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八个核心劳工公约为基轴,运用比较兼有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劳工结社权、平等就业权、强迫劳动及禁止童工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异,指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不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单个标准上,抑或是从相关标准的实践层面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些差距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劳工保护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2.
李文沛 《理论探索》2012,(4):139-141
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指的是由我国特定的立法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与变动国际劳工标准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国际法对国内立法影响的具体体现。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适用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立法方式上,采取"转化"还是"纳入"的方式,缺乏统一规定;在立法主体上,存在立法主体准备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的问题;在立法内容上,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仍显粗糙。进一步完善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需要在立法方式、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人们讨论贸易竞争的公平时,总绕不开国际劳工标准。绕不开,就只有直面。直面国际劳工标准,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体制机制,而是观念。只有解决观念问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了解规则,并为参与规则的制定创造条件。自贸区建设是从"与国际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的新阶段。劳动关系三方要把先行试验和压力测试当作全面系统学习和研究国际劳工标准的过程,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体制机制的过程,在劳工和社会发展领域,与世界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政策框架集中体现在其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中,并形成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劳工立法和劳工政策实施的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虽然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批准享有"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各国劳工法带来挑战,一是资本的优势地位导致立法出现对劳工不利的倾向,二是政府为吸引外资而缺乏执法积极性。因此,应该加强和完善国际劳工立法,推动国际劳工标准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呈现的不均衡、不平等及差距拉大等消极态势,对全球劳动体制、劳工权益和劳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劳动关系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冲击。其突出表现就是出现“强资本、弱劳动”格局,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我国广大劳动者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7.
在精神健康研究中,"不平等-压力-支持"的主流分析视角没有充分重视工作环境与劳动过程的影响。在劳动过程理论与中国劳工工厂体制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长三角劳工调查"的数据研究企业组织环境与劳动控制对青年劳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密集、福利保障全面、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可以提高青年劳工的精神健康水平;而劳动控制严苛、劳动保护不足则容易导致青年劳工出现精神失调问题。从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提高劳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讨论了改变劳资力量失衡格局、促进青年劳工精神健康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SA8000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劳工权利方面,例如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周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这与工会的维权工作不谋而  相似文献   

9.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劳工组织。它酝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当时,由英、美、法、日等国推派15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拟订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和一个包括9项原则的宣言,于1919年4月提交和会讨论通过,编入《凡尔赛和约》第13篇,即“国际劳动宪章”。当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国际劳工组织。二战以后,它成为联合国所属的负责劳工事务的一个专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体面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处于一种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国际上关于"社会条款"和"体面劳动"的提议,或者是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或者是出于保障现实中被忽视和侵害的劳动者权益的目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为尽早在中国实现"体面劳动",中国应该以国际劳工标准和"体面劳动"的内容要求为参照,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建立起一套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系统建设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就此作一些探索。三方协调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代表国家、业主组织代表企业,工会代表工人,在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以及劳动关系政策方面进行的协商。根据国际劳工标准,三方协商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三方:二是三方有进行合作的意愿和基础;三是协调各方有相应的职能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西方三方协调系统有借鉴作用,它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立法原则。在现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劳动关系各方应探索经验,闯出新路,树立标杆,形成具有法治思维、市场意识、国际视角、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由点到面,为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找到突破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常态背景中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二个"试管婴儿",也为我国参加国际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区有关劳动标准的谈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3.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的管理标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其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  相似文献   

14.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对劳动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基础性影响。自民主转型以来,韩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转型释放了威权统治时期受到压制的劳动关系,劳工组织和工人运动因民主化而迅速高涨,劳资纠纷和冲突猛增,劳动关系进入一段短暂而又激烈的冲突对抗时期。随着民主化的巩固,劳资冲突对抗逐渐减少,并出现了向对话协调转变的趋势。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本和劳工力量对比的改变。韩国民主转型的启示是,政治转型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政府必须谨慎、积极地看待劳动关系的变化,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和公平。  相似文献   

15.
将家政工人纳入社会法范畴的劳动法律保护范围,给予家政工人劳动法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与国际社会对家政工人的法律定位和国际保护标准接轨的要求.相较于在劳动法中设立专章,进行家政工人专项立法更能凸显家政工人的特殊性,进而提供更高水平的权益保障.而在建立家政工人专项劳动权益保护法中,必须注意对授权性条款、权利救济方式、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劳动保险、劳动监察和贫弱家庭的社会救济等难点问题的有效面对.  相似文献   

16.
张建红 《理论导刊》2012,(9):110-112
罗斯福新政劳工立法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保障了普通劳动者免于恐惧、免于迫害、免于暴力而主动争取权利的能力,使美国劳工群体可以通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会有组织有力量地合法展开工人运动,合理表达、适时实现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利益诉求,既不断改善了自己的境遇,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兴。新政劳工立法的实践表明:没有国家和政府对劳工权利保护的有效行动,就没有普通劳动者利益和资本利益的共同增长,而所谓国家复兴也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新产业升级路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本轮产业升级,就是关注中国下一步发展的起飞平台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诸多信息表明,中国已开始新一轮产业升级。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事实上很多与国内产业升级缓慢、结构粗放密切相关,如资源环境不可持续,流动性泛滥,劳工低工资低福利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资源涨价、土地紧缺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工利益的保护,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难得的契  相似文献   

18.
一、意大利三大工会现状20年前,意大利总工会(意总)、劳动人民工会联合会(意劳联)和劳工联盟(意劳盟)三大工会米兰分会的总书记联袂访华,标志着上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提出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一定的斗争目标,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由于我国阶级状况的特殊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就形成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同非劳动人民中一切可以合作的阶级、阶层和人们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我们党又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学理论》2009,(23):57-59
“体面劳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政府责任。它的宗旨在于维护劳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在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就业环境较差,实现他们的“体面劳动”还有很多困境,主要有:就业岗位不足、强资本弱劳动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滞后、组织化程度低。因此,对于非正规就业群体政府应从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监督管理以及组织机制四个方面加强服务和引导,从而为其实现体面就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