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完善“城—镇—村”三维空间布局;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现代农村商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量质提升;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构建持续助农增收机制,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基层软硬件设施及配套服务等举措,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郭钰山 《江西政报》2009,(11):47-48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它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要求我们党的农村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9,(5):6-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最近在全国发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汪洋 《新重庆》2006,(3):4-8
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三百"促"三化"、 "三化"促"三农"的农村工作基本思路,推动我市"三农"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近几年, 全市农业农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松良 《中国发展》2012,12(3):45-52
该文通过对福建若干代表性乡村的实证调查,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即表现为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交织的难题。其症结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政策造成农民数量过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加区别的农产品市场化安置,更是乡村建设和农民组织化的长期缺位。为此,该文从农村城镇化、健全农村合作社构建机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3个方面提出新“三农”问题的应对之策。并以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生态茶业、莆田市东桥镇汀塘村的生态城镇、连城县培田村的古民居(文化)产业合作社和福州市郊县林柄村的社区支持农业引导城乡互动为例,深入分析四个可能的乡村发展模式,说明在构建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重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以及推动社会参与下的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5)
践行"两学一做",务必做到从严要求自己有高标准,从实做好工作讲真实效,基础在学、学有所获,关键在做、做出实绩。推动发展热带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建议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实力、加强统筹农业发展能力、夯实可持续农业发展潜力、提升品牌农业发展张力、提高脱贫农业发展活力,推进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三农发展目标,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7.
白毅 《电子政务》2011,(12):110-113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基本领域,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带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朝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8.
王利 《江西政报》2006,(23):46-47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重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彭泽县是一个具有传统农业优势的县,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以更强的责任感关注农村,更多的精力关心农业,更深的感情关爱农民,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要做好“一个主攻,二个狠抓,三个加快,四个推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在农村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发达的农业 ,没有繁荣的农村 ,没有殷实的农民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是 ,建设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城市本无鸿沟,人们原来都是在田园里生活。城市初始就是农民创造的,一部城市发展史,就是农民演变为市民的创造史。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农民艰苦奋斗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沉重而伟大的贡献。现在城市的发展“日就月将”,农村却举步维艰。“城得山水而秀”,城市需要农村,城市的繁华需要农村的繁荣。扶弱携后,投桃报李,这是一个文明平等、共同富裕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情结。同时,也只有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全面反哺农业非常重要,是时候了,不能再有迟疑。中国农民最质朴、最富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无数事实表明,中国农民一旦站到有利位置上,他们的历史创造性就会像黄河之水一样滚滚而来,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给农民全民待遇,举全国之力给予他们各种政策援助和财力物力支持,让中国“希望的田野”也迎来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农业保护等措施解决了"三农"问题,日本化解"三农"之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农协组织、维持农产品高价、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台湾地区则通过二次农地改革,解决了土地规模经营问题。这些国家和地区"三农"情况与我国相似,他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加强我国新农村建设投入,改革建设方法;提高农产品价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城乡制度障碍,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土地制度创新,扩大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论及“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时,用两句话概括,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5,(1):18-20
2004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重点,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呈现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发布了10个有关应对"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同整个农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农村发展历史性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取得了促进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和重读这些中央"三农"一号文件来看我国农村发展,总结经验,把握继续发展的重点,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钥匙,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胡苏平 《前进》2009,(1):26-2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面对新的形势,思考和谋划全省“三农”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以苏联为鉴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和明 《岭南学刊》2004,(1):61-63,7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同农村的紧张关系。毛泽东以苏联为鉴,认真探讨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马禄忠 《今日浙江》2008,(20):34-3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欠发达乡镇的“三农”问题,不仅是欠发达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也是难中之难的问题,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跟上全省奔小康步伐,具体要在以下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訚柏 《创造》2004,(5):21-21
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大力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南华县立足县情认识,多渠道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的路子,不断培强做大劳务输出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