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振东 《政府法制》2013,(19):32-32
6月4日,浙江省私立诸暨高级中学的外地“随迁子女”拿到了参加浙江高考的准考证。今年是浙江省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第一年.共有984名外省籍进城务_T人员随迁子女成为“同省同待遇”的首批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家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公众网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逸民 《政府法制》2011,(21):11-11
很多人将高考比为古代的"科举",民间乃至媒体也将各地高考的第一名誉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科举不是考学,而是考官,是古代国家的文官考试,更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而不是高考。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等,历代有所不同,所同者,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此前朝廷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地负责考察发现人才的“中正官”,将本地人才分为九个品级,向朝廷推荐,朝廷量才录用。这种选官制度,貌似很全面很客观,但在重门第讲关系的中国,只要是地方推荐,  相似文献   

4.
阿忆 《政府法制》2014,(6):31-31
数学考1分的马云 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 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相似文献   

5.
杨丽媪 《政府法制》2009,(13):14-15
前不久,一条关于浙江省绍兴市13个权势家庭子女组成“高考加分俱乐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分原本是为了教育公平而制定的政策,然而随着五花八门的加分条款的出现,许多人认为加分正在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如此严肃的高考当中,分数上的高人一等难道真的就如此轻而易举吗?究竟还有哪些潜规则正在侵害着高考制度的公平?目前的高考加分制度又到底该不该彻底取消?  相似文献   

6.
胡健 《政府法制》2008,(15):11-11
请宽恕我的无知,在参加高考8年后,才知道想进高校的大门,分数并不是华山天险唯一的道,毫无公平可言的“点招”同样可以圆大学梦。尽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以罕见的严厉口吻,声称“严禁高校私自突破招生计划、利用调整录取计划的借口点招”,但据笔者了解,在不少地方,“点招”之风仍然盛行,因对“点招”寄予厚望而上当受骗的更是不在少数。因为不仅是落榜考生的家长将“点招”视为救命的稻草,即使是尚未参加高考学生的家长,也是多方打听,四处求人,  相似文献   

7.
经过火热的六月高考,好多考生和家长又该抓耳挠腮了。 缺乏兴趣的读书,无疑是坐老虎凳、被灌辣椒水,在这种高贵的炼狱中,能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好汉,完全有资格充实到某某“第三梯队”里去、还是爱因斯坦那句颠扑不破的老话管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12):58-59
法官: 前年11月份,我朋友姜某经人介绍认识了钱某,让钱某帮助他儿子到青海复读参加高考,钱某告诉姜某说要花费2万元左右,姜某先支付了1万元,剩余1万元姜某答应等儿子高考结束后再给付。  相似文献   

9.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11,(12):22-22
高考前各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果断行动。近期连续破获了45起涉及高考的贩卖作弊器材、考试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名。对高考作弊行为,将“出重拳”予以坚决打击,对严重违规者一旦查实,不但取消今年考试或录取资格。还将予以取消下年度考试资格.并记人考生诚信档案,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北京晨报》6月6日)  相似文献   

10.
高考移民现象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目前的体制下,高考仍然是改变个人的命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高考牵动着每一个年轻学子的心,更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本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005年,但是,“高考移民”的现象也绝不是起于2005年,更不会止于2005年。今年的高考早已成为过去,但是“高考移民”现象引发的讨论并没有就此成为历史。如何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体现出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是这一闹剧背后我们所应真正努力达到的。  相似文献   

11.
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一公布,社会舆论犹如经历了一场地震。人们在感叹北京高考改革步子之大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质疑和不理解。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一也寄托着家庭的希望。于是,社会上就有一些人将“生财”的目标放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惜扼杀这些孩子的未来,甘冒风险、此文中的一位校长.就冒险玩了这么一把,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编者如果有人作出承诺:在头号他交纳了一笔学费后,他保证在两年四个月时间内,将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输导完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使学生按时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学生如考取大学,学费不退;如落榜,则退回一部分学费,你对此承诺(也称承包高考)是否相信?如果你有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你是否敢于一试?那么这到底是一…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正陆续开学的当口儿,一则异地高考行将破冰的消息引起舆论热烈反响。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这意味着,打破几十年不变的户籍坚冰、实施异地高考将真真切切地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朱炳辉 《江淮法治》2010,(13):31-32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新的里程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高考的意义非同寻常。但近年来,高考过后暴露出来的一些与高考有关的纠纷或问题,却影响了考生对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规划,甚至给当事的考生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为此,高考过后应当心发生以下与高考有关的涉法纠纷。  相似文献   

15.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8):40-41
说起高考户籍限制所产生的问题,就不得不说起其中最典型的“高考移民”了。  相似文献   

16.
老海  海亮 《法庭内外》2006,(2):22-24
2005年10月,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打击“高考移民”之后,灭津市卞河县爆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因高考移民引发的离婚闹剧。闹剧中的两个主角一个天津乡下老农,另一个却是河北唐山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刑警与科技》2005,(5B):124-124
汕头市部署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提出树立办人民满意高考的观念,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抓好考风考纪建设。副市长陈茸、汕头大学校长徐小虎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8.
高考移民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异地报名资格,侵占异地考生录取机会的一种投机行为。高考移民惠及个人,伤害的却是教育公平。一些成绩平平的考生,不择手段移民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参加高考,以较低的分数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异地借考:高考新政有多少实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扬 《政府法制》2009,(10):24-25
2009年高考将在6月7日举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今年高考部分试卷相同的省份,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实行“异地借考”。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个政策是否实惠?好政策如何能更公平地落到实处?所谓异地借考,是指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的工作人员和随身子女,需要在当地借考的,只要两地试卷相同,则可在当地考试,学生需提供户口本复印件,填表向省级招办申请。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一位新疆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她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个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母亲。她在电话里的语气和任何一个亲眼目睹孩子遭遇不公的母亲一样,焦灼、无奈,后来,她传真来自己写的一份举报材料。从这份材料中,我了解到,她的女儿因为有可能存在的招生“潜规则”,失去了考取第一志愿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