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何仁仲任总编,史继忠等7位史学专家任副主编的《贵州通史》五卷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2 0 0 3年出版,经过1 0年的艰苦努力,有近百名贵州史学研究专家参加撰写、2 70万字的宏篇巨著出版问世,是全面研究贵州历史的力作,是贵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大喜事,也是贵州社会科学特别是地方史研究的里程碑。《贵州通史》是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通史,是在过去对贵州地方史研究基础上的集大成,研究的结晶。《贵州通史》的出版,有利于认识贵州的族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民族省,为全国八个民族省之一,境内有1 7个世居少数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  相似文献   

2.
研治元代贵州史或贵州民族史,常因地方行政机构之庞杂而感到棘手。庞杂之由,盖缘于元代行政设置本身之紊乱、元代建国初期,“略无定制”,据《国朝文类卷四十经世大典序录之官制》云:“国家肇基朔方,辅相之臣,与凡百执事,惟上所命,……既取中原,定四方,豪杰之来归者,或因其旧而命官,若行省、领省、大元帅、元帅之属者也;或以上旨命之,或诸大王总兵政者命之,若郡县兵民赋税之事外,诸侯亦得自辟用,益随事创立,未有  相似文献   

3.
《武汉通史》在结构上突破了原有史书的固定模式,设有《图像卷》。图像卷分为5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前面的9卷文字本相对应,从4亿年前的汉阳鱼到1万至5万年前的汉阳人,再到2004年长江第一隧  相似文献   

4.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沈海梅教授的著作《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 2 0 0 1年 8月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该书从明清云南的列女群入手研究 ,逐渐扩展至明清时期云南各民族妇女的物质生活、婚姻家庭和年节娱乐等 ,全面论述明清时期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迁 ,云南各族妇女生活的差异性 ,并追溯到远古至元代云南各民族妇女的生活状况 ,进而阐明民族、性别、文化间的关系。可以说 ,该书是云南妇女史研究中的一部创新性著作。通读全书 ,可以看到 ,作者对在历史上云南民族融合中起重要作用的妇女 ,特别是明清时期云南妇女中出现的“列女群”倾注了大量心血 ,她把《…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在贵阳召开太平天国时期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学术座谈会。这是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在一九七八年八月恢复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学术活动,也是贵州史学界继古夜郎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对贵州历史的讨论。参加座谈会的有汉、苗、布依、侗、水、回等民族的史学工作者和史学业余爱好者三十多人。大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着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7.
张宁  杜梅萍 《群众》2012,(12):84-85
贵州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怡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该省充分利用先天优势和良好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了各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居全国第三位;今年前10个月又取得了多个世人瞩目的“历史第一”、“前所未有”和“继续趟好”。  相似文献   

8.
马骧聪教授为该书所撰的《序》中说:“该书至少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突破,一是在体例上,将环境法律责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加以研究,并试图找出其内在规律。在该书的第一编,作者从环境保护法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取向和其调整行为的特殊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6,(2)
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6朝1362年间发生的历史,以政治军事为主,涵盖了经济、文化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情况。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06,(7):F0004-F0004
自1999年独立运营以来.面对普遍服务亏损严重、建设资金匿乏、传统垃业务萎缩等巨大困难.贵州邮政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为己任.坚持把发展作为治局兴邮的第一要务.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善服务.通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和团结拼搏,贵州邮政从困境中崛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推动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 ,“世界历史眼光”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要义所在 ,是其时代风貌和理论品质的突出表现。“世界历史眼光”要求突破狭隘的区域性 ,放眼宽广的世界 ;透过资本开创的“世界历史”的反历史性 ,放眼人类未来 ;利用世界历史平台 ,推进无产阶级“世界历史性”事业。这些思想 ,在全球化的当代世界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慧 《八桂侨刊》2016,(4):56-61
新加坡的历史教育服从于其整个教育体系理念及制度的变化,在二战后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中,随着其国情变化,其中小学历史学科,尤其是世界历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演化历程。从世界历史教学的欧洲中心论与本土独特性、全球主义与民族国家主义这两个角度、四个维度来考察,新加坡的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其历史教学极强的实用主义与功利性,而这背后则是新加坡本地国家建设与国族建设失衡所造成的。以历史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文化涵养功能被大大忽视,新加坡本土文化的塑造与形成亦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中国美学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节末 《思想战线》2001,27(6):59-62
传统修史惯制缺乏对古代美学史内在发展理路应有的关注,导致美学史史脉研究宏观上难以开展,微观上欠缺深度.中国的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是古代美学的两大品格,它们是内在统一的.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庄子美学和从玄到禅是两次大突破,先秦、魏晋和明清之际又发生了三次大综合.合理地确定基础文本对修撰美学史十分重要,因为基础文本中蕴藏着核心问题.以研究中国人的感情经验为内容、以严密的思辩为特征、以适当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美学史,才是扎实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对法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论述,经过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从马恩时期的理论奠基和创新、列宁的具体实现、毛泽东的民主革命实践、邓小平的理论转型、“三个代表”的探索创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历史演变中的一脉相承、渐进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Exhibition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CPAFFC) was formally open at the Peace Palace of the  相似文献   

17.
2021年2月,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拉开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序幕。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全力开创医药工作的新局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党支部采取问卷调查、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专题培训等方式,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践行六个一:一颗红心、一个信念、一个初心、一个平台、一个讲台、一个实验室,促进学党史与干事业双结合、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全体支部成员能立足药学岗位,在“学”上用功,在“活”上发力、在“督”上使劲,使学习、认知、实践在三位一体上整体推进,在学党史、强党性、鼓干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上走心走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沿着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规律--求同存异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认为,求同存异原则的雏形--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求同存异原则的确立--形成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统战工作实践;求同存异原则的发展--来自于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作为一种过去式,已经成为历史并开始被人书写。20世纪90年代末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本文中是指1997年至2000年,适当上溯和下延一段时间),总结其文化现象或者以其文化现象总结为重点的著作却不可谓不多。评论家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总结中,把进行中的“历史”迅速文本化。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展开和历史的文本化具有共时性的现象。对这些以总结形式进行的文化研究论著做一个大致的考察,可以对理清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为90年代)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历史写作”起到辅助作用。90年代的中国被描述为“一种历史结束,另…  相似文献   

20.
温潘亚 《思想战线》2001,27(3):74-77
文学史的存在是两重的首先是客观的、原初的文学史;其次是经由文学史家们理解和阐释的文学史,即文学史实践.文学史实践所具有的历史与审美属性之间可谓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且处于特定的三维时空之中.文学史有文学和思想两条叙史线索,其著述形态和语式主要有重历史、重逻辑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