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贪污犯罪行为方式论贪污犯罪行为方式研究组贪污犯罪行为方式,是指行为人实施贪污犯罪行为,为追求犯罪结果、实现犯罪目的而采取的作案方法及其行为过程的表现形式,它是贪污犯罪人心理活动在客观方面的综合反映。贪污犯罪行为方式虽然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但它能反映...  相似文献   

2.
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成因浅见孙宝民,彭彤近年来,检察机关一直把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但贪污、贿赂犯罪仍持续上升,大要案的比例增大,犯罪金额越来越高。经济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复杂的,探讨产生、形成贪污、贿赂犯罪心态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3.
贪污犯罪是我国目前严重经济犯罪中占有突出比例的一种犯罪。贪污犯罪涉及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发展之迅猛,是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贪污犯罪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腐败,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及到四化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贪污犯罪,自古有之,它是历代统治阶级禁而不绝的“痼疾”。这种犯罪在当代中国有些什么规律呢?文章分三个部分探索了这种犯罪的起伏规律。辐射规律和黑数规律。一、贪污的起伏规律,是指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呈现的时起时伏、时高时低的规律。二、贪污犯罪的辐射规律,是指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这个特定时期贪污犯罪走向的轨迹。作者探索了部门、地域两个方面的辐射规律。三、贪污犯罪的黑数规律,是指实际已经发生,但在正式的犯罪统计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犯罪数字。  相似文献   

5.
贪污犯罪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腐败现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得贪污犯罪有了更复杂的变化,犯罪手段具有高智能性和高隐蔽性的特点,而且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较强,这就给这类案件的证据收集带来更多的困难。本文笔者试从贪污犯罪证据证明力的判断角度寻求对该类案件的证据认定,从而实现对贪污犯罪的有效正确打击。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已成为阻碍社会良性健康发展的一大桎梏,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贪污犯罪更成为贪污犯罪中突出的一种形式。本文对国企改制中贪污犯罪高发的经济学原因,贪污数额认定问题,贪污罪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区分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打击贪污犯罪。  相似文献   

7.
论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同计划经济相比,贪污犯罪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对贪污犯罪证据的调查、收集难度更大。近年来,司法机关普遍感到同贪污犯罪斗争,立案难、查证难。定罪更难。其根本...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贪污犯罪的特点首先,案发率上升,并且还将呈波浪式上升。近几年,惩治贪污犯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贪污犯罪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发案率持续,大幅度地向上攀升。由于当今贪污犯罪诱发力非常大,当犯罪诱发力高于犯罪的控制力时,犯罪就会呈显上升趋势,加上国家对其的制止力还不够,因此这类犯罪将还会成波浪形上升。其次,犯罪主体种类多样,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贪污犯罪从单一犯罪发展到内外勾结、上下串通、群体犯罪,窝案串案增多。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贪污犯罪逐步向权力容易商品…  相似文献   

9.
贪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公共财物所有权。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可以成为贪污犯罪侵害的客体,无可非议。但是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成为该罪的直接客体呢?由于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放实践中争议较大。笔者认为,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也可以成为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因为从犯罪构成理论看,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既包含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又包含非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当然,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的贪污犯罪侵犯的是本单位公共…  相似文献   

10.
贪污犯罪是世界范围内多发性的职务犯罪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贪污犯罪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贪污犯罪进行了概述介绍,然后对贪污犯罪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如贪污罪企业性质的认定、对象和数额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完善我国反贪污犯罪司法系统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大多体现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犯罪上,涉及贿赂犯罪的不多,即便有,也是在挪用公款犯罪中牵连出来的。所以说,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是对这类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案件的侦查。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的智能犯罪,常常令不懂财会专业的侦查人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由此便有人认为不懂财会业务就查不了财会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实例说明,对财会知识了解不多的侦查人员,同样可以查破财会人员贪污、受…  相似文献   

12.
分解与吸纳:贪污罪罪名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解与吸纳:贪污罪罪名再探讨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建华贪污是一种严重破坏国家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形象的犯罪现象。在我国,自1952年在《惩治贪污条例》中把贪污作为独立的罪名规定以来,我国刑法虽然对《惩治贪污条例》中规定的贪污犯罪的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败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地变换着犯罪的方法手段。其中一个显著的动向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贪污犯罪的时候,不再使用虚报冒领等方法进行犯罪,而是经心策划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法来实施贪污,为实现犯罪目的披上合法的外衣。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贪污犯罪是一种迷惑性较强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全过程中,一般不会留下犯罪痕迹,对其单位资产、财会账目审查,也很难发现破绽,因而这类犯罪的侦查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这类案件的…  相似文献   

14.
转轨期贪污贿赂罪变化规律探微郭杰犯罪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个时期犯罪率的高低,犯罪部位、犯罪形式的变化等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处于由旧的经济体制向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新旧体...  相似文献   

15.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犯罪是我国反腐倡廉斗争的打击重点,而贪污犯罪在大案要案中又常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由于贪污犯罪主体要求的特殊性,所以在同一贪污案件中共同犯罪人不同的主体身份加深了对这一类型共同犯罪定性分析的难度。并且,由于我们可遵循的司法解释又多有值得商榷或难以适用之处,这又进一步造成实践中对贪污共同犯罪定性的多种歧义,这不仅不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也不利于反腐倡廉斗争的进行。 是否所有的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  相似文献   

16.
共同贪污犯罪的罪责分担和刑罚处罚王桥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是较为复杂且争议较多的一种犯罪形态,较之于单个人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大,各共同犯罪人在罪责承担及刑罚处罚上重于单个人犯罪也是必然的。本文拟就共同贪污犯罪的罪责分担和刑罚处罚中的有关问题作一探析。共...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贪污贿赂犯罪行为方式浅析迟培杰,郑浩然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并且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一、贪污犯罪的行为方式纵观近几年逐年上升的贪污犯罪,其行为方式除收不入帐或少入帐、虚报冒领、伪造涂改单据、重复报销...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贪污所得款能否以“用以公”的理由从贪污数额中扣除。贪污罪所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廉政制度建设,同时也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由于贪污罪所侵犯的主要是公共财产所有权,故只要存在利用职务之便,使公共财产所有权转移,并达到法定数额的贪污行为,就已构成贪污犯罪。贪污得款与否,至多是区分既未遂的标准,并不影响定罪。而将贪污所得款“用于公”这一做法,明显是贪污既遂后对赃款的处置行为。将贪污所得款“用于公”,与用于个人挥霍、用于捐赠他人、用于营利活动等等,都已使公共财产遭受损失,故只有犯罪情节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一、贪污贿赂犯罪量刑失衡之现实表现 第一,存在罪刑不均衡及“同罪异罚、同罚异罪”的情况。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关于贪污贿赂罪的有关规定.贪污、受贿罪的犯罪数额和量刑一般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贪污犯罪的秘密调查及侦破于万岭贪污犯罪的秘密调查是指人民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过程中,针对贪污犯罪案件的特点,在侦查中采用相应的策略、方法,隐蔽真实意图和行为,麻痹迷惑调查对象,在不被对方觉察的情况下,收集情况、密取证据的一种特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