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天秀 《政府法制》2011,(2):36-36
钟南山教授的养生理念是:人体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炯限酒、心理平衡、早防早治。其中,心理平衡最为重要。心理平衡 钟南山表示,养生第一要义就是心理平衡,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监狱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维护和恢复心理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促进改造目标的实现,是新时期我国监狱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罪犯心理矫治是监狱工作的需要,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笔者从心理矫治的概念出发,对心理矫治的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心理矫治各个环节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多学科交叉的“计算心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陈梦 《法制与社会》2013,(36):202-203,213
对实验心理学进行研究学习,是心理测试技术不断完善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文先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概述,叙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理论基础;接着对实验心理学做了简要描述。然后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对实验心理学中的情绪进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趋势及其与实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矫治已经走进我国的监狱(劳教所),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做好心理评估工作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心理评估的概念、目的、方法、内容和质量控制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罪犯入监心理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别和分流是入监队所应当具有的功能,而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则既要通过开展入监心理卫生教育,最大限度地争取罪犯的配合;又要组织心理调查,以获得丰富的心理评估的信息和资料。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罪犯做出科学的入监甄别和分流,才能推动监管改造工作的科学化。罪犯入监心理评估的类型有整体心理评估、群体心理评估、个案心理评估。其作用是对入监罪犯心理进行区分、诊断和预测。对入监罪犯的心理评估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组织心理调查,综合心理评估,确立矫治重点。  相似文献   

6.
监狱长集狱务党务于一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监狱长应重视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克服顺境中的禁锢、自负、骄躁心理,逆境中的焦虑、沮丧、偏执心理,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罪犯心理矫治是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新型改造手段,目的是消除导致个人犯罪或者再次犯罪的人格缺陷,促使其心理健康、认知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评判标准,消除其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本案张某某,虽经多次强制教育,但均未触及其心理疾患,所以,改造效果不理想,最后经过心理矫治,终于使其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8.
刑事证人作证是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刑事司法公正实现的有效途径。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作证行为是基于一定的作证心理而为的诉讼性行为,在出庭作证前其心理衍变经历了事实意义上证人心理、法律意义上证人心理变化阶段,完整的证人作证心理还包括了作证中和作证后的心理。应在诉讼过程中建立和实行一系列的制度以培育证人的积极心理,化解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9.
一、畏罪心理畏罪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一种心理。如果说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还存有极强的侥幸心理的话,那么面对侦查审讯的现实,由于害怕法律的惩处,原有的心理态势就发生了动摇,因此,就产生了严重的畏罪感。特别是那些防御体系还未建立的犯罪嫌疑人。他们的畏罪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效应在调解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当事人的任何活动都与自身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调解活动的效果同调解当事人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规律、心理效应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人民调解员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掌握并灵活运用心理效应,科学地实施调解活动,提高调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罪犯心理社会化是指在矫治罪犯犯罪心理的同时,充分保护、发展罪犯的正常心理,以适应将来罪犯回归社会的需要。罪犯在改造中心理发展常出现两个突出问题,即原有的犯罪心理未能得到有效矫治;原有正常心理逐渐缺损变性。促进罪犯心理社会化的思路是:1.更新行刑理念,科学文明执法;2.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专家队伍;3.拓展监狱分类,创新刑罚方式;4.模拟社会环境,力求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创伤救助作为抗震救灾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灾区还是医院,灾民在地震灾害中心理上受到的创伤,及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抚慰,对稳定灾区群众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笔者以国家二级执业心理咨询师身份,参加了共青团重庆市委组织的在重庆治疗的灾区伤员的心理辅导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庆东 《中国监察》2008,(14):50-50
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原队长吴宜明从一个干劲十足、一心为公的好干部,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原因固然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其深刻教训再次说明,面对众多诱惑,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住自己,一定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切莫心理失衡,进行错误攀比,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相似文献   

14.
罪犯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监狱3460名在押罪犯采用《90项症状清单》测试的结果表明,有近六成罪犯心理不健康。心理症状因子最高分、排第一位的是强迫症状;其次是躯体化症状;再次是抑郁症状。经统计分析,罪犯各项心理症状因子水平均比全国常模显著偏高,这表明罪犯确实是心理的弱势群体,需要大力开展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现场勘查的两种应用 犯罪现场包括物质现场和心理现场。现场勘查中的心理现场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物质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民事行政检察是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裁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对应支持法院判决的案件驳回申诉。在实践中,如何答复申诉人,做好息诉工作是个难题。这就需要对申诉人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把握,认真分析、研究申诉人的心理特点,通过有的放矢的工作,促使申诉人的心理由消极抵触状态向积极配合状态转化。这不仅是办案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在此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则,结合办案实践,对申诉人心理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诱发罪犯绝望心理的因素主要是: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挫折是罪犯形成抑郁、沮丧心情的根源;破碎的情感和婚家变故是产生绝望心理的催化剂;恶劣的改造环境和人际纠葛是产生绝望心理的导火线;民警执法不公和态度不好是绝望心理的影响因素。消除罪犯的绝望心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燃起罪犯心中对新生活的希望之火,优化改造环境,帮扶弱势罪犯,建立监狱内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国良 《中国监察》2008,(18):24-24
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红薯书记”、“挎包局长”、“最不像贪官”的贪官等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表面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腐败分子一旦东窗事发,往往会让大家大跌眼镜:“呀,这人蛮老实的!”“我真是一点也看不出啊!”这类“外廉内贪”的腐败分子精心打造工于心计的伪装,用以掩饰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掩盖违法乱纪的罪恶行为。  相似文献   

19.
唐玲 《犯罪研究》2016,(4):58-63
警察执法强势心理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展现的一种居高临下、傲慢、权威的心理状态,它对执法公正性产生无法排除的疑问,冲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这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知觉上的麻木、优越感强以及心理认知性等形式;是个体、群体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促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解警察执法中的强势心理影响,可以采取增强社会支持度、创建群体逆向执法模式、加强警察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服刑人员中分离出可以实施心理矫治的人,是监狱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提。监狱心理矫治的对象应当是心理不健康之服刑人员,并对他们的心理矫治应当实施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