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新一轮的调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主题。为了改变金坛农业种植业千年单一耕作制-稻麦两熟的传统模式,金坛在70年代初就进行过农业结构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当时主要是改良土壤,以棉促粮,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本县财政实力。在此次农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中,金坛市(当时还是县)通过调查研究,1972年首先在建昌镇试验种植了1万亩棉花,到1981年又扩大到了24个乡镇,1983年全县种植棉花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8%。实行这次结构调整之后,全县平均单产皮棉已由1972年的48.5斤提高到1983年的140.7斤。单产与总产量在12年中增加了3倍。那时,全县出现了一批高产乡镇,亩产皮棉超260-280斤的高产户就有150户,其中还涌现了高产尖子户,有的单产皮棉竟高达301.9斤。实践证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后的种植,不仅改良了土壤,也真正做到了“以棉促粮“(棉花茬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种植和养殖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情况下,我们谈种植业的结构调整,要跳出种植业,从真正的种养结合来看待种植结构调整。我国传统农业与当前农业的区别在任何一个国家,种植和养殖都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是一个种养循环、结合异常紧密的生态系统。它没有任何所谓废弃物的产生,作物种植生产的粮食主要供人类使用,副产物作物秸秆、粮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汉南区按照“种养加系列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发展城郊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了畜牧、瓜菜、棉花制种三大主导产业。在新的一年里,汉南区以这“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全区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均占有面积大等优势,集中力量调整种植业结构。 首先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调整套种模式。从过去以棉花为主搞套种,转变到以经济作物为主棉花为辅搞套种。全区重点推广3种模式:以辣椒为主套种棉花,亩产值可达3000元左右,亩效益可达1500—1800元;以玉米为主套种棉花,采用双膜玉米的办法,亩净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4.
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的国营牧场,近几年,阿热勒托海牧场党委紧紧围绕畜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使农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该场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决策,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玉米、黄豆等适销对路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围绕畜牧业,大力发展饲草业,扩大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为发展畜牧业蓄存了后劲。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萨帕乐”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场党委、管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  相似文献   

5.
湘农业发[2009]43号HNPR-2009-20005各市州农业局: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加快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  相似文献   

6.
<正>金政发[2010]7号婺城区、金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大户、面积、单产、总产、效益"五增长"。为了表彰先进,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戴天德等15人为"2009年度市区优秀早稻种植大户"、金华市琅新粮食专业合作社等4家单位为"2009年度市区优秀早稻种植粮食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范堆相 《前进》2003,(10):10-11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经济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更加扎实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的基本途径,也是入世以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这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最为直接的有效途径。我省种植业结构中,粮经比例大致为7∶3,作为一个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比例甚至大大高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过…  相似文献   

8.
芦敏 《八桂侨刊》2005,(1):19-22
甘蜜是一种热带植物,经加工后可作染料。这种植物染料是化学染料兴起之前极为重要的一种染料。19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甘蜜种植业开始兴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848年已臻鼎盛;但是,由于各种自然的以及人为的因素,华人的甘蜜种植业逐渐呈现衰落的迹象。到了19世纪90年代,这种衰落已经非常明显,华人的甘蜜种植每况愈下。20世纪初,新马的华人甘蜜种植业最终消逝。然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马的华人甘蜜种植业不仅构成了近代早期华人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新马华人早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精河县结合本地实际,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2008年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明确了今年的三项重点工作:扩大枸杞种植面积,推广棉花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精河农民栽种棉花已经有很多年历史,在获益的同时,大家对棉花种植技术也已得心应手,如今县委要对传统的棉花种植业进行调整,很多农民都难以接受。要想促进农民增收,不走出固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怎样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并将之贯彻到底呢?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在近日北京市委讲师团组织的报告会上指出 ,要办好四件大事 :第一 ,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结构。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是调整种植结构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压缩粮食种植面积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将以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步转变为三元种植结构 :一种粮 ,二种经济作物 ,三种饲料作物 ,要发展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发展加工业 ,特别是搞好精加工和深加工。第二 ,用…  相似文献   

11.
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指从事粮、棉、油等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地加速流转的背景下,种植业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湖北省种植业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发展面临三大困境,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是新型主体的规模经营。目前全省新型主体发展较快,但发展层次和质量不高;土地流转的障碍、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制约了规模经营发展的潜力;新型主体发展急需的融资、保险服务滞后;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四年是我国进入有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二个年度。国家确定我省农业生产的任务是:在一九五三年的基础上,粮食增产百分之七,棉花扩大种植面积六十三万亩,增产百分之二十六点七,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百分之八,油料、蔬菜等作物也要根据需要适当扩大,并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林业、畜牧、水利方面:造林四十五万亩,封山育林五十七万亩,植树三千万株;牲畜增殖百分之五,羊群增殖百分之十一点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农业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国内农业市场经济的阶段性变化 ,做好种植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 0 10年远景规划 ,对促进我省跨世纪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及 2 0 1 0年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切实抓好农业重大项目的实施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增强农业服务手段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增…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1993年初步统计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92年减少4000万亩左右,下降到16.2亿亩。而就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粮食种植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否则粮食产需形势将会发生逆转。这就是说,我国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耕地减少过多外,主要是农民种粮收入低,依靠种粮收入为主的农户,实际收入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至  相似文献   

15.
推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 ,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我省种植业结构现状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郭正义 《前进》2000,(6):25-27
正确把握和有效解决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走出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窘况,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去年以来,寿阳县以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启示。  对寿阳这样一个传统的粮食大县来讲,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应该是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20年来,寿阳充分发挥土地面积广阔的优势,坚持不懈地狠抓粮食生产,特别是从1993年以来,连续几年大力度实施玉米战略,使全县粮食总产登上2亿公斤台阶,成为全省第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说:“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粮食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要发展粮食生产,归纳起来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外延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发展粮食生产应以提高单产为主,但保护和扩大粮食作物面积也不容忽视。而要使现有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不再减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因地制宜,不再占用耕地和粮地。要在保证耕地和粮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8.
豫政〔2 0 0 4〕2 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1 998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保持了基本稳定,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粮食企业“老人、老粮、老帐”问题有所缓解,财政负担逐步减轻。2 0 0 3年在洛阳、安阳、三门峡、商丘、信阳5市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办法,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宁政发[2014]4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自治区提出的"五百三千"(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枸杞100万亩、设施蔬菜100万亩以上、越夏冷凉蔬菜100万亩以上、奶牛存栏100万头;优质饲草料基地稳定在1000万亩,发展肉牛肉羊专业村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个)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特制定本意见。一、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口粮自给(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定面积、优化品质、主攻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相似文献   

20.
粮食、棉花、化肥、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上述重要商品的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取得很大进展。1998年国务院对粮食、棉花、化肥流通体制相继作出了改革决定;成品油流通改革的措施也即将出台。由此,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涉农重要商品流通体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