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7,(5):64-72
当下司法实践中正在推行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助于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刑事诉讼的效率。然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被追诉者权利保障问题不容忽视。强化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对保证认罪认罚的自愿合法、规范公检法行为、提升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水平意义重大。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能会使被追诉者的无罪推定权、辩护权、认罪认罚自愿性、知悉权以及程序选择权等存在巨大风险,应从平衡打击犯罪和保障被追诉者无罪推定权的关系、加强对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外部保障、完善知悉权的保障、完善被追诉者认罪后的程序回转机制等方面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被追诉者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莉  詹建红 《法学家》2007,(1):137-143
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主要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和与程序推进相关事项的权利.此项权利不仅在工具性层面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应然性层面上具有重要的理性基础.刑事程序选择权的基本样态包括诉讼角色选择、裁判主体选择、诉讼利益选择、程序分流选择,它们有着各自的价值功能.从科学可行的路径出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与实践应该扩充甚至创设刑事程序选择权的制度平台和运行空间.  相似文献   

3.
刑事程序的价值取向是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本文拟在已有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就刑事程序的独立价值进行探讨 ,主要观点是 :刑事程序的独立价值形态具有多元性 ,即程序正义和程序控制。程序正义是刑事程序独立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全部 ,仅以正义来统摄刑事程序的独立价值是不全面的 ,刑事程序独立价值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份是程序控制 ,程序对法的控制使程序成为法的前提 ,程序控制主要包括程序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程序的确定力 ;程序的合理性以及程序的自治效应三大基本要件。追求程序的独立价值 ,必须坚持刑事法治 ,强调对公民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对被追诉者的权利给予确实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体间性角度出发,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的内向性和外向性,提出了内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人格尊严、意志自由之选择机能;外向性的两个价值向度:主体性意义上的平等、维权与自卫,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的元权利、程序生成性权利概念,阐述了被追诉人元权利构成:无罪推定权、程序参与及选择权、平等对抗权和辩护权,建构了元权利与程序生成性权利的矩阵关系,并进而分析了元权利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元权利所蕴涵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颁布日期:19710308;实施日期:19710308联邦议院经联邦参议院同意制定本法:第1条(对判决结果的补偿)1·对于因一项刑事法院判决而遭受损失者,如其判决生效后在再审程序中被撤销或被减轻,或者在其他刑事诉讼中被撤销或被减轻时,由国库予以补偿。2·如果没有作判决而处以矫正或保安处分或一项附随结果时,准用第1款的规定。第2条(对其他刑事追诉措施的补偿)1·当事人已被释放,或者针对他的刑事追诉措施已经终止,或者法院拒绝对他开始主审程序,当事人由于受待审羁押或其他刑事追诉措施而遭受的损失,由国库予以补偿。2·其他刑事追诉措施包括:(1)…  相似文献   

6.
刑事程序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国家追诉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冲突和配置模式不断演变的历史。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国家追诉权力逐渐受到合理的限制,而相应地被追诉者的权利则在不断扩大,国家追诉权力正当行使与被追诉者人权保障两项价值之问逐渐趋于平衡,这正是宪政与法治逐步实现的过程。总体而言,我国刑事程序法制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也有不经意间的倒退,刑事拘留与审查逮捕期限的一再延长就是其中特例。  相似文献   

7.
由于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被追诉人财产权利存在冲突,因此刑事诉讼中的诸多措施极易侵犯被追诉人的财产权利。借鉴民法和民事诉讼中关于财产权保护的相关制度,通过有选择的改造,从实体权利构建和程序制度保障两方面,建构刑事诉讼中的财产异议制度,以期对被追诉人之财产权起到切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事程序选择权:法理分析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浩 《中国法学》2007,(6):78-91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从处分权分离出来的一项权利,这一权利的提出,对完善民事诉讼立法,对法院在诉讼中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程序的一般性与当事人需要的特殊性、程序的差异性与利益的可转换性是选择权得以存在的基础。程序性、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有限性是该权利的特点。单方选择与合意选择、明示选择与默示选择、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绝对选择与相对选择是其丰富形态。应通过扩大可选择程序的范围、改进已有程序、设立专门性的纠纷处理机构、对行使选择权进行阐明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程序选择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谢军 《法制与社会》2012,(6):137-138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制度中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易审可称为速决程序。因此,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也可分为简易程序选择权和普通程序简易选择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案例启示:对醉酒驾驶犯罪,在判决前的诉讼程序中,应当尽可能多的使用取保候审措施中的财产保全,保证金数额以能保证及时参加诉讼和足以弥补相关经济损失为标准;在醉酒驾驶者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后,行政程序应当置后,遵循先刑事追诉程序后行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