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玲 《传承》2010,(30):78-79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发展与风险并存,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不能游离于突发事件之外的,提高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教育的核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当前突发事件频发给人类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和信息时代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详述了信息时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路径选择: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包括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四个过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作为一种公共关系,其阶段划分为预见规避期、危险控制期、紧急应对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绘制了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前提是要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善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进入网络社会后突发事件生成了许多新特点,例如,具有快速爆发性、源头多元性、网上网下连锁性及迅速蔓延性等新特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地方发生突发事件后靠政府一家单打独斗应付局面,政府仍在运用传统的模式应对突发事件,结果往往使政府威信严重受损,置自己于被动的地位。新形势下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建构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平台,科学制定以预防为主的应对策略,打开应对突发事件和推进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为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应急办定于2007年11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颁布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制定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7.
国办发[2007]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7,(12):2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  相似文献   

10.
钟珊 《中国减灾》2010,(9):48-49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王怡尧 《传承》2011,(21):22-23
近年来,如何应对日渐频繁的高校突发事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对突发事件同其他基层党组织相比,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强大教育工作功能。因此,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理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晖  何振 《求索》2011,(1):60-62
转型期县域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态势,也凸显了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如何有效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已成为了县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县级政府应从多方面来建设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超前预警能力、果断的现场控制能力、主导舆论导向能力、妥当的善后能力等,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严峻形势,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暴露出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预警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不统一等弊端。完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公众危机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必然需要通过警察行政执法应对,只有解决突发事件处置中警察执法依据不明、非常态执法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执法效应与执法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才能保证警察执法行为符合法治建设的需要。基于此,需要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使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警察执法行为有法可依,程序规范,还应注重警察执法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推进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了切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国办发[2007]62号)和全国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决策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核心和灵魂,对迅速控制局面、防止危机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扩张性、危害性、隐蔽性、连续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应对时决策者必须克服极大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完成应对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具有与一般决策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研究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方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危机应对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党外代表人士直接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更能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治超越、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作用。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2〕4号文精神、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直接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国办发〔2007〕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对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