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有些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末位淘汰制度,由此产生了种种争议。本文认为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度是合法的,为保证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正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量化考评体系与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2.
有些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末位淘汰制度,由此产生了种种争议.本文认为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度是合法的,为保证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正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量化考评体系与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3.
吴肇彦 《人民司法》2020,(11):21-24
末位淘汰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司法实践中常常对其予以诸多否定性评价。然则,末位淘汰作为一种竞争激励手段,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该制度存在的相对性评价、必然性末位特性不违背劳动关系中的本质属性,法律则不应过多干预,应给予企业经营自主权。本文在评述末位淘汰制度、劳动关系本质的基础上,对企业依该制度作出的管理行为合法性评判的思路进行梳理,为末位淘汰制度下用人单位的灵活运用和司法实践中的准确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绩效考核制度被官方视为一种实现法官管理的有效形式。然而该制度背后的"规训逻辑"与司法规律形成尖锐的冲突、对法官的实质理性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其中"刷数据"的现象形成了逆向奖励和淘汰机制。这表明该制度是一种不成功的实践,欲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法治的司法队伍,真正地解决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法官管理的新形式。应该建立一种"自由的逻辑"指导下的以程序约束为中心的法官管理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企业破产淘汰机制。破产淘汰是通过破产程序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淘汰落后企业对企业来说是一次生产经营的失败,但对社会说来却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这是市场经济运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在企业破产清算活动中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还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问题,不仅债权人需要律师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债务人(破产企业)也得要律师维护自身的利益,律师还是破产清算组的成员之一,所以在破产企业破产清算的全过程中离不开…  相似文献   

6.
李菲 《法庭内外》2009,(9):57-58
法官:两个月前,我所在的公司推出了“末位淘汰”制度,即对连续两个月考核处在最末住3名的员工予以解聘。在这两个月里,我虽每月均完成了生产指标,但产量为车间女工中最少,两次考评均处于后3名。近日,公司以执行制度为由,通知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请问:公司的行为合法吗?  相似文献   

7.
港口国监控作为船旗国监控的有力补充,日益成为海上安全的第二道防线。随着这一制度的发展,众多低标准船被有效地淘汰了,从而有利于航行安全。对于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船舶,PSC0可以通过滞留或其他方式避免其驶出该国港口。但这一制度赋予了PSC0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力。由于PSC0对公约理解不同,甚至部分PSC0对某国船舶的偏见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船舶的不适当滞留。针对船舶不适当滞留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论述,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现行的几种主要救济途径,包括备忘录组织提供的复审程序、港口国国内申诉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试图提出有错的不当滞留之法往特济捺饪.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劳动合同制的实施,使企业在现已扩大了的生产决策权和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有了择优选择聘用和淘汰不合格职工的权利。职工也相应有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一重要改革措施的实行,将促使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大大增强企业活力,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然而,实施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做到有百利而无一弊。  相似文献   

9.
论点集锦     
可贵的"一次性淘汰" 安徽省芜湖县委组织部司马龙来稿说:广州市对违法违规经营的娱乐服务场所实行"一次性淘汰"制度,被一次性淘汰的娱乐服务场所由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其法定代表人、治安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名单录入公安机关及各行政主管部门所建立的违法违规人员电脑档案库备案,今后不得在广州市从事娱乐服务场所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股东会委托书征求制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股东会委托书制度,源于民法上的代理权。股东授权他人出席股东会以行使表决权,参与公司决策,一方面保障了股东的地位,使少数股股东也可通过征求委托书,淘汰不适任的现任经营者,从而对在位经营者形成制衡和压力,体现了股份民主;但另一方面,委托书制度也衍生出了诸种弊病,极可能沦为股东争权夺利的工具,如此则公司民主的法律价值将荡然无存。鉴于此,许多国家公司法律都对股东会委托书制度作出了精巧设计,以达扬长避短之效果。相形之下,我国的股东会委托书制度规范却太嫌粗略,实有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是确保司法官素质,防止司法暴政,确立人民的法律信仰和法律确信的制度必然.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主要有司法官自律委员会监督、考绩、评鉴、惩戒、弹劾等,以及由此引起司法官的免职、停职等淘汰或者暂时的淘汰结果.此外还有相关部门,例如"调查局"、"正风司"、"司法院"的刑事庭和民事厅的监督等等.但是,这些监督和淘汰机制或是由于属于内部人的自己监督,司法官多数习惯于独善其身而怠于侦办同僚的弊案甚至于根本不具备监督之能力或操守,导致实践中的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形同具文.因此,目前较好的办法是通过"法官法",籍由民主评鉴和职务法庭对司法官进行监督及审理司法官惩戒、淘汰事项.  相似文献   

12.
卢国伟  李涛 《法庭内外》2009,(11):26-29
南阳一家银行末位淘汰了3名职工,3名职工认为"末位"和劳动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单位"末位淘汰"他们不合法,遂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要求银行给这3人安排或调整工作岗位。银行不服,将3名职工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13.
在民法空间里,有一项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制度——戴着“担保之王”美冠的抵押制度。当我们逆历史河流而上,去探寻抵押制度的发展历程时,发现其痕迹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抵押制度在罗马法中的最初形态是“信托”(fiducia),即以要式买卖或拟诉弃权的方式转移其物的所有权于债权人,而此物能否归还取决于债权人的信用。显然,法律的天平在当时彻底倾向了债权人,于是信托不久便被无情地淘汰了,取而代之是占有质(pignus),(pignus一词源于“pugnus”,“拳头”之意,意味着质押之物要被亲手交付。)表现为出质人为保证某一未来的清偿义  相似文献   

14.
法院干部交流是指法院干部在法院内部及法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流动,是法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法院干部交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与研究。一、法官职业化建设与法院干部交流法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配套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提高法官队伍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提高法院行政人员、政工人员及其他审判辅助人员的素质,这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法院干部交流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法官职业化建设要求法院大力吸纳优秀人才,淘汰不合格人员,优化法官队伍,提高现有干部的素质。为实现这些目标,人民法院将改革法官遴选工作,建立法官逐级选任制度,实行法官员额制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特别程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这一制度是落实宽严相济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又一举措,有助于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但这一制度仍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本文通过对不起诉制度概念和条件的阐述,指出这一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措施,期待这一制度能够尽早完善,为挽救和教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添雄 《河北法学》2012,(10):102-110
专利法的理论认知普遍将专利权不确定性理解为一种制度缺陷,并常有重构或改造的理论阐述。如果深入专利权的内在构造和运行机理,则可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确定性在专利权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实际上发挥着积极的体系功能,即淘汰不合格制度产品———专利权本身。不确定性缘起于人类对科技的认知规律,通由文本解释和无效程序的设计获致实现,整一过程呈现出专利制度追求秩序的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多角度的介绍,通过法理分析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这一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启动,对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这一制度予以肯定,有些地方还将这一制度应用于实践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一制度目前还缺少法律依据,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这一制度产生、实践出发,通过各方观点的评述,指出这一机制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笔者对这一制度如何应用于检察实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的运行状况引起了学者对这一制度设计的价值追问,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认为行政复议制度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那么,在坚持这一制度运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其加以完善?本文将从观念更新与制度的科学设计两方面入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司法律制度无不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鼓励投资、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往往成为股东降低风险,获取利益的工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呼之欲出。因此,我国现行《公司法》也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文在此对这一制度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