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话药     
时光 《学理论》2009,(1):96-96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些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那些够不着的幸福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实际上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寻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实在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就是那个高高地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脚尖,即便你搬  相似文献   

3.
学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很多已不再适应,而我们不了解、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以利于改进和做好经济工作.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7)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用了两卷的篇幅来论述"友爱"这一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友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即德性的一种,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友爱还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论述立论持平、深刻、扼要又易实践,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人际交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权力这个东西,自古就很"霸道".在权力运行的时候,在权力发威的时候,在权力遇到阻力的时候,这种"霸道"的个性,展现的更加充分.源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权治"才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权威,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心灵深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6.
陈漱渝 《各界》2008,(6):12-14
一   据统计,现存鲁迅藏书有4062种,约14000册,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外文书籍1869种,包括中文线装书、中文平装书、俄文书、西文书、日文书等.鲁迅1936年7月7日致赵家璧信中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相似文献   

7.
减法做人     
耿涛 《党政论坛》2010,(14):30-30
有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的快乐在于你会不会减法做人”。 柳宗元在《柳河东集》中写的一篇《虫负虫版传》发人深思。虫负虫版是一种很会背东西的小虫子,爬行时遇到东西,它总要捡起来,抬起头来使劲地背上它,背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疲劳到了极点,还是不停地往背上加东西。这样,虫负虫版终于压得倒在地上怕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实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于阐释某一思想、理论的"精髓",表达的是贯穿于某一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价值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深刻把握这一思想,最根本的是把握其精神实质。1.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充满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9.
日常,经常会听到一些领导同志谈及的处事哲学:"关键的时候,推一推,拉一拉,可推可拉,立足于拉,要对同志负责."于是乎,一些为同志"负责"的事就出现了:某单位有个职工要增加一级工资,但按照文件规定,时间还稍差一点.可单位领导同志在研究时却说:"只差一点,属于推一推,拉一拉,还是加上吧!"于是,这个职工便名正言顺地加了工资.  相似文献   

10.
潘燕 《瞭望》1995,(35)
记者:在选择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和主攻点的时候,必须首先搞清什么是一种企业制度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在这一认识上面有失误,改革就很有可能走偏.据知,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改变其产权基础或所有制基础.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和设计,但实行私有化是其最典型和最概括化的思路.您对此怎样看?林毅夫:我认为私有制并不是企业制度成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夏雁 《党政论坛》2013,(12):11-11
1968年,美国3M公司的科学家斯班赛·斯尔沃博士发明了一种胶水的配方,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黏,可就是粘不牢东西,即使晾了很长时间,粘上的东西还是会掉下来,所有人都认为斯班赛彻底失败了,这让斯班赛博士大为恼火。他的发明从此搁置了下来,再也无人提及。  相似文献   

12.
"凡是",是一种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维模式,是一种精神枷锁摆脱"凡是"的缠绕,是一个过程,没有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深化改革,要从"凡是马克思主义本本上讲的,都要照办"中解放出来 "凡是",是一种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模式:"凡是"马克思主义本本上讲的东西,都要句句照办,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凡是"本本上没有的东西,又不敢越雷池半步."凡是"的思维方式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人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敌. 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不少"凡是"的大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更把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推向了极端.直到"文革"  相似文献   

13.
党课是"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形式。情境党课是基于"共情"的观感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员置身于某一具体时空场域中,以场域的"境"育学员的"情",并进一步引导其以情促知、以情促信、以情促行。一堂高质量的情境党课,应注重情境准备、情境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升华、情境完善等,不断提高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放松"。放松,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那为什么大多数学习钢琴的人都在这个问题上"走弯路",甚至影响继续学习呢?现在怎么样理解放松,怎么样在学习中体会放松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体会,使得这个问题在出现之前就做好了的准备,不要让"放松"问题成为我们在学习和演奏中的绊脚石,而是让它起积极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高度评价,指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深刻指出:"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他还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  相似文献   

17.
<正>(1956年1月21日)亲爱的允若:……你写来这封信,当然又暴露了你的一些思想问题,这很好一既然有了问题,向我,向同志们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好。因为不说,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存在;说出来,你的同志,你的亲属,才好帮助你。你说,你在写这封信以前。"仍然犹豫要不要写这些",你"感到写这些没有用"。你写这些,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我欢迎你写这样信给我,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一位17岁的在校住读的青年给当时已如日中天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虽然整天和许多同学在一起,但仍然时时感到寂寞。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里尔克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恳求,似乎寂寞是一件轻柔、贵重的东西,必须小心翼翼、充满珍视地加以保护。我们今天的人能理解这份珍视吗?  相似文献   

19.
这个观点似乎很彻底,其实同样有失偏颇.曾经有位干部在谈学习体会时,就是据此得出结论说:原有经济体制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实际姓"资";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三个"有利于",所以它确实姓"社".对类似的推导和结论,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而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深刻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这一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所要求"和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被有些学者喻为一种"精神返乡"。而在文化学者鲍鹏山看来,"我们哪儿都没有去,我们一直在这里,只是我们可能把自己的故乡‘强拆’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是在重建,重建传统文化。"无论"返乡",还是"重建",其实遵循的是同一个确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故乡。在这个故乡,个体得到心灵的安顿,民族得到最深沉的发展力量。无论时间走多远,我们一直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