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2.
陈立虎 《法治研究》2010,44(8):29-33
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含量的提高,美国对华开始频繁使用"337条款"。普遍排除令是"337条款"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救济方法。受调查的中国出口企业和未受调查的中国出口企业都可能被纳入普遍排除令的约束范围,都应考虑应对"337条款"下排除令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法律举措。  相似文献   

3.
337条款立法史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美国经济政策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后危机时代,短期内337条款的适用强度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周期。但从长期来看,337条款的保护水平将随着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制造业振兴政策的实施呈现提升的趋势,对我国企业的针对性也将不断增强。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廖莉 《法制与社会》2012,(17):297-298
随着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频频发生,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337诉讼”的重灾区“337诉讼”成为中美知识产权交锋的主要战场.中国企业应对“337诉讼”除了需要加强337条款理论研究外,还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应诉.本文提出的解决途径主要是从中国国内出发,对策研究涉及三方主体,从政府、企业以及中介组织入手,整合有效资源提高中国企业胜诉机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涉华“337调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然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面时美国的贸易大棒,中国企业应该了解“337条款”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6.
论"337条款"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贸易法"337条款"主要是管制外国厂商对美输入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法律规则.近年来,美国厂商频繁利用"337条款"指控我国企业侵权,以此阻止我国产品对美出口.本文就"337条款"的基本涵义、实质适用要件、程序规则及救济措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层面及当事人层面提出了一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鑫生 《知识产权》2008,18(3):86-89
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遭遇到的美国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主要面临的是TRIPs协议、301条款和337条款中所涉及的诉讼.这不但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威胁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在WTO中针对中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情况及经历的301务款和337条款诉讼情况需予以重视,从而确立长期目标和措施,同时我国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密切合作,在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提高应诉能力.  相似文献   

8.
337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与美国同行业形成竞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国外企业早有歧视之嫌。本文分析"337条款"与有关国际通行规则的背离之处,剖析该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应对"337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兴芳 《知识产权》2006,16(5):56-59
继美国301条款之后,美国关税法337条款针对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永久排除令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本文从SigmaTel与珠海炬力专利纠纷案出发,对美国337条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