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刑控制是我国必然的现实选择。司法是死刑控制最后、最强的一环 ,在政策、立法既定的情况下 ,应大力倡导通过司法控制死刑。死刑的司法控制要求法官转变观念 ,并应从主体、法定情节、起因、证据、罪名、执行、保障等角度入手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设置立法严谨、运行高效的执行程序,严守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死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使死刑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和人道化,以实现程序公平、正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死刑执行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法律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限制死刑的理性抉择之路是要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再逐步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最后彻底废除死刑。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死缓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以及时目前的死缓制度加以改进,来实现对死刑的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废止死刑的民间基础和社会基础,但在死刑的适用上必须加以严格控制。通过健全死刑替代措施,转变死刑司法观念,尽量减少死刑适用,健全我国死刑的立法与司法制度。实践中,应当坚持"少杀、慎杀"政策,通过立法与司法并举,逐步废止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立法上保留了毒品犯罪死刑规定,并且司法实践中大量适用,高居所有犯罪之首。但是,从历史文化观念、法益侵犯程度、刑事政策目标三个层次均难以论证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合理性。面对日益严峻的毒品犯罪情况和传统国民观念等障碍,主张全面废除毒品犯罪死刑是不现实的。我国毒品犯罪死刑制度的改革应走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之路,一方面废除部分毒品犯罪死刑立法规定,重点是司法上尽可能限制死刑适用的空间,为将来全面取缔死刑奠定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社会和公民实现对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理性认识,为毒品犯罪死刑规定的彻底废除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废除死刑的条件,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死刑适用乃是死刑改革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立法路径与司法路径,二者缺一不可。从近年来我国的死刑实践来看,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司法层面,死刑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仍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实现死刑的严格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将运输毒品罪和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罪置于同一条文中,并规定其法定最高刑是死刑。运输毒品罪并不是最为严重的罪行,倚重死刑也不是遏制毒品犯罪的最优手段。在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死刑裁量标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使得运输毒品罪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和人道性饱受诟病。关于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存废问题,学界存在司法限制论(保留论)、司法废止论、立法废止论和综合废止论的理论分歧。随着民众对毒品犯罪问题的认识逐步趋于理性,废止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已具有较强的公众认同和民意基础。因此,应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合理借鉴域外经验,以综合废止论为基石,汲取司法限制论、司法废止论和立法废止论的有利因素,以修正的综合废止论作为运输毒品罪死刑废止的应然方案。此外,在废止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后,应当增补终身监禁刑的适用,从而在刑罚目的和刑罚功能上实现量刑相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死刑又称生命刑、极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应有区别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我国刑诉法对死刑案件的程序作了一些特别规定.但还存在一些漏洞,司法实践中程序违法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这些都不利于死刑犯的人权保障。在本文中,笔者试着对死刑案件的程序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建议,以期引起立法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国外的实践表明,限制、废除死刑是国家的宏观政治决策,所以公众舆论成为左右死刑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国决策机构在限制、废除死刑问题上踌躇不前,主要原因也是社会公众对死刑及其适用的强烈支持。从死刑司法与公众舆论之间的互动与交替关系出发,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公众舆论与死刑司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形成支持废除死刑的公众舆论,为今后的死刑改革奠定有利的公众舆论基础。从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4年以来的死刑适用现状与舆论调查结果来看,通过扩大死刑司法的公众参与,让社会成员切身感受给出死刑判决所经受的压力,是改变死刑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死刑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死刑案件公众参与同样是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思考世界死刑命运,反观我国关于死刑的司法实践和传统理念,严格死刑的适用标准成为必要。同时,展望未来,为了适应国际人权法的要求和实现我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当从立法上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