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又是必须响应的新要求。根据"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逻辑是一个螺旋上升、层次推进的过程,体现在乡村旅游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在产业定位、空间开发、主客交流、运行机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享受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并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路径选择上,关键是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包括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当涂县在安徽省最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本价值。乡村要全面振兴就必须要给自己准确画像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如何选择,应从乡村自身无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优势、乡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乡村所处地特殊区位等关键资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着重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新形势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构建美好乡村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想充分发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潜能、助推乡村振兴愿景实现,应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价值意蕴出发,探寻金融自身发展需求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内在一致性。要从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思维、制度与机制层面分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基于认知转变、制度跟进以及机制创新三维度的一体化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紧紧抓住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及其形成的理论都倾向于以城乡一体化思想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应做到: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及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以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乡风文明;以德治、法治和自治相融合为重点,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以民生工程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促进乡村生活富裕;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生态必须首先实现振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乡村被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可以促进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夯实乡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纵深推进厦门跨岛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提升厦门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有利手段。厦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经济支撑、绿化美化、文明建设、乡村善治、民生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素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兴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促进生态宜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提升,持续促进治理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促进生活富裕;推进党建引领提升,持续促进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9.
纪芳 《地方治理研究》2024,(1):50-61+80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思维。一些地方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通过运动式治理推进乡村“强富美”建设,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在有限财政约束下,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制度化方式承担高标准乡村建设的成本,负债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应对策略,由此形成乡村振兴中的透支型发展模式。对地方政府而言,透支型发展的优势不仅在于可以弥补资金不足,更在于可以扩大地方政府的制度外行动空间,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体现为地方政绩以及市场化导向乡村发展的双重逻辑。作为地方政府的策略性发展行为,透支型发展隐含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乡村发展悬浮、乡村社会管理成本增加等风险。应警惕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振兴透支型发展策略取向,回归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稳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重要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乡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舞台,还是构建大统战格局实现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统一战线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个构建大统战格局的契机,把握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资源,总结提炼统一战线服务乡村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基于HN省FW镇基层党建实践的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发展工作、党员教育培训、党内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已对乡村振兴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扮演好领导核心角色,建强组织战斗堡垒;扮演好发展导航角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扮演好服务保障角色,引领农村社会治理;扮演好文化引领角色,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民营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张謇的讲话,实质是对张謇内循环乡村建设模式的肯定,具有深刻的新时代含义.张謇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民营经济参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必须走独具中国特色的内生低成本之路,包括社...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农民作为实施主体,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来稳步推进。总体来说要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就要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重点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努力构建农耕文化、乡愁的精神乐土。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人民生活质量,还有利于增进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共同富裕视阈下乡村振兴法治建设,需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耦合、传统价值的嬗变,以及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为理论基础,进行法理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层面仍面临许多窘境:乡村振兴法律制度滞后、法律对经济主体需求关注不足以及乡村振兴资金分配程序缺位等。因此,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乡村振兴法治化路径的优化,一方面,要确保乡村立法的时代性、主体性和乡村振兴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合法性,使其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坚定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在乡村振兴调节中的比重,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发挥更积极的效能,从法律层面促进被帮扶主体经济能力的提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战略推进过程中要以农民为依归,重点关注农民平等发展权利的落实,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擘画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蓝图。当然,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全面”二字,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久久为功。尤其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原则,特别是要统筹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产业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现代农业与小农户、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等重大关系,确保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教育资源建设。可见,中央要着重落实加强农村教育。扶贫先扶智,要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稳步向共同富裕迈进,就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着手。推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的农村教育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强乡弱的大环境中,与城市教育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在发展农村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形成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艰巨、工作千头万绪,为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各地应抓好四大关键工作环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都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从逻辑关联上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前景目标,二者具有目标、使命与原则上的一致性;从实践上看,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及保障整体偏低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困境。为了摆脱上述困境,我国要积极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要素,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织牢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同时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