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和平利用海洋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题。《公约》通过限定海洋活动形式、规定海洋争端解决方法以及倡导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促进海洋的和平利用。和平利用海洋并不意味着禁止一切海上军事行动,但也确实对海上军事行动构成一定的限制。为实现海洋的和平利用,各国的海上军事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的规定。此外,加强海上军事互信与安全合作也是解决有关国家海上“安全困境”,维护海洋和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9条以规范逮捕、拘禁等强制措施为立足点,全面规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保障权,包括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权,知悉权,及时审判或保释权,提起诉讼权和获得赔偿权等。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引下,重点修缮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强化了强制措施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但是,较之《公约》第9条,我国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借鉴和吸收《公约》关于人身自由权保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提供坚固屏障。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受教育权作了广泛、全面地规定,联合国经社文委员会审议了我国执行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并通过了结论性意见,对我国受初等义务教育权的实现给与了深切关注。以经社文公约对受初等义务教育权的规定为依据,以经社文委员会结论性意见为视角,对受初等义务教育权进行重新解读,对我国目前初等义务教育进行审视和检讨,并试图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修订的《1 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生效的公告 )国际海事组织于 2 0 0 2年 12月召开《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 ,以外交大会第 1号决议通过了一套关于海上保安的公约修正案 ,并以第 2号决议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根据外交大会的决定 ,修正案将按照公约规定的默认程序生效 ,规则将于修正案生效之日生效。近接国际海事组织的通知 ,根据公约第 (b) (vii) (2 )条的规定 ,修正案于 2 0 0 4年 1月 1日被视…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于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七日在日内瓦通过以来已经一年多了。联运公约的制定是继一九七四年《联合国班轮公会行动守则公约》和一九七八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之后在国际运输领域里取得的又一积极成果,它吸收了海运、航空等各项单式运输公约迄今以来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对国际运输法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程或者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本文在对比《公约》与现有的国际海上运输法规则的基础上,着重对公约拓宽的调整范围分别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公约拓宽调整范围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海商法,除了必须要了解其他主要国家的海商法之外,还需要深入研究为现代海商法提供框架结构的国际海商法公约.特别是《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及《鹿特丹规则》。本文以《鹿特丹规则》为视角,比较分析其错综复杂的条文,认为其是与先前存在的海运公约形成竞争关系的“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最终会造成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分裂。如果出现四足鼎立的局面,那么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统一的路程将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关于《1 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 1 988年议定书的 2 0 0 2年修正案生效的公告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 75届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2 4日以海安会第 MSC.12 3(75 )号决议通过了《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安全公约”)第 IV、V、VI  相似文献   

9.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是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最重要的公约。我国于1999年加入该公约的1978年文本,并制定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配套法规。在学界"尽早加入91文本"的呼声中,笔者认为依我国国情加入78文本是明智之举。本文从影响品种权的因素出发,分析我国如采用91文本的弊端,同时对农民免责问题进行探讨,简述农民权的发展过程以及各国关于农民免责条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丁  潘方方 《法学杂志》2012,33(9):103-10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所创设的碳交易在形式上为碳排放量交易,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为碳排放权。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要求我们应对环境容量资源进行产权界定。从法律视角考察的碳排放权一方面具有环境权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财产权的属性。碳排放权的这两种属性在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12.
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民法通则》明确否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使其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缺失。当胎儿遭受不法侵害时,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其对加害人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显然违背了民法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不利于胎儿利益的保护。如果赋予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则与我国《民法通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立法者应当充分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广泛吸收学者先进的立法建议,采取附解除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立法模式,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以强化对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2011,32(12)
城乡一体化是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系统庞杂、内涵丰富。检察机关服务城乡一体化既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现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落脚点。当前,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应在完善组织机构、履行检察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冯茜 《金陵法律评论》2005,(4):133-137,143
运用叙事学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对霍桑<红字>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存在多种声音的叙述:第一,叙述者的声音;第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三,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窝斯三位主人公声音的在场.由于多种声音的出现,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及<红字>中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民事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其个性化的价值特点,对这些个性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民事主体整体的价值定位。民事主体除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之外,还应注意到它作为一种制度在整个民法体例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即民事主体的体系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附随义务的本质不在于是否由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在于它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