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介入使群体性事件出现新趋势和新动向,不同类别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类型。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社会冲突在酝酿过程中和爆发之后都对互联网产生严重依赖,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冲突之中滋生了更多、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隐患。为了更有效地预警群体性事件,使其在发生破坏性冲击之前得以控制,需依托大数据,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在数据、经验与知识的共享和制度、环境的共建中推进群体性事件预警的智能决策,在多元协同的社会综合治理中实现群体性事件的精准预警、科学防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日益上升。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参加者与事件本身没有具体利益关系、多为底层民众、突发性、非政治性、情感主导型特征。无组织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主观机制(或中介机制)和行动机制:客观原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主观机制主要为风险感知和日常冲突。行动机制由符号性事件、大量围观的人群和一定的场景、谣言、哄动行为和相互激励、群体性事件发生阶段或因素构成。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可以采取风险治理、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日常冲突的解决与控制、建立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加强对聚集的人群和场所的管理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预警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情报信息的警示发布制度,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情报信息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各个环节,群体性事件监测、预测、预报与预控的过程,也是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发布与应用的过程。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工作,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群体性事件情报网络,整合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工作制度,加强社会舆情信息汇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呈现虚实交叠无序衍化特征,加剧了社会冲突不可控风险。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挑战,社会冲突治理应有效整合治理资源,转变治理结构。大数据时代社会冲突治理应以系统消减冲突价值目标取代快速平息冲突的短期治理取向,为此应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平台化开放治理网络以取代政府中心单一治理形态,并且通过建立政府间数据共享职能联动机制实现社会冲突整体治理,政府与企业间技术合作机制实现社会冲突智慧治理,政府与公众互动机制形成社会冲突无缝隙治理。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多发本身是社会风险凸显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来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是提高风险意识,培植正确认知;摈弃传统应对模式,注重矛盾化解;提升治理能力,凸显"合力"效应;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治理责任;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彰显媒介消解力。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北京社会矛盾发生的风险点依然很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社会矛盾涉及的相关主体以及社会矛盾涉及的内容.虽然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各部门各区县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较有成效,但北京重大群体性事件防范工作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未来社会矛盾还将呈多发态势,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仍然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源头预防是做好群体性事件防范工作的努力方向,现场妥善处置是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深化,城市社会多重矛盾并现,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影响城市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典型群体性事件,探究了城市社会稳定风险的特征与衍生机制、制度脆弱性的特征与评估方式。制度脆弱性是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因素,脆弱制度不利于应对重复风险,甚至降低社会运动燃点。因此,要以建设弹性的社会治理体系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包容性决策过程和回应性强的风险沟通,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化解处置难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信访制度不够完善、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前期疏导化解不力、利益矛盾冲突激化.公安机关作为预警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军,必须把“调解优先”的原则贯穿于化解矛盾纠纷的始终,坚持“积极预防、主动化解,重在疏导、依法处置”的方针,重点做好预警防范、现场处置和善后应对工作,着力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遏制违法、恢复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警民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警民冲突危及警察及群众的生命安全,破坏警察的形象,也对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构成极大的威胁。从群体性事件来研究警民冲突,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目标,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前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矛盾交织冲突凸显的自然表现。积极防范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要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逆”总原则。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治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群体性事件具有利益相关性、行为偏激性和处置的复杂性等特征。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是社会现代化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冲突、制度障碍与缺陷以及各种新旧思想观念的纠结。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处置的误区在于重应对,轻预防、重治标,轻治本。群体性事件理性治理既要在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贯彻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制度理性,又要在政府常规管理中努力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完善政治——行政体制,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出现了结果背离目标的逆向调节问题,陷入了诱人闹大、逼人闹大,越治理越多的治理怪圈,只有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冲突源头阻断机制,即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及完善司法救济为特征的内部阻断机制,才是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了风险社会的到来,"收益—风险"的权衡取代了传统的"收益—成本"分析成为政府新的决策评价标准,研究社会稳定风险成为弥补传统项目评估的缺憾以及丰富政策评估体系的关键举措。城镇化快速推进加剧了风险种类的衍变以及城乡关系的变迁,而在此过程中的"迁村并居"一直被认为是风险的集合体、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元。研究并预判"迁村并居"的社会稳定风险的积聚与化解成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加快城镇化推进质量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所在。"迁村并居"社会风险的积聚是多种潜在矛盾显性化的过程,其风险化解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与风险预估体系,并且,强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及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疆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地缘、宗教、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复杂性、敏感性、民族性等特征。为了使新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及应对机制趋向完善,可以通过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升新疆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泄愤冲突事件是社会不满群体生怨和积怨后,在一定的触发因素刺激之下发生的群体性攻击事件。本文分析了社会泄愤冲突中不满群体生怨的根源、积怨的原因和泄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对防范社会泄愤冲突事件的若干机制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相关的利益主体在合理、正当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与供给时,可能会通过体制外的集体性方式给政府增加压力,这是群体性事件衍生的内在逻辑。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路径选择更多是基于放大群体性事件的某些不当行动方式和破坏结果而选择的预防与控制,难以匹配群体性事件的内在逻辑。坚持公平正义的利益平衡导向,拓展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强化群体性行为组织引导,是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选择,可以逐步化解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实现对群体性事件有序和理性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邻避效应诱发群体冲突酿成社会稳定风险,邻避效应感知风险是重要影响因素。基于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专家与民众对邻避项目态度大相径庭的解释框架,提出邻避感知风险放大-消解演化链,分析并测度感知风险主观构建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杭州某加油站邻避事件调研发现政府、媒体、专家、熟人的行为态度会引起民众对风险认知的变化。通过感知风险偏差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政府决策民主程度、媒体对邻避设施相关知识普及以及信息公示程度对感知风险有消解作用;而公众权利意识、环保意识提升则会加剧邻避感知风险偏差。感知风险的消解作用能够降低民众的抗争意愿,因此为实现邻避冲突事件的防控和邻避风险调控,应采取由下而上的参与决策方式,注重风险沟通,同时媒体充分发挥邻避知识普及和项目信息宣传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安全稳定和共产党执政造成重大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从党群关系的视角解释群体性事件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实际上,党群关系对群体性事件治理产生重大作用,包括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着重从构建群众利益的实现和协调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群关系民主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群体性事件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思想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各类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在近些年的集中式爆发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在于: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利益分化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定化;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情绪化倾向地传播,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新媒体无形的渲染和强化作用。基于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探析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现实路径:采用开放式决策的方式;重视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特性;拓宽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出台和完善相关追究事件主要责任人、参与者的公共政策;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