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尹立 《政法论丛》2001,(4):40-42
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结束 ,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就是在WTO(世贸组织 )成员国之间达成并通过了一项新的反倾销协议。这个新的反倾销协议是成立WTO协议的一部分 ,并于 1995年 1月正式生效。由于WTO反倾销协议对所有的WTO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 ,这就使得WTO反倾销协议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以往GATT(关贸总协定 )谈判而形成的相关规则 ,成为当前指导和统一WTO各成员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基本规则。我国入世在即 ,入世后 ,也必须承担和履行WTO成员国所必须承担和履行的成员国义务。在反倾销方面 ,我国有义务使我国的反…  相似文献   

2.
WTO《SCM协议》下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关于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WTO《SCM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法律对策,即依据《协议》调整、完善我国的补贴立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以及积极进行反补贴应诉等。  相似文献   

3.
一、入世对我国立法的总体影响 加入WTO对于我国立法工作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鉴于WTO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市场经济原则基础之上的国际协议,我国作为潜在的WTO成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立法行动使我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这就意味着WTO对我国立法工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立法的数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深层的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上。我国在1986年至今长达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过程中,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立法步骤,这些立法的相当部分直接或间接与GATH/WTO相关,为我国顺利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倾销和反倾销是近代以来国际贸易中的常见现象。早在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时就作出了反倾销规定,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反倾销问题是主要议题之一,最后达成的《关于执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对反倾销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成为各成员国反倾销行为的基本准则。至今人们虽然对于倾销和反倾销还有不同看法,但这并不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反倾销已成为各国防止或制止倾销行为、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的非关税贸易措施。我国即将加入WTO,届时,皮倾销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加入WTO面临…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倾销问题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热点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反倾销立法,制止不正当贸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长足进展,但同样面临着反倾销这一国际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产品附加值较低,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也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颇具竞争力,但因此不断受到外国的反倾销调查。我国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阻碍我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建立。 在当前“入世”工作紧张进行的情况下,应对WTO的各项法律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6.
WTO与我国金融立法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河北法学》2001,19(4):20-23
中国入世在即,必须履行其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所作的承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下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并在金融服务业立法方面及时创制和修改以接轨WTO规则。论文从前言、WTO所需的国内金融立法补白、WTO所需的国内金融立法创新、接轨WTO需要修改的金融立法及结语五个方面予以实证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立法层面的完善(一)提高立法的效力层次目前我国主要是以行政条例的形式进行反倾销调查及实施反倾销措施,其立法档次较低。WTO的《反倾销协议》是约束成员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时所必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入世后将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服务贸易重要部门的金融业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WTO规则的约束 ,只有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建立中国金融业的法律保障 ,才能全面完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一、WTO规则对中国金融法制环境影响的前提WTO组织的核心是WTO协议 ,这是由WTO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在WTO已制定的多边规则中 ,对于金融业而言 ,最有直…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中国外商投资立法面临新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认为“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研究较多的是入世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如何,而涉及中国中央政府和所属机构如何适应入世的研究则罕见”①的话,那么,涉及WTO与包括外商投资立法在内的中国法律问题的研究就更为罕见。鉴于 WTO协定中几乎所有的条款都对国际投资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一客观现实,十分有必要合理对比分析我国现行外商投资法与WTO协定尤其是其中的TRIMs协议的矛盾冲突,进而为修改和完善我国外商投资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迎合中国加入 WTO的内在要求。 一、为进一步引进外资:中国…  相似文献   

