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牛“诽谤门”事件发生后,有很多人认为,蒙牛、伊利与圣元三方之间的“商战”,说不定它们是鹬蚌我们是渔翁,“商战”的最终获利方是我们消费者。然而,这只是彻头彻尾的一厢情愿而已!蒙牛和伊利“商战”的背后,蕴含着一系列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后三聚氰胺”问题。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处理上留下一个恶例!更何况,蒙牛和伊利都是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最近发生的蒙牛“诽谤门”再次搅动了国人的“奶”神经.奶业圈又起新的波澜。然而,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消费者.我现在产生了“审丑疲劳”。从2005年开始,中国乳业的“糊涂帐”就一本接一本。先是光明身陷还原奶危机,再是三鹿天津查出早产奶。这些事件在公关圈和奶业圈均被认为是企业间由于竞争而互揭行业潜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13-15
蒙牛黑公关门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就在于网络言论被公关公司绑架,利用自由的赛博空间恶意诽谤、诋毁商誉,打击竞争对手,原本忠诚于每一位网民的互联网变得不再可信。  相似文献   

4.
随着蒙牛与伊利之间“诽谤门”事件的逐渐明朗,一些“网络公关”或者称之为“网络推手”的不当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开始受到公众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这些“网络推手”进而维护网络文明,成为当前我国净化网络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现实申发生的诸多事件表明,法律权威的树立、公平公正市场规则的建立,不可能依赖市场主体的自觉遵守来实现。相反,通过外力强化各种规则的权威.确立有法必依的行动理念是建立规则意识的必有手段。蒙牛“诽谤门”事件的形成过程,不失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典型事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法治建设的角度认真审视该事件并进行多角度的解剖与分析.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惠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苏振  付金 《法庭内外》2014,(5):30-30
历时19个月后,章子怡诉美国博讯网跨国诽谤案终于有了结果:被诉博讯网站刊登严正道歉声明,承认报告失实有过错。各方对该案是以章子怡胜诉还是双方秘密和解的结案方式略加争论之时,人们不禁会问,美国法律关于诽谤侵权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又是如何认定“被诽谤”?受害人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7.
诽谤木“诽谤木”又叫“华表木”、“表木”,相传是中国最早的举报雏形。据司马迁木”,《史记》卷十《孝文纪》记载,远在五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立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凡政有得失,民皆可书于木上。在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第八》里也有记载“尧设诽谤之木”。这里说的“诽谤”,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在尧舜时代,人们在交通要道上埋设立柱,作为辨认道路的工具,即为路标。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称为“诽谤木”。到了晋代,“诽谤木”改为“华表木”、“表木”。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在…  相似文献   

8.
交友之道     
西方有谚云:看一个人如何,只需看看他周围的朋友是怎样的人即可。实际上早在几千年的中国,孔子便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孔子将能给自己带来积极效应的朋友定义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相反则有“损者三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更应该多交些好朋友,远离那些小人。  相似文献   

9.
王婧 《法人》2005,(12):42-43
今年,蒙牛完成一个有质的飞跃的营销整合——“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这场中国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背后,是蒙牛周密而有序的策划营销。  相似文献   

10.
陈磊 《政府法制》2010,(9):28-29
湖北省郧西县委书记叶战平最近过得颇不平静。在全国“两会”之际,媒体披露郧西县以诽谤之名拘留在网上发帖质疑郧西县“七夕工程”的青年陈永刚。无法估量这篇文章给叶战平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当天,陈永刚被“提前释放”,4天后,公安机关以“办案程序存在问题”为由向陈永刚道歉。  相似文献   

11.
王婧 《法人》2005,(12)
今年,蒙牛完成一个有质的飞跃的营销整合——“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这场中国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背后,是蒙牛周密而有序的策划营销  相似文献   

12.
“情节严重”作为诽谤行为入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恰当确定其认定标准无疑十分重要。而网络诽谤因其实施域境等的特殊性,司法解释简单地以“点击”、“浏览”、“转发”之“数量标准”作为“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不仅有司法“偷懒”之虞,更是凸显其实质上的不合理性;应当代之以“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严重降低或者名誉严重贬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相似文献   

14.
9月9日,两高关于信息网络诽谤等犯罪的司法解释,被一些人理解为给民间网络反腐套上“紧箍咒”。近期多个曾参与网络反腐的“大V”被抓。曾风光一时的微博、论坛等平台上网民反腐似乎遇到“寒冬”。  相似文献   

15.
吁求特殊救济律师贺欣我叫王工,离休公民,原系法院工作人员,执业律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为江西徐长根等“故意杀人犯罪集团”非罪案,以及其他案件,荣获高法和许多地方人民法院纳凉认同,所有受害人、当事人和我无不终身铭感。古稀之年,惊悉律师贺欣被判对“莲花县法院部分干警”“诽谤”该院院长承担刑事责任,处有期徒刑一年、贺欣已依法提出申诉。为国法治,。C如刀割。司法倒错,感同身受。如果律师贺欣诽谤成立,试问与贾谊说的“忠谏者请之诽谤”何异?与路温舒说的“正言者谓之诽谤”何异屿“避席畏闻文字狱”何异?更言…  相似文献   

16.
《法人》2008,(2):118-119
对这头“中国牛”带来的辉煌,人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但是,是什么激发了蒙牛不断跃升的动力?又是什么让几十万蒙牛营销大军,在巨大的成功后,依然葆有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一谈到立法治理网络问题,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又要管网络了。公众其实也对欺诈、诽谤、造谣、攻击之类的网络问题深恶痛绝,但对“管制”有着更大的警惕和恐惧。中国的很多事,常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人们担心“管制”会把网络管死,焦虑于那点儿来之不易的言说空间被“管制”扼杀。  相似文献   

18.
最近,正在孕育新生命的艺人林心如遭遇了一些烦心事儿.网络上惊现“林心如逼婚霍建华”、“捆绑炒作”、“滑胎”等诋毁其名誉及未出世孩子的恶毒之语.针对网络上的流言,林心如工作室委托本所进行取证并采取相关的法律措施.目前,涉嫌严重侮辱、诽谤林心如的匿名微博用户“尚思雅人”账号被新浪微博后台依法注销.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生活》2009,(9):M0001-M0001,3
近一段时期以来,所谓的“诽谤政府罪”之类的案件接连发生,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从河南灵宝的“王帅案”、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吴保全案”到四川遂宁的“邓永固案”,短短几天就爆出三起同类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事实”几乎如出一辙:公民在网上发帖,“诽谤政府官员”,当地公安、  相似文献   

20.
一、“悖论”的出现新闻侵害名誉权与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新闻侵权行为的两种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中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又可分为新闻诽谤与新闻侮辱。从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遭到损害”作为新闻诽谤的定义来看,我国现行民事侵权法与我国《刑法》一样,都将“散布虚假事实”作为诽谤行为的构成要件。这样,依据民事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新闻中的被报道方如果要主张新闻诽谤的存在,就应当证明“新闻失实”。1988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规定,对于起诉报刊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