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宏逵 《政法学刊》2006,23(5):54-58
人民陪审制是法治与民主的一个连结点,有助于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正当化,有助于公民对审判活动直接有效的监督,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欠缺一个平稳的社会环境,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规定缺乏连续性,法律对陪审员的职权设定同其专业素质要求存在内在矛盾,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备,导致目前人民陪审制度在法律地位上的可有可无。应该完善人民陪审员的产生过程,优化陪审员的结构,增加参加合议庭的陪审员人数,加强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完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2.
一、完善陪审制度的立法首先,要重新确立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我国现行陪审制度是以人民法院组织法为根据而存在的,该法在1983年修订时,将原规定第一审应实行陪审制度,改为较为灵活的选择性规定,是否适用陪审制由法院自行决定。因此,立法上本身就体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要使陪审制度得到足够的重视,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其次,要统一现行法律关于陪审制度的表述。在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确定陪审制度,明确“人民陪审员在履行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称谓上统称“人民陪审员”。第三,要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有必要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专门规范陪审制度的法律,对陪审员的任职资格、产生方式、权利义务、参审范围、参审程序、任职回避等作出具体规定,从体现陪审价值的程序设计上为陪审制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两年多陪审实践证明,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切题,在论证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陪审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家弘 《法学家》2006,(1):149-154
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表明,陪审制度虽然在一些国家走向衰落,但是在许多国家仍然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在一些国家重新兴起.中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需要改革,应该建立由人民陪审团、人民陪审员、专家陪审员构成的"三元一体"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司法民主,具有监督、制约功能,保障司法公正.但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制度存在作用不大、陪审形式化、陪审员产生方式混乱、缺乏陪审规则等缺陷.应进行如下改革:限制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严格人民陪审员的资格,规范人民陪审员产生的程序,确立陪审规则,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从雏形到健康发展,从停滞到恢复重建,已经走过了近八十年的风雨历程。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和规范,但也存在着人民陪审员行使审判权时权利义务不明确、待遇保障制度不健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议而不决等诸多不足之处。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恢复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宪法》中的规定,尽快制定出我国《人民陪审员法》,建立、健全人民陪审的各项法律保障制度,使我国这一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司法制度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军事法院是国家设在军队中的审判机关,亦应实行军人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宪法》文本未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并不意味着该制度违宪,现行《宪法》规范中存在着建立陪审制度的基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宪法》实施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进一步强化该制度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力分析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参考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做法,建议对现行人民陪审制度进行彻底改革。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着民主性缺失、效率低下、陪而不审、陪审员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先天法律文化传统不足的原因,也有后天法律规定失调的原因。对于我国陪审制度未来的走向,国内有两种学说:废除说、移植陪审团说。这两种学说都不符合我国法治建设和发展民主的战略需要,都有偏颇之处。关于我国陪审制度未来的走向,本文建议在参审制基础之上,对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0.
陪审在我国诉讼制度中还有无存在的价值,是目前学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从研讨陪审制度功能入手,阐述了陪审制度在我国诉讼中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陪审制度的弊端,就我国陪审制度的的完善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改革陪审员的选任方法和参审程序。第二,保障陪审员的独立性。第三,确定可以陪审案件的种类和范围,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11.
刘兰秋 《中国司法》2005,4(8):99-104
2004年5月28日,日本第159次国会公布了《关于陪审员参加刑事审判的法律》(以下简称《陪审员法》)。该法律对地方法院合议庭的组成作出了修改,确立了陪审员制度①。本文拟对引进陪审员制度的背景及制度的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并评价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一、日本引进陪审员制度的背景在日本刑事诉讼历史上,曾于1923年(大正12年)制定了《陪审法》,并于1928年实施。大正《陪审法》所规定的陪审制度是一种陪审团审判制度,适用范围为相当于死刑、无期徒刑之罪的案件,而且被告人享有拒绝接受陪审的权利。在1929年适用陪审审判的案件有143件,但…  相似文献   

12.
1.建议修改宪法的有关条文。我国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第75条规定“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1978年宪法第41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的规定,实行群众代表陪审的制度。”而现行的宪法却只字未提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陪审制度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政治作用。伴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陪审的政治意味逐渐淡化,陪审制度本身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也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法律规范、陪审员不能有效参与审判等许多弊端。陪审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显示,陪审员无论是在选任标准、参审方式还是具体审判情况都存在大量争议性问题,社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陪审制度的存在符合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司法民主及司法公正。当下,陪审制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瓶颈阶段,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陪审之路,如何使陪审制度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如何重新定位陪审制度的核心价值及基本功能和角色,是当前陪审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安婧 《河北法学》2012,30(11):176-183
现代陪审制度是司法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审判活动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其有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通过对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分析,揭示其目前存在诸如立法上的不足、专职陪审现象、陪而不审、审而不议、不能切实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同时以美国、日本为例,比较考察域外陪审制度,借鉴域外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主张设立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有效强化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真正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但它在我国的实施却面临严重的困境。作者通过分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特点和现状,揭示了现实中陪审员陪而不审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重新定位人民陪审员制度,对其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宾 《法制与社会》2011,(7):135-136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当前实行的一种司法诉讼制度,其最初的目的在于扩大司法民主,对审判工作进行民主监督,以保障司法公正,抑制司法腐败。但由于现行陪审员制度缺乏宪法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影响了这项制度的实行,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永安 《中国法学》2012,(3):147-159
以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同责"为基轴设计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脱离了传统城乡二元社会正在转型的现实背景,不可避免地将改革导向"精英化",并难以避免各种异化现象发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必须与二元转型社会结构相适应,以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为基础,构造参审制与陪审制结合、平民陪审与专家陪审共存、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并行的陪审制度二元结构体系。在以平民陪审践行司法大众化的同时,也可以以专家陪审补足法官职业化不足的缺失,以有效提升司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关于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法院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积极选任和管理、使用人民陪审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陪审工作中,女性参与状况如何?女性在人民陪审员工作中的选任状况、对陪审制度的认知程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激活了我国陪审员制度的现实价值。同时,其不完善之处也引起了人们对人民陪审员选任资格的争论,即“精英化”还是“平民化”的争论。面对现实实践中“精英化”趋势,本文认为,应当重温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初衷,抵制陪审员的“精英化”,以民主与理性并重为原则,实现陪审员“精英化”与“平民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完善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实施陪审制度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 ,重新认识和评价陪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功能 ,并从立法的角度对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法律规定及相关的制度进行探讨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