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平 《中国律师》2005,(7):32-35
每一次给律师演讲,我的内心都很矛盾,总是想用激情来讲,但有时候又觉得题目讲多了,还有多少吸引力?刚才桂明总编讲了,我给律师作了很多次演讲。我自己认为,在“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上那次演讲是印象最深刻的。当时,我呼吁中国律师要走向政治。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律师使命就是进入政治领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法律职业人的三个底线”。本次青年律师论坛的主题是“青年律师的使命和未来”,但我演讲的是“法律职业人的底线”。不知道会不会给青年律师造成一个印象,你怎么越讲越低了?过去讲社会的使命,现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06,(6):24-24
请我来中国青年律师论坛,我想我是超龄了。但在心态和思维上我们每一个律师都应该是青年律师,学习学习再学习,是青年律师的一个本性,一个特征。精益求精更是我们55岁以下的律师不断的努力要干好的事情,国家10多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水平的法律的教育,不断的发展。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是从哪里来的?第一是从客户,从委托人,当事人而来。第二是从国家从社会来的。不过,我可以肯定大家都同意的是,无论是客户还是国家、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在法律服务需要专业的人,律师职业需要敬业。  相似文献   

3.
朱静 《中国律师》2005,(10):62-62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公民的心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激情、朝气和活力的时代,一个法律逐步走向健全的年代,时代在强烈地呼唤律师,时代赋予了律师太多的使命。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年轻的律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是决定我们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律师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律师要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专业的理论学习。律师应该以自身的知识、经验、良心、理性等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律师应该匡扶正义、扶…  相似文献   

4.
青年与未来相连,而十年情则与百年历程密不可分。一个世纪的过往,十年的起转承接,都是为了给青年律师铺垫一个舞台,开放而理性地表达职业的激情。以“十年情·百年梦”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虽已落下帷幕,然而,情难了,梦未圆,这不仅是青年律师而且还是中国律师的一个情结。本刊继续节选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上的精彩演讲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5.
我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在座都是青年律师,是新一代的律师,你们肩负着继续推进中国法律实施的重任。我近期去了安徽,在那里有机会见到了一些法律援助律师。他们的辩护技巧、勇气、激情和热诚触动了我。他们为当事人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我。他们的精神今天在这里交汇、融合。我所在的“国际司法桥梁”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的组织,在这儿我们致力于鼓励、支持并发扬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给刑事辩护律师提供支持和培训来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目前在安徽选出七名优秀的法律援助律师,作为核心组,给他们提供培训。将来,他们会成为…  相似文献   

6.
陈元珍 《中国律师》2005,(10):65-65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希望青年律师和青年律师的希望,前者更多的是前辈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关怀。而作为青年律师,我们的希望是什么?它又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而且希望往往都是美好的,有人希望自己中大奖,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有人希望接到大的案件,最好标的额上千万、上亿,律师费收它几十万、上百万等等,诸如此类各式各样的希望与想法,应有尽有,美妙无比,美妙得成了梦想,梦中想想的那种,甚至于白天也发梦想想,但这些都不切实际。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青年律师,非常了解目前中国青年律师困苦、困惑的现状,不…  相似文献   

7.
请我来中国青年律师论坛,我想我是超龄了。但在心态和思维上我们每一个律师都应该是青年律师,学习学习再学习,是青年律师的一个本性,一个特征。精益求精更是我们55岁以下的律师不断的努力要干好的事情,国家10多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水平的法律的教育,不断的发展。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是从哪里来的?第一是从客户,从委托人,当事人而来。第二是从国家从社会来的。不过,我可以肯定大家都同意的是,无论是客户还是国家、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在法律服务需要专业的人,律师职业需要敬业。各位知道香港的一个巧克力广告是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陈凯 《中国律师》2005,(10):64-64
今天讨论的这个主题让我想起一个典故,说的是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孔融因为得罪当权的曹操,被曹操下罪抄家,在抄家之前,孔融家里人让他的两个儿子逃跑,可是这两个小鬼没有跑,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覆巢之下,安得完卵?”意思是,连鸟窝都翻了,那么窝里的蛋还有能够保全的吗?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的命运,都和它所处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今天讨论青年律师的希望,那么青年律师的未来命运由什么决定?我认为是两个大环境的命运,一是国家法治的命运,另一个是律师行业的命运。对于国家法治的命运,和大部分人一样,我本人十分…  相似文献   

9.
陆静 《中国律师》2005,(10):66-66
谢谢主持人,各位好:我最后一个上场,希望前面几位演讲者能允许我代表他们做“总结陈辞”。我们今天的演讲题目是“青年律师的希望和青年律师”。为什么是青年律师呢?大家都知道,青年的最大优点是有勇气、少顾忌、够果断,而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容易放弃、不能坚持!我们常常因为一时的感动和冲动挺身而出,也常常因为问题的复杂、繁琐和阻力而失去耐性,何况还有这个崭新又多变的世界在诱惑着我们,牵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说到坚持,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两位老师致敬。一位是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的王灿发教授。王教授十余年来不遗余力、坚定而…  相似文献   

