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做人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官场的无奈,也有他超脱尘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后世不少人奉为座右铭。其实,他在“难得糊涂”下同时还书有数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因此,清代学者钱泳认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极聪明人语也”。他又说:“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难得糊涂,须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便生荆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糊涂,是个贬义词,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种事物内容混杂的意…  相似文献   

2.
“小事糊涂”辨析□司马牛生活中,确实有人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也有人在微观上辎铢必较,而在宏观上缺少谋略,尽干一些拣芝麻丢西瓜的事。不过,能不能据此便得出结论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糊涂”。不错,每个人的精力时间总是有...  相似文献   

3.
元代马致远的《半夜雷轰福碑》中有段唱词:“越聪明越受了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只落得今世多奇才,遗之在草野。”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是非不分、贤佞不辨的用人习气。其实,不良的取人之风并非古人专有,时至今日,仍有极少数人存有从一  相似文献   

4.
眼下两种糊涂犯不得毛志成郑板桥先生首倡“难得糊涂”的时候,他本人就很不糊涂。因为不糊涂,世事洞明,时时碰壁,想闭上眼睛装做什么黑暗现象都看不到,又很难做到,这才叹息出“难得”二字。世上还有另一种人,本身就糊涂得可以,对时与世多不通,对国事与民事多不解...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魔术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天天说话,也天天都在听人说话,可对“语言的魔术”却懂得很少。往往是不经意间,就被人糊弄过去,有时甚至不明白是自己糊涂、别人糊涂、还是那事情本来糊涂。  比如说,你去买皮鞋,旁边有人对你说:“这皮鞋样式虽然一般,但是皮子好嘛!”你就觉得这皮鞋是可以买的。如果旁边又有人向你说:“这皮鞋皮子虽然好,但样式太一般了!”你就觉得这皮鞋似乎不该买。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话有啥不同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合乎实际的,只不过那“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6.
丢三别落四     
柳萌 《世纪风采》2007,(3):43-4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人生规律,谁都无法阻挡时光流逝。因此,老年人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这样反而会使生活多些情趣。比方说记忆力减退,经常“丢三落四”犯糊涂,对此有的老年朋友很苦恼,其实完全无此必要。依我看,人到了老年就应该有所“丢”有所。  相似文献   

7.
清代扬州怪杰郑板桥除了给我们留下许多诗、许多文、许多画外,还给我们留下一句四字格言:“难得糊涂”。他说的糊涂并非真糊涂,真糊涂无所谓难得不难得。他说的是假糊涂,是真明白而故装糊涂。这样的糊涂非常难得,许多人许多人都做不到。郑老先生本人恐怕也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8.
法庭将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法学博士招来调查毛拉纳斯拉丁。纳斯拉丁到处宣称:“这些所谓的智者全都是一些无知的、优柔寡断的、糊涂的人。”他被指控破坏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军统失宠有如狗 张国焘是满怀“壮志”投入国 民党怀抱的,国民党对他也寄予 了厚望。他在同是江西萍乡人的 武汉警察局长蔡孟坚帮助下,见 到了蒋介石。张国烹茶杯还不曾 沾唇,就对蒋介石开口说道:“兄 弟在外糊涂了多时。”接下来,声 讨般地说起:“中国只能有一个 党,一个领袖,应取缔共产党,取 消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  相似文献   

10.
动人的乐曲时而高见激越、“响通行云”,时而悠悠婉转,余音绕梁不绝,七个音符跳跃穿梭,有谱有度。联想自己多年人人事的宣传思想工作,深感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遵循法度,而做到有法有度又确非易事。实践证明,只有遵循法度,才能在跨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做好“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工作,才能为所在地方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曾评价叶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说叶剑英同志处世谨慎,在“大事”上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宣传J作的一谨慎”和“不糊涂”,…  相似文献   

11.
劳骥 《前线》2011,(8):57-57
少时听过“连升三级”的相声,名家刘宝瑞的代表作。段子说的是:目不识丁的张好古,凭家里有钱,借奸佞魏忠贤势力中进士、当翰林,又由糊涂皇帝朱由检给他“连升三级”。故事生动有趣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2.
游宇明 《求贤》2011,(7):28-28
人在清醒的时候.是容易把人和职业分开的:而在糊涂时,却总是把人与职业混为一体。如一些为官者.认为他就是权力的化身,忘了自己也是吃五谷长大的凡人.仅仅是在某一时段.头上顶个“乌纱”而已。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观念更新”红极一时。究竟哪些是旧的,需要更新,哪些是新的,不应该翻个个儿,究竟要把什么样的旧,变成什么样的新,使人们越弄越糊涂,自然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现综述如下:一、对“为人民服务”的更新错位有的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旧观念,需要更新,更新成什么呢?为金钱拚搏的  相似文献   

14.
打一开始,“经济适用房”就是一个属性、定位表面上清楚而实际上糊涂、不伦不类的概念。正是因为这种糊涂和不伦不类,导致了在以往实践中政府的目标模糊、政策失灵和处境尴尬。  相似文献   

15.
言之有误     
瞧见一博客上有人这样留言:“艺德比艺术重要。”——糊涂也没有这么糊涂的。雷锋说相声你听么?  相似文献   

16.
作客决肯村     
乍到新疆,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许多东西纠缠在一起,不知道该叫复杂还是丰富,给你的震撼却十分巨大。有个村子叫决肯村,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住的也是蒙古人,但决肯却不是蒙语。它所在的乡叫哈日莫暾,和硕特蒙古语,同决肯都是榆树的意思,跟普通蒙语的叫法差别很大。决肯村附近三四里有座土城废墟,竟是托忒蒙古文创始人咱雅班第达居住过的地方,留下这个和硕特地名并不奇怪。新疆人管现在内蒙古流行的蒙文叫呼忒蒙古文,因为ta、da不分,呼忒与“糊涂”谐音,间或戏称“糊涂”蒙文。托忒蒙文与口语接近,又有明白的意思,故新…  相似文献   

17.
“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用来说服人、教育人、批评人的一句古语。那么,“福”究竟是什么?怎么才叫“福”?这是一个真正需要弄明白的有关人生价值的大问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莫兴高,自有生成造化。许多聪明人未必知道什么叫福,许多糊涂人反而“稀里糊涂”地得到了福。何其故也?原因就在于“糊涂人”因为“糊涂”才不知道世上有那么多的烦恼,才不会去追求那些本应该属于自己、更不用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烦恼,皆因心中的非分之想所生,皆因腹内的贪念过炽所致,包括贪财之念、贪名之念、贪权之念、贪色之念、贪寿之念等等。可以说,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拥有平常心,当个平凡人,幸福便会自然而然地常伴身边。  相似文献   

18.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19.
九成消费者在喝“糊涂奶”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纯鲜牛奶时,大多只注意品牌和生产日期.很少有人关注其成分。  相似文献   

20.
在前段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下,有些人在议论、探讨我国的舆论监督时,过分夸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张我国无条件地仿效。显然,这是一种糊涂想法。产生这种糊涂想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认识论而言,是与没有正确认识西方的舆论监督有直接关系的。应该承认,舆论监督作为西方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