10.
WTO海运服务贸易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运服务是WTO服务贸易谈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探讨了WTO海运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并说明了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指出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应与WTO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与加强反倾销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金陵法律评论》2004,(1):45-50,69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赋予进口国自我保护的一项合法权利,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中国经济深受外国反倾销指控之害.加入WTO 以后,中国的企业仍将面临反倾销与倾销的双重考验与挑战.中国应该在符合世贸组织反倾销法律框架内构筑反倾销机制.一方面,建立正确的价格战略和反倾销预警机制,制定完备的反倾销应诉法规,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控制,努力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被动地位,充分利用WTO规则应对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调整反倾销机构的职权,对外国产品在中国的倾销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我国的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se the gain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DM during the Kyoto period (until 2010) in the event an emissions trading (ET) regime exists in the post-Kyoto period (2010–20). We show that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always be better-off participating in the CDM if the emissions quota they get in the post-Kyoto period is not linked to their baseline emissions. However if their quota equals (or is related to) their baseline emissions, CDM participation strategy may be a preferred alternative only if the CDM price is high enough to off-set the losses of the post-Kyoto period (during ET regime) due to participation in the CDM. We simulate the CDM and ET in the Kyoto and post-Kyoto period and show that with the reduction targets given in the Kyoto Protocol for Annex B countries, participation in the CDM is beneficial to non-Annex B (developing) countries, even if their emissions quota in the post-Kyoto period (during ET regime) is determined by their baseline emissions. Abatement supply price in the post-Kyoto period however turns out to be crucial factor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时代法学》2006,4(5):99-104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种规避反倾销的行为层出不穷,反规避规则也因此逐渐出现在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法中。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尚无统一的反规避规则,国际上对反规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中国目前对反规避措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因此有进行反规避立法的必要,以完善反倾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反倾销立法评价及其完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当前面临着来自国外商品倾销的严重态势。然而 ,现行反倾销法存在的缺漏 ,使之不能很好承担起艰巨的反倾销任务。鉴于国内外反倾销的紧迫势态 ,由全国人大颁布反倾销法乃众望所归。在国家反倾销法孕育出台之际 ,客观、公允地评价反倾销立法现状 ,指出反倾销立法研究中的偏颇 ,廓清反倾销立法中的模糊认识 ,提出进一步完善与修订的意见 ,不仅显得重要 ,且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range of issues concerning developing country participation in current globa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negotiations, especially India and China. We argue that the problem of redefining ‘common ye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in a way which allows developing countries room to pursue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goals while still achieving the necessary level of carbon mitigation is central to the debate. The choice of negotiating instruments, effective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have been raised principally by China and India, and may also be raised by several other countries. Kyoto non-compliance by Annex 1 countries will also greatly impact the negotiating power of China and Indi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conclude that, once basic principles are clearly defined, the greatest incentive for China and India to participate in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is the prospect of future negotiating rounds that can be linked to a large number of climate change related issues, 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potential for financial transfers and trade/market access.  相似文献   

16.
徐以祥 《现代法学》2008,30(1):187-193
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框架的公正性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保护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人均平等排放权"原则作为分配减排义务的原则在法律上符合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应作为评价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气候保护法律框架中应承担的义务模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付荣 《法学论坛》2006,21(2):36-42
实质性阻碍是反倾销法损害认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共同构成反倾销法中的损害要件。实质性阻碍在反倾销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总体上探讨反倾销法律制度经济和非经济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在实质性阻碍标准中的应用,同时也将审查特别适用于实质性阻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反倾销案件中,反倾销调查机关为了做出倾销裁定和产业损害认定,通常需要依赖于从司法会计执业人所收集到的大量司法会计数据。在反倾销司法会计中,司法鉴定执业人依其法定身份的要求,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司法会计数据的可采性问题是决定应诉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实际情况,急需提高司法鉴定人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应诉过程中产生的会计数据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19.
救济制度相对于权利主体而言属于二次权利,是法律规制的第二道防线,是构建完整权利群的应有内容。反倾销税税法关系中的主体多元化,利益纷繁复杂,在征收反倾销税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利益冲突。由于我国截至目前的实践较少,加之救济规则本身的模糊,反倾销税的权利救济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从税法的角度进行界定和完善。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反倾销税救济制度的理论成因,解析了这种特殊性质的税收争议,并对反倾销税征收行为性质进行了界定,从税法的角度正确理解反倾销税的救济制度,有助于反倾销税救济制度的规制和完善,保障和促进我国反倾销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much rhetorical and even some tangible support by the developed states for democratisation processes in the poorer countries. Most people there nevertheless enjoy little genuin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or even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to their needs. This fact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indigenous factors, often related 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particular societies. My essay outlines a competing explanation by reference to glob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volving fixed features of our global economic system. It also explores possible global institutional reforms that, insofar as the offered explanation is correct, sh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 and responsiv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