10.
渴望成才的青年律师都在虚心学习大律师、名律师、好律师的经验,认真吸取他们的教训,积极探索成才之路。我也是一名执业时间不长的年轻律师,也在苦苦探索一条成才之路。十分幸运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结识了非常多的德高望重的大律师、名律师、好律师,赵光裕、高宗泽、王天举、张盈、付廷中、杨伟程,等等。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精湛的技艺,更被他们的一身正气,一种责任感,一颗事业心,一股勤业敬业精神,诚挚感染。经过冥思苦想,我体会到,律师成才的秘诀应该是:青年律师应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能力高强的人,关系广泛的人,善于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11.
每一届论坛都有一些不同的亮点。谁都无法否认,“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最大亮点就是那场精彩纷呈、掌声高涨、笑声不断的激情论辩。那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法律的切磋。让我们随着辩词回到“论坛”的现场吧。——编者主裁崔志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两句是每次开场都要说的,我特别要说的是,中国律师的精英们、中国法制建设进程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你们好!(掌声)非常荣幸主持这场激情论辩,我也想趁机学习一下。赶到天津之前在北京正好遇上大雾,这样的天气,似乎跟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有一些相似。究竟律师是一个高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2009,(1):14-14
《中国律师》杂志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20年.记得在1988年酝酿创刊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到杂志社来工作,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但实际上在创刊初期的那段时间.我有时候还经常跟杂志社的同仁们一起交流,出过一些主意、提出过一些想法。20年走过来以后,我觉得《中国律师》杂志确实是成绩非常大、业绩非常好。20年来,《中国律师》杂志宣传了我们国家的律师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06,(8):16-16
青年与未来相连,而十年情则与百年历程密不可分。一个世纪的过往,十年的起转承接,都是为了给青年律师铺垫一个舞台,开放而理性地表达职业的激情。以“十年情·百年梦”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虽已落下帷幕,然而,情难了,梦未圆,这不仅是青年律师而且还是中国律师的一个情结。本刊节选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闭幕式上的“重庆宣言”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律师》2004,(12):10-10
金秋十月,我们欢聚于美丽的淮河之滨,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暨首民同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向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承办、协办单位、律师朋友们及媒体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是中国律师发展里程中的一个加油站,也是中国律师界的又一次群英会。江平、朱少平、张扬、王力、贺卫方等嘉宾和专家的精彩演讲,梁爱诗司长和外国同仁的真知灼见,各省(区)市司法行政领导、律师协会负责人以及律师们的畅所欲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中国律师论坛”旗下诞生的平台,“中国青年律师论坛”从今年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各大著名法学院。2005年5月14日—15日,第二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时任全国律协副会长于宁(现为全国律协会长)和彭雪峰分别出席了开幕式与闭幕式并致辞祝贺,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副院长陈兴良教授及有关专家、学者与律师都给予热切的关注。本次论坛联办单位北京易和律师事务所以一场被誉为“德比大战”的“易和之夜”将本次论坛推向了高潮,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一致呼吁青年律师要转变思维,提升执业能力。庞中华、潘石屹等名人的到会使本次论坛增添了巨大的明星效应。我们曾经刊发了江平教授的精彩演讲,本期将有关青年律师与潘石屹和庞中华先生的对话、国际司法桥梁的律师和部分青年律师的演讲选登如下,以飨未能与会的各位读者。同时,还需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第三届中国青年律师论坛”将于明年春暖花开时节走进山城重庆,与西南政法大学结缘。  相似文献   

16.
袁渝 《中国律师》2001,(1):72-73
在中国要成为律师,与英美西方国家的律师制度相比,要容易得多:只要有规定的学历,趁你年轻,用四个月的时间全脱产学习,就可以取得律师资格,实习一年后即可取得律师执业证。然而,做律师最难的莫过于接业务,于是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把经营商品意义上“顾客是上帝”,引申为“当事人是上帝”,并持这种心态来接受当事人咨询。笔者认为,这种心态,很容易产生误区,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开拓及发展律师业务,其理由如下: 一、当事人不是律师的“上帝” “顾客是上帝”的本质含义是,我(商人)要赚你(顾客)的钱,你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上的演讲在离开律师岗位两年半之后,能够有机会参与中国律师论坛这样大型而热烈的活动,和曾经的同仁们交流,非常高兴,也倍感荣幸。作为一名具有近18年执业律师经历的法官,借此机会我想谈谈对律师和法官职业关系的一些理解与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法官与律师,同属法律职业,同受法律教育,同操法律语言,同循法律思维,共同支撑着国家的司法大厦!以我的经验,绝大多数律师,希望所遇到的法官,学识渊博、刚正不阿;绝大多数法官,希望所遇到的律师,睿智敬业、明辨是非。这是律师与法官建立良性关系的基础,也是我们法律职业者共同…  相似文献   

18.
站在母校的讲台上与大家共同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全国律协给予我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谈一下青年律师的成长。青年律师在其艰难的成长过程中,绝对离不开全国律师协会及地方律师  相似文献   

19.
王芳 《中国律师》2005,(10):63-63
我已经前前后后举办过十多次的律师助理招聘会,每次面试时,我总是要问应聘人员两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律师才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另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律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在所谈过的上百名法律专业的面试者中,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有名气、收入高、办过大案要案是成功律师的标志。而合格律师最重要的素质,要么说是专业理论知识、要么说是雄辩的口才、要么是社交能力等等。坦率地说,大部分应试者的回答都不能让我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望。但也有极少数人说出了与我心中一样的理念,那就是:我认为一名成功律师的标志不…  相似文献   

20.
律师事务所都希望有一个好名字即雅号,认为这样既体面又能体现个性,律师事务所起名字,我认为一要难而不俗,体现一种文化修养;二要简单明了,大众化,使人看后好记,便于交往。亚洲各国的律师事务所,名字一般都不复杂。美国由于人的名字太长,有的律师事务所名字也较复杂。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认为我国律师本务所的名称有些混乱。一九/\0年公布的(律师暂行条例)把律师界定为国家法律工作者,把律师机构的名称定为法律顾问处。这个名称是从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当时是从前苏联投来的。现在律师机构改称律师事务所。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