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贫困呈现总人口大幅降低,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集中的态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脱贫攻坚要做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边疆民族地区边境线长,民族众多,文化、宗教信仰多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呈现集中连片特殊贫困特征,是我国脱贫攻坚最后一个"堡垒"。本研究从边疆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由来入手,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提出,阐释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选取2个民族自治地区个案,分析当前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内容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及问题,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服务和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云南具有突出的边疆、民族特点,统一战线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云南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云南统一战线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协商实践、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宗教中国化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丰富和拓展了统一战线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国长期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中国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贫情做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消除中国大地上存在多年的绝对贫困人口问题。通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坚持大扶贫格局,协同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中国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下,用超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加快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延伸现代化中国地域治理的边界,加快解决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步伐,补齐短板弱项,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潜藏的人口红利,加速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助力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①。本文在脱贫攻坚的视阈下,看待和分析我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后续现代化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生发展动力是提高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可持续扶贫的动力来源。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特殊,内源动力不足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动力心理学理论,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模糊评价法和熵权法,对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可以从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优化产业模式、重视文化资源转化与价值重构、创新治理方式和强固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着力培育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如此才能有效促使内外动力耦合发力,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处边疆石漠化特困地区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直过民族",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贫困问题极为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就在南丹白裤瑶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但脱贫任务仍然艰巨。研究里湖白裤瑶地区的贫困现象和原因,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对边疆少数民族石漠化特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这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转向了农村。德宏州地处边疆,与缅甸接壤,州情独特,农村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基于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法治现状,探讨法治建设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中"法治"这一"硬治理"的尺度,更好地促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推动德宏全面振兴,谱写好"中国梦"边疆篇章。  相似文献   

7.
2017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重点,辐射边疆各族群众,不断夯实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虽然脱贫攻坚的侧重点是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是解决"振兴"问题,但两者的共通点都是旨在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永德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永德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中创新思路,以"12345"脱贫步骤推进永德脱贫攻坚。"1个统揽"。2014年以来,全县识别出贫困乡4个,贫困村99个(深度贫困村2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55户55396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把脱贫攻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思考、谋划、统筹。  相似文献   

10.
正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脱贫攻坚聚焦于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三个核心任务,它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互促共进的。对于脱贫攻坚中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问题,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等问题,应进行一个"形而上"的宏观思考。领导·组织论。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的全局性、规模性、社会性的战略大行动,是检验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本质特征,办好中国事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村贫困治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代表,是党的领导在农村具体落实的重要载体,脱贫攻坚中必须找准角色与定位。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基层党支部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基层党员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要选好支部书记、配好乡村干部;要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党员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同;要不断吸收先进分子,用新鲜血液补充党的机体,探索基层党员发展新模式;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实现群众利益的引领者、先行者和服务者。  相似文献   

12.
彭桂萼是近代云南知名的边疆民族问题专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彭桂萼对云南边疆问题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对边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边疆建设如何推进、如何实施边疆教育、基督教在边疆的传播影响及治理等诸多问题的探讨是其主要成果。彭桂萼的云南民族研究涉及的民族,主要有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和彝族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彭桂萼边疆民族研究的特点,可概括为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经世致用"之道钻研边疆民族问题、力求让研究"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本文在梳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研究四种视角的基础上,以"嵌入—建构—增能"为整合性分析框架,通过对贵州省T县的经验考察,系统探讨了结构性嵌入与资源下沉、系统性建构与土客共生、全方位增能与社会改造的展开逻辑,立体呈现了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实践探索,这对于有效破解贫困治理长期存在的碎片化困境、打好新时代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呈现整体向好态势。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约93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601个贫困县摘掉贫困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对此,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两手抓",认清形势,明确靶向,找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稳固脱贫成果。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脱贫工作带来新挑战,脱贫工作推进难度加大,协同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积极防范因疫返贫、因疫致贫等情况出现,切实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5.
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应把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优先选项,扩大社会治理的范围,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借鉴国内外社会治理主要理论及实践模式,基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个案分析和当地城乡社区、垦区(农场)等实地调研,反映现状及存在不足,提炼总结社会治理中的有益经验,继而从提升服务各族群众能力,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各民族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方面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我国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的国家方略中,民族地区因为在维护边疆稳定、保护国家生态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独特功能,其脱贫已经成为国家脱贫奔小康大局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从外部而言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弥补地理环境造成的市场资源分配不足极其重要。同时也需要发挥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和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脱贫乃至后续的持续发展。T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方面的个案实践,在问题域或成效方面对于民族地区脱贫多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问题的论述,是中央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的新认识、新成果,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关于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坚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以贵州省兴仁县新寨村为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难题主要体现在党建弱化、产业薄弱、人才凋零、生态破坏、乡俗变淡、生活贫困等方面,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建引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培育新产业,保护生态环境,重振乡风文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既是一个政策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认识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思想基础至关重要.思想基础对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具有先导工程、基础支撑、通道桥梁等重要意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存在认识上的"脱节说"、观念上的"无望论"、工作上的倦怠感等思想困境.奠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思想基础,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精神实质,系统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大力激发人民群众过富裕生活的主体意识,持续强化各级机关深入帮扶的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铜仁市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但贫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进一步探索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创新脱贫体制机制,转变脱贫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