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的需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弄清人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揭示出实践活动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但是,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以致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出了一些偏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指人(包括个人、群体、阶级、社会)为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与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种必然联系,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渴求和依赖。人的需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物质需要,又包括精神需要,既包括自然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既包括个体需要,又包括群体需要。  相似文献   

2.
创业实践活动的引入使得创业成为人本质力量的外化与主体性的完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观念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权的根本问题 ,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亦即人类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人类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是同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紧密相连的 ,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 ,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 ,形成了具有广泛、公平、真实特性的人权理论 ,并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付之实践 ,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人权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联结双方的纽带。人们不能过分地陶醉于人对自然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既强调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及其客观制约性,又强调人对自然界的了解,通过人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对自然界实行统治。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要求人在处理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中要采取辩证的方法,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也要像其他生物一样与其自然环境既斗争又合作。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资源才能不断扩充,生存条件才能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5.
论创造     
创造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创造活动与整个世界一样 ,它的运行、它的力量、它的成果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物 ,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成为现实世界发展的基础 ,也必然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自然界给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不是所有条件。自有人类历史以来 ,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自然界 ,创造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从而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未被人改造的世界 (简称“自在世界”) ,一个是被人类改造过的世界 (简称“自觉世界”)。我们虽然肯定人类改造过的世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但同时…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的规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安全利用标准,设定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当代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困境.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走文明发展之路,需要观念的转变、制度的重新安排以及实践方式的调适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周书俊 《岭南学刊》2006,1(2):34-37,70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而不是旧唯物论,更不是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继承上的超越。要真正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实质,就必须考察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奠基,即对象性存在的唯物论基础。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呢? 人们为了要生活,就必须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定阶级的人而存在,都在一定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生活。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由人类的实践本性决定的,因为,自然界不会满足人,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向自然界索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要生存就要具备创新能力,并不断从事创造性活动。人类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这是对创新的广义理解,是创新的普遍性所在。然而,创新依然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尤其在今天,创新更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把握马恩关于需要范畴的多重意蕴,是正确理解人的需要和建立完善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基础工作.从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篇从唯物史观角度系统阐述人的需要问题的文献出发,探索马恩需要范畴的多重意蕴,即生存需要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基本条件,发展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持续展现,最高需要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对深入精准地理解马恩需要范畴的丰富内容和建立完善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一时一刻都不停顿地向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索取着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特别是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自然界中被索取的物质资料越来越多,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就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著作中,把人性或人的本质分别界定为劳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如果我们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些论断就可以发现,在马克思那里,这三者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的需要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正是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社会关系,形成人类社会,从而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在内的完整的人性。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构筑自己的人性论的。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类"的人,生存是基础与前提,基本形态是"共生"。共生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文明与文明共生共在的伦理旨向,体现着生的需要和人对自身存在意义及人类文明价值共享的追寻。从人存在的空间意义上讲,人们对共生的需要源于人的相互依存有社会性本质;从人的存在时间维度而言,共生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肇始于全球化浪潮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此次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族群主义和多元现代性会得到强化,因而有必要从生存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类综合性危机的到来,并以共生伦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价值选择,并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需要与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两大最基本的现象,也是人的最基本的两大生存状态。需要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和劳动实践发生了异化,满足需要的劳动实践与需要发生了对立,人处于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之中。人的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必然引发消灭这种异化的需要,即人的解放的需要,而人的解放的需要必然引发争取人类解放的实践活动——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需要与劳动实践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能力是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为寻求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从事现实的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和实际本领,是主体人的内在本质的外化和体现。能力理念的本质是寻求每个现实的社会个体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能力理念的实质是消解权力至上带来的社会不公正,寻求真正社会公正的现实努力。在当代中国社会能力理念是针对权力本位造成的不公正而提出来的一种强调权利、机会、规则、尺度和“回报”公正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命运在超越,历史的本质是变迁。人类在超越自我生命中形成大规模改造社会的自我行动这就是历史发展中的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道义的事业,它寻求的是群体生存质量的提高。当一种社会运动以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式,规定出人们集体行动的目标时,个体的一切利益都要无条件地溶解于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须要依赖于自然界,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作为“社会化的动物”的人,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它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并在劳动的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使自然界不断改变,为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的需要服务。所以说,人口──态──经济──文化是互为因果的循环圈。从生态学的角度讲,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由光、热、大气、水、土、岩石等无机物质和动…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深入理解和对待"人",这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问题、真问题、核心问题。要想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或者"人类观",从理论背景和潜台词方面重新认真关注和思考这几个要点: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点;在本体论的意义上,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存在者;从"本态论"的意义上看,实践是人类特有生命活动的本质形式;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视角;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一套以人为主体,说"人话"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或个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同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思想实质在于: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和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存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积极应对现代市场竞争、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发展;二是关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发展;三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