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赋予文学作品新的思想和精神品格;促成中国文类秩序由古典向现代的整体转换;促进文学整体审美范型和表达方式的现代转型。同时,伴随白话文运动所引发的语言改革,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也完成了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20、30年代,在祖国大陆蓬勃发展的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下,一群台湾留日青年试图通过语言变革,以白话文作为启蒙大众、普及教育的工具,为殖民地台湾的民族解放作出历史性尝试。今天,我们试图通过当时的刊物来寻找台湾白话文运动的踪迹,勾勒出台湾白话文运动的整体形态,以及重新思考它在历史变局中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上看,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运动的目标关乎政治(外交),但从另外的层面讲,五四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运动。其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其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一次社会化实践,使新文化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真正成为一场社会化的运动;其三,自运动发生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力量对五四文化的建构从未停歇,五四文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5.
82年前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的批评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佩,他们对于中国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建立新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知识分子的批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出身于书香门第,先从儒学秀才转为康梁维新派,后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又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早期领导人转向党内异端"左派反对派",最后寂寂而终.他在北大红楼度过"五四"时期,不仅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更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相似文献   

7.
李达丽 《求索》2005,(10):182-183,108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性质,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有两种主要的观点各执一说,影响很大。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由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前一种观点强调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同西方先进文化的联系,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世界性,后一种观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等对新文学运动的领导以及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突出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以及早期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指导。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8.
曹亚明 《求索》2011,(7):191-193
在近现代文学转型的交汇点上,梁启超所倡导的文学界革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文学史意义,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启超既承接了晚清以来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传统,又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滋养和创作上的引导,确实无愧为沟通两代之间的桥梁。以梁启超的文艺观和文学活动来观照中国文学之古今演变,将从新的视角重建晚清与"五四"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是以《大公报》白话文为基本史料,从下层民众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戒缠足问题.文章主要是运用传播学的理论解析了《大公报》白话文在劝说戒缠足中报馆、官府、受众互动的方法,分析了《大公报》白话文针对民众戒缠足的心里顾虑所作的适当引导,体现出媒体的一种说服技巧.因而,戒缠足在天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北方社会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12.
李建梅 《求索》2010,(3):181-183
晚清至五四时期,域外文学的书写语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文言走向衰亡,白话取得正统地位。本文采用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将晚清到五四域外文学的书写视为一种文化生产,其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是具体状态的书写者、体制状态的教育制度和客观状态的域外文学文本。具体状态的书写者由现代语符书写者替代了传统士人,体制状态的现代学堂制度替代了科举制度,这种状态决定了外域文学文本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本世纪70年前的“五四”运动,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以磅礴的气势掀起了伟大的启蒙运动,把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青年登上了社会的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也留下了许多需要中国青年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湖北日报社、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省社会学学会、省中国历史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省哲学学会、省政治学会、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联合召开的“湖北省社科界‘五四’运动与面向新世纪理论研讨会’于五月三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叨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与会者一…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  相似文献   

16.
王桂芬 《长白学刊》2005,(6):107-107
从"五四"开始,妇女解放运动成为社会改革要题之一.这一时期,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在实际运动中感受到妇女恢复独立自主的人格,提高自身觉悟对妇女解放的至关重要性,都直接投入到了妇女解放运动中,成为妇女解放思想的直接倡导者.胡适明确指出:女子解放当从女子解放做起,此外更无别法.陈独秀认为:"解放重在自动,不只是被动的意思,个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受束缚,不甘压制,要求客观上的解放,才能收解放底圆满效果.自动的解放,正是解放底第一义".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报业开启"政治家办报"的时代,并掀起"政论时代"的报业狂潮。作为社会思想聚合和公共舆论释放的媒介,当它们出现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在引导社会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由于近代报刊传媒具有向受众发布信息、评论迅速,与民众联系紧密等特点和优势,其在进行政治舆论建构和社会舆论动员中所起作用十分巨大。特别是"政论时代"的报刊,在晚清社会思潮的演进和社会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18.
光辉的“五四”运动四十一周年就要到来了。全省青年在党的領导下和全省人民一条心、一股勁,正以夺取今年更大跃进的实际行动,迎接着这个战斗的节日。“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級領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革命运动。四十一年来,我們的革命前輩,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团結全国人民,經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偉大胜利,並使我国进入了高速度建設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语言变革与中国近百年文化启蒙运动肖同庆郑敏先生的文章《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以后,引起学术界的一些反响与争议。从已发表的几篇争鸣文章来看,焦点仍停留在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以及中国语言变革的未来走...  相似文献   

20.
孙郁 《北京观察》1999,(1):58-59
读书界总要有一些热点。八十年代有“五四”热;九十年代初,“晚清”思想被一些学人所乐道;近几年传记作品大盛:关于陈寅恪、吴宓、顾准、顾颉刚,胡风等人的书,不知出版了多少。我近来翻阅朱正、韦君宜、林贤治、谢泳、李辉等人的著作,觉得几代学人的思路,不由得集中于五十年代中国文化的思考。随着储安平、费孝通一些文集的出现,注视五十年代,已成了当下学界有趣的话题。五十年代的中国,在20世纪的历史上殊为重要。封建的传统、五四的传统、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突然被切割到另一个世界。那个时代是翻天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