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固原地区绵羊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高,危害大。为了探讨吡喹酮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的驱虫效果,笔者于1983年5月在该地区进行了本试验。 (一)试验方法 在该地区畜牧站牧场羊群中,以Stoll虫卵计数法,选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1985~1986年,我们在阿拉善左旗宗别立、木仁高勒、布古图、巴润别立4个苏木、镇,剖检26只绵羊和6只山羊,在其中9只绵羊和1只山羊的肺组织中发现1种黑色线状虫体,感染率为31.25%,感染强度3~12条,经鉴定为黑色囊尾线虫(Cystocaulus nigrescen Jerk,1911)。国内仅见新疆在绵羊体内发现黑色囊尾线虫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省38个县633个乡(镇)的1121头耕牛(黄牛366头,水牛755头)用蠕虫学局部剖检法在其中45头牛的瘤胃内检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总感染率为4.01%,在不同性别的黄牛、水牛无显著差异,而与年龄呈正相关。该吸虫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分布于潮湿低洼地区。另剖检768只山羊和91只绵羊,均未发现该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1991年5~11月在安徽六安县选择了八个区镇,用蠕虫学剖检法结合粪便检查调查了皖西白鹅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剖检50只鹅,有49只感染,感染率为98%;检获蠕虫2303条,感染强度3~297条,平均44.9。共发现寄生蠕虫10科14属34种,其中23种为安徽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
绵羊双腔吸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青海、内蒙、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区)都有报道。据我们对山东省调查,双腔吸虫病在鲁北平原(德州、东营、惠民、淄博等地)呈地方流行性,感染 率高达95%~100%,感染强度达3条~10万条,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为我省危害绵羊的主要虫种之一。为筛选价廉、高效的驱虫药物,我们采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绝大多数羊群均感染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经调查前者染感率为10%~84%(平均43.9%),后者为8%~92%(平均33.5%)。以感染比较严重的突泉双城水库羊队的放牧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山区此二吸虫的贝类宿主是枝小丽螺(Canesella virgo)。山上采获的蜗牛不多,胰阔盘吸虫感染率为6.18%,中华双腔吸虫为11.29%。山下草场蜗牛密度大,它们感染分别为2.8%和6.03%。胰阔盘吸虫昆虫宿主中华草螽(Conocephalus chinensis)主要捕获于山下草场,感染率为5.26%;中华双腔吸虫的昆虫宿主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山上的1965只蚂蚁中检出144粒本吸虫囊蚴,山下草场397只蚂蚁中检出4751粒本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牛寄生性蠕虫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富裕县、泰来县的3个肉牛饲养场随机选取改良成年肉牛52头,用蠕虫学剖检法进行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在牛体内共检获各类寄生性蠕虫13种,隶属于2门、3纲、10科、12属,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牛仰口线虫、前后盘吸虫、食道口线虫、肝片形吸虫、毛圆线虫和莫尼茨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分布广,为齐齐哈尔市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兴安盟绵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感染率高达64.8%,多年来未能得到彻底控制。我们于1990年在索伦牧场应用芬苯哒唑乳剂对自然感染中华双腔吸虫的绵羊进行驱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剖检法检查西藏五县147只山羊、118只绵羊、114头牦牛、88头黄牛内脏器官、网膜、肠系膜、脑等组织器官,采集寄生虫幼虫,调查西藏家畜主要带科中绦期幼虫(细颈囊尾蚴、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山羊细颈囊尾蚴、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46.94%、4.08%、0,绵羊分别为62.77%、13.83%、4.26%;牦牛棘球蚴、脑多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5.79%、2.63%,黄牛的感染率分别为4.55%、0,说明绵羊更易感脑多头蚴;截至目前暂未在西藏发现山羊感染脑多头蚴;牦牛感染率幼畜与成年畜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幼畜更易感。结果表明,西藏家畜这三种绦虫蚴病感染强度仍很高,需开展深入研究,加强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杯状海狸吸虫(FibricolaCraterBarketteNoll,1915)隶属双穴科(DiplostomidaePoirier,1886)海狸吸虫属(FibricolaDubois1932)。1985年6月至1986年5月,我们在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进行经济动物寄生虫调查时,对猎民猎获的5只野生麝鼠进行了剖检,在其中2只野生鼠的肠道发现杯状海狸吸虫。感染率20%,感染强度9~23条。(一)虫体采集及处理按斯克里亚平局部解剖法,在解剖镜下检出肠内所见到的虫体,用生理盐水冲洗4~5次后置于两块载玻片中间,轻轻作压片后,浸入含有5%甘油的80%酒精内固定,用明矾洋红染色液染色,按…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14.
选择6只平均体重13.75 kg±1.35 kg、8~12月龄的山羊.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研究山羊血浆中NO和TNF-α正常值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周血浆中的NO开始升高,持续至15周,TNF-α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一直持续至试验结束;病理剖检发现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肝肿胀,且有明显的损伤病灶.试验结果提示,NO和TNF-α可能参与了肝片吸虫损伤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兔大国之一 ,饲养兔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 1/ 4。养兔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投资小 ,见效快 ,收益高的家庭副业。为了摸清我省兔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 ,为今后开展兔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 ,我们对黑龙江省富裕、泰来、汤原、密山、双城等市 (县 )进行了兔寄生虫的区系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来源 所检查的兔来自富裕、泰来、汤原、密山、双城5个市 (县 ) ,每市 (县 )随机选取 10只兔 (公、母各 5只 ) ,兔龄在2a左右。1.2 检查方法 按全身蠕虫学剖检法剖检全部兔 ,对所收集…  相似文献   

16.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1988年4月,我们在宁夏 中卫县1只家兔的肝门静脉中 找到1条丝状的雌性线虫,其 感染率为3.3%(1/30)。后来在宁夏中卫、盐池两县境内剖检21只野兔,从肝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胰静脉中收集到类似的27条虫体,其感染率38.1%(8/21),感染强度1~19条。经鉴定,这些标本属于双辨科(Dipe-talonematidae)小筛属(Micipsella)的努米小筛线虫(M·numidica)。据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1976)记载,我国内蒙古曾发现该种线虫,但至今未见正式报道,而且它的寄生部位欠详。 (一)形态描述 虫体呈丝状,乳白色,两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对陕西省22个县44个场的绵羊、山羊、黄牛、奶牛进行了蓝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19个县16个场有蓝舌病存在,感染率最高达50%。在所检牛羊中均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我省家禽寄生蠕虫种类、区系分布、危害情,我们于1981~1986年对全17个地区(州)76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在624个样点上共剖检家禽4469只,其中鸡2594只,鸭1417只,鹅458只。共采集寄生蠕虫405584条,现将其鉴定结果报告如后。材料与方法(一)家禽的选择 家禽的选择,以各地(州)不同自然地理气候类型县的山区、半山区、坝区,当地饲养的鸡、鸭、鹅随机取样进行剖检,并注意品种、性别的比例与自然禽群的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用蠕虫学剖检法对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犬猫寄生蠕虫12科16属20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7种,线虫11种;与人畜共患蠕虫16种,易感且危害人或家畜严重的有8种。犬检出16种,感染率为100%;120只犬的平均感染强度为66.64条,平均感染2.8种;犬钧口线虫、犬恶丝虫、犬复孔绦虫和泡状带绦虫为优势种。猫检出10种,35只猫感染率为88.6%,平均感染强度为4.5条,带状泡尾绦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