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进入新旧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它不仅是应对当时复杂国际局势的权宜之计,还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进入新世纪,"和平崛起新道路"、"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新的继承和发展.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继承与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海洋意识建设问题上,要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摈除传统重陆轻海的观念,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和谐世界理念和合作博弈理论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3.
董磊 《前沿》2003,3(11):22-24
"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28字"战略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总方针.当前,"韬光养晦"国际战略受到了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质疑".笔者在全面分析"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韬光养晦"国际战略符合党的十六大所明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方针仍然是我国的务实与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新思维: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兵 《湖北社会科学》2005,3(10):101-10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提出的应对措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重“韬光养晦”轻“有所作为”的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外交应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大力推进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5.
蒋建忠 《前沿》2005,3(4):6-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即战略目标: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性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性的统一;战略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原则性和坚持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灵活性的统一;战略手段:作为出发点的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国家安全的策略和作为基本点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并付诸实践。它主要有: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准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也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等项内容。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总结,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的党际关系理论和政党外交思想指导实践;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使党际关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作为党际交往的最高准则;既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也坚持国家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淡化意识形态,并不是放弃意识形态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利益;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2,(1):80-83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有所作为"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缩差共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努力朝着"工会工作在重庆更有地位、在直辖市更有特色、在全国更有份  相似文献   

10.
“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是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国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其特殊的含义:求经济发展、保国家安全。维护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因为它适合当前国家安全环境的需要、关乎目前安全目标的实现及长远安全利益的获得;同时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枝一叶总关情,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始终牵动着残疾人工作者的心.襄阳市残联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残助残进行到底,让残疾人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冷战结束过程中 ,继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后 ,又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本文首先阐明了中国在国际上要有所作为的必要性 :只有有所作为 ,才能体现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作用和分量 ;才能打破西方强国对中国的歧视 ,争得同它们平等互利的国际权利 ;才能增强中国的国际信誉 ,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文章接着论述了我国“有所作为”的主要表现 :(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积极敦促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 ;(4 )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 ;(5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民族复兴进程稳步前行,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发展是否还有战略机遇期?如何认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如何全面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围绕上述问题,中国外交界和学术界展开了积极讨论,相关观点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进取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两个务必",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坚持"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强化终身学习、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廉洁自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宁 《思想战线》2005,31(5):113-115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学科在经历了多次"危机"之后其衰落之趋势是无可挽回的,但这种衰落恰恰为其"再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此也即比较文学学科内部的反拨.在这方面,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学者将对一门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的"再生"有所作为.比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界文学阶段.那种为比较而比较的牵强比附式的"比较文学"确实应该死亡,而一种新的融入了文化研究和世界文学成分的比较文学学科将在这其中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张守印  杨金星 《前沿》2003,(9):93-96
为了避免大胜利带来大骄傲,大骄傲带来大失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在新世纪新时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号召全党联系新的实际,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精神.文章认为,艰苦奋斗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前提.坚持"两个务必"要靠教育,要靠干部,更要靠制度.历史留给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机遇将是十分宝贵和转瞬即逝的.  相似文献   

18.
马守训 《前沿》2006,(2):7-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通过党员个体的模范行动来体现,更要通过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来体现.因此,在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进程中,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正确把握共产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前后,面临苏东剧变,中共第二代核心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决不当头”,声明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也不称霸。中共十六大后,外交上的动作颇引人注目。5月中下旬,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访日期间,因不满小泉决意参拜靖国神  相似文献   

20.
总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百年新起点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拓展政党交往特色优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与坚持价值引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义"与"利"、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等六大关系。做好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党外交协调机制,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