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史辉 《学理论》2010,(8):143-144
大学生自杀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和作用,探讨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途径和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社会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但在该环境下,仍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出现。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曾对自杀现象研究,写成《自杀论》一书,该书将自杀行为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出三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三种。将大学生自杀现象与涂尔干的《自杀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心理解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它不仅使自杀者生命消亡,而且也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心理解剖是研究自杀死亡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收集死亡者生前的相关资料和访谈相关人员,揭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林绸花 《学理论》2011,(1):233-234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高校的资助下,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此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却日益突显。从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入手,倡导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从新闻媒体的不断曝光中,看到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呈现出令人揪心的上升趋势。2004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5岁的人群中,自杀居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大学生的自杀率更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为1/5000,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此外,大学生伤害其他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浓硫  相似文献   

6.
自杀意向(Suicide ideation)是近20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课题。在总的趋势上,自杀意向研究已成为西方国家近年来有关自杀问题的研究一个重心。从研究取向上说。自杀意向不是针对已经发生严重自杀行为的特殊人群,而是通过对普通人群的研究,发现有高度自杀危险的特殊群体,实现自杀的预测和有效防止。由于青少年(大、中学生)是最容易获得大面积资料的人群。因此,同其他心理学研究一样,有关自杀意向问题的主要知识积累,也首先来自于对青少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特殊心理发展时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即将进入高知识层次的人才队伍,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栋梁与生力军。而这一群体也正面临着他们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能否顺利通过这一特殊期,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增多,日益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些自杀的大学生都曾有过自身无法摆脱的心理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洞察他们内心深处所隐匿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疏导工作,就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王梅 《学理论》2011,(11):307-308
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1)
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普遍偏低,失业率偏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现代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如下:转变观念和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政府的举措;用人单位的思想革新。  相似文献   

10.
生命观是人对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命观,不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命质量,也会决定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健康发展。但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伤害生命和漠视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仅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的实际问题。由一个大学生自杀案件分析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原因,通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才之路,将来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一种疾病。我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而且数字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4)
大学阶段是人格转变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群体,学生心理状况尚不稳定,在学习、生活方面,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面对多元化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而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重读、犯罪、自杀等现象增多,心理问题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于高校来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并有效防治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能够扮演独特社会角色、发挥特有社会功能的关键在于这一群体能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而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的必然要求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维持.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信仰的缺失与错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以及社会责任实践不力日益成为制约其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确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营造培育成熟“社会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载体作用,有效克服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制约因素,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琳 《瞭望》2003,(23)
非典放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影响只是暂时的。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超过 210万人,预计明年将达到 250万人,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但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市场的优势群体;竞争力强。问题就出在预期与市场需求不符,需要做结构性调整,大学生要自我调整,高校的培养模式要调整,涉及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冷水平 《学理论》2011,(14):247-248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他们心里困境的原因很多,解决对策是:建立多渠道的扶助机制;强化人性教育,帮助贫困生建立起自信、自强、自尊的意识;加强贫困生的自助教育;加强校园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杨宁坤 《学理论》2012,(33):67-69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每个大学生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方法,须增补自身的心理危机干预常识;对大学生须加强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同学间互爱教育。论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探求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目前仍在高校中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学生们。他们从年龄的角度讲属于青年,按社会学的说法讲是一种“边缘人”。用“边缘人”一词来概括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说明高校学生已基本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这个群体是崭新的,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产物。所以,对他们开展工作必须具有现代化的观念,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本上是由过去高校学生工作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论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璐璐 《学理论》2010,(16):211-212
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些表现出的均是大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缺失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从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和完善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5)
现代社会,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大学生表达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首选平台,成为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的晴雨表与思想动向的方向标,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网络时代影响大学生思想倾向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孔毅  彭嘉熙 《学理论》2013,(8):295-296
大学生自杀,人格特质是基础,负性生活事件是导火索,缺乏正确的防御方式是重要原因,抑郁是自杀前重要征兆。识别大学生自杀的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防御与干预措施,是降低大学生自杀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