韩,秦宗室贵族认为他别有用心,借此提议“一切逐客”。李斯身为楚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秦国的霸业,李斯遂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在书中,针对秦王的逐客令,李斯追古及今,旁征博引,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礼遇客卿,信用客  相似文献   

3.
太宗雅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4):43-43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李斯自幼志存高远,四处拜访名师。潜心钻研权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不懈努力,果然从无名小吏一路飞黄腾达,登上了秦朝百官之首的宝座。但他把功名利禄看得过重,在利害得失的取舍上私心太重,善于玩弄小聪明,从而上演了一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4.
西汉以降,每当谈到秦朝,人们莫不斥其“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1](《秦始皇本纪》),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秦朝社会中“儒”的因素。事实上,在秦王朝各阶层人物的思想中,“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仍然占很大的比重,甚至在秦朝的法制中也有对这些伦理  相似文献   

5.
李斯的政治思想可归纳为五德终始、崇法尚刑、师法后王、督责之术等几个方面,其中既有儒家苟子性恶论的底色,也有阴阳家五德终始学说的印记,更受到了法家申不害、商鞅、韩非等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后者,他在多所应用的同时作了诸多立足当时政治需要的进一步发挥,可以说实用主义的特点贯穿于李斯政治思想的始终.李斯的政治思想既帮助秦始皇成功建构起了帝国的统治大厦,亦因其对某些思想主张的极端性发挥和为投秦二世所好而献上的止渴之鸩而在客观上促成了秦王朝的速亡.  相似文献   

6.
正盛行于明清锡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文中将江南金锡与用犀角、象牙做的器具,后宫的美女,高大优良的骏马和西蜀的颜料相提并论,可见其珍贵。  相似文献   

7.
海容 《党史天地》2008,(11):51-53
榜书,古日“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民间俗称“大字”,一般要求字的尺寸在60平方厘米以上。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人是秦朝丞相李斯。此后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  相似文献   

8.
正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来自草根的身世,以及在担任秦朝廷最底层的行政官员——泗水亭长时的一些滑稽、无赖、恢谐做派,至今广为流传。但他在反秦斗争中,特别是在秦灭后与项羽的争雄中,所体现出来的果敢及政治家风范无不令人叹服。在危难之际,行事果断,有憾天动地的胆魄,是历史上许多成大事业者所具备的精神气质。我们回顾《史记》,汉高祖刘邦便充溢着这样的精气神。秦始皇三十五年,泗水亭长刘邦奉命押解一批犯人去骊山修秦始皇陵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太史公书》,被后人高度称道,以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确,像《秦始皇本纪》等名篇,正是太史公充分采集沛公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之际,富有政治远见的萧何仓猝从咸阳宫里抢救出来的珍贵先秦史料和秦朝档案而作的.《秦始皇本纪》中三次记载了方士徐市其人其事:首次是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之后,“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  相似文献   

10.
霸气与大气     
秦朝末年的"楚霸王"项羽,在反秦斗争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平时却听不得不同意见,唯我独尊,搞一言堂,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动不动就杀人、烹人,结果是众叛亲离,连"亚父"范增也离他而去,最终自刎乌江而死。而那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相似文献   

11.
阿房宫赋     
董立人 《党建》2013,(10):13-13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然而统一的秦国却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的速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反省,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总结出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今日重读此文,对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无警示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对李斯荣辱起伏的一生,作了精彩的描述,重读此文,认真分析李斯的言行,对其思想性格特征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少时曾为小吏。然而,李斯胸怀大志,不甘心身处下贱,一心希望成就大事,能够享受人间荣华富贵。当时,李斯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封建法律形式概述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其中秦、汉、唐、宋、明等几个朝代的法律形式比较具有代表性。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制诏,程,课,式,廷行事等六种。其中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系统的规范性文件。通过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正式确立了“律”作为封建法律形式的名称,并在以后各封建王朝广泛沿用,律构成秦封建法律的主体,其中刑律有  相似文献   

14.
乾隆17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10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于是召见秦大士,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  相似文献   

15.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有很多,有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李斯,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初唐名相房玄龄,有千古诤臣的大唐名相魏征,更有治世有方的明王朝名相张居正,等等,这些名相都有过人的本领,但能称上“千古名相”的却只有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秦朝:监察制度秦王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随时任免,郡守县令则对君主完全负责。秦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他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  相似文献   

18.
毁人必毁己     
很为李斯惋惜,他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一篇《谏逐客书》,便使秦始皇心悦诚服收回错误成命,从此如“泰山不让土壤”,如“江河不择细流”,广招天下贤士,图谋一统大业。本来,他是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然而,李斯重爵,他的权力欲、升官欲太强,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铸成大错,留下了后人难以宽恕的历史污点。 诬陷韩非,是李斯的一大历史污点。和李斯一样,韩非也是客卿,也是很有思想、很有韬略的政治家。我们至今仍可在他的《孤愤》、《五蠹》、《说难》等洋洋洒洒的论著中,看到他的杰出才华。然而,李斯客不了韩非,大有周瑜那种“既生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1,(5):49-49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建的。当时秦朝的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的劳役就达到72万人之多。修陵所用的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部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文献历史上,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统一六国,威震四方。他所修筑的万里长城也发挥了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作用。但是,长期征战、沉重徭役和严刑酷法,也是他的历史污点。因此,他死后不久秦朝就灰飞烟灭了。秦始皇的暴政,使广大民众深受其害,所以,在作为民众历史观的传说里,秦始皇是暴君,修万里长城是暴政。下面,我们介绍一个流传很广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看看民众心目中的秦始皇和万里长城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