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领域的财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讨论的法律问题。文中通过对传统民法上物和财产的分析,对虚拟财产的概念,虚拟财产的特征、价值,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法律归类以及相关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消费成为文化产业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民事纠纷以及财产犯罪日趋增多,可是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保护却相对滞后。理论界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价值属性也众说纷纭。文章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交易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了当今国内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案例,对当今我国类似问题的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伴随着人们迈入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游戏及虚拟物品应运而生。由于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的法律属性存在很大争议,相关法律部门和法律学者对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无从立法,存在着很大模糊性,因此,虚拟物品的国际贸易对传统国际贸易法带来巨大冲击,对传统国际贸易从本质上发起挑战。由此,本文根据相关研究和调查,针对虚拟物品贸易和传统国际贸易进行两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法律障碍的解决措施,促进虚拟物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的文化惯性导致了从传统"泛道德主义"的乌托邦走向了"泛法治主义"新的乌托邦,对法制的过分依赖与迷信使得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公理渐行渐远。法律职业伦理面临着路径选择的难题,法治社会无法离开社会伦理的支撑与制约,从小众化回归以社会公理为表征的大众社会伦理,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教养与修养,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出现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文中首先探讨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随后简要介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如何对保护虚拟财产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对完善保护虚拟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以及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游戏发展之迅速与法律的滞后性,目前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问题总能陷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探讨中.本文将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认定着手,对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行为进行分析.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具有客观性、价值性、稀缺性和可控制性,完全符合传统民法中财产的所有要件,且满足理论上的物权说,理应是民法财产体系中的财产.参照普通财产的相关规定,对于恶意修改或删除游戏数据的行为,可按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若运营商在发行游戏之初就抱有利用网络游戏吸引玩家,而后删除数据关闭游戏的,则可按诈骗罪定罪处罚.实际上,对于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之案例时有发生,行为主体主要包括运营商自身和其他人,理应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视其主观方面、客观行为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围绕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网络游戏运营商及大量网络游戏用户的损失。由于有关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和法律性质不明确,致使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处于空白的状态。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及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运营商与网络游戏用户之间是一种围绕着网络虚拟财产的债权关系,应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8.
论虚拟财产的性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岩 《法律适用》2011,(7):38-4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立法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的最终建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法律的实施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挑战我们的法律体系。如网络游戏的发展.就提出了“虚拟财产”保护的问题,对于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挑战,现实案例展现了虚拟财产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侵犯虚拟财产行为也随之而生。本文就盗窃网络游戏中虚拟财物的行为进行了刑法理论分析认为,虚拟财产符合传统刑法理论体系中盗窃罪犯罪对象必须具备的全部特征,可以成为盗窃犯罪对象。在我国法律对此尚未作出具体规范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传统刑法理论将虚拟财产的性质推定为动产,肯定其经济价值的现实性,并予以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直播是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学界关注的难点问题,案件多发,观点多样,争议不断。网络游戏直播涉及复杂的客体、多方主体及权利,宜从法律关系角度对其要素进行分析,并且应认识到在数字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表演已扩展包括数字表演形式。网络游戏直播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游戏开发商、游戏玩家和直播平台,涉及的客体主要包括游戏软件、游戏整体画面和直播画面。依据罗马公约、WPPT和我国著作权法,游戏玩家应被界定为游戏作品的表演者,游戏整体画面则属游戏作品的表演,游戏直播平台亦可成为游戏作品的法人表演者。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关系可藉此厘清,各主体的行为及其权利与边界可得以界定,网络游戏产业可望得到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1.
虽然网络游戏在若干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朝阳产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纠纷,但是,专门为网络游戏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立法的国家和地区则是十分罕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游戏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在系统研究基础上才可能提出适当的立法建议;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游戏相关法律问题涉及多个法律部门,不可能用单一法规解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本文从民法和刑法两个角度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马子喆 《法制与社会》2013,(17):100-101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所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相继出现,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地位的界定,玩家的利益如何保护,网络运营商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问题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法律研究课题。其界定、法律性质、侵权行为表现以及相关纠纷中的证据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制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网络游戏直播行业也持续升温,社会参与人数众多,因此有关网络游戏行业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网络游戏直播侵权的发案率居高不下,其中以关于此行业的著作权问题纠纷在司法实践中最难处理,司法实践中又以网络游戏直播中所形成的画面是否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争论最大。网络游戏直播中包括主播打游戏所形成的画面,以及在直播过程中直播者对游戏进行的解说行为。文章认为由于我们国家的著作权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没有对以上网络游戏直播中形成的画面或者存在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法律定性,所以现阶段学界与司法实践主要对网络游戏直播中所形成的作品属性定性存在分歧,导致司法实践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游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娱乐方式和新兴产业。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研究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进而提出具有前瞻性、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认为网络游戏的暴力性内容诱发青少年模仿性暴力犯罪;网络游戏的虚拟性暴力诱发青少年习惯性暴力犯罪;网络游戏的费用负担导致青少年侵财型暴力犯罪。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网络游戏,抑制其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消极影响,其中,技术规制是基础;法律规制是关键;道德规制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价值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正价值,坚决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负价值,使我们在法治建设上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带来了诸多变革,虚拟社会、人机互动、算法规则使得现行法律制度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法律价值上,传统法律正义观难以衡量一些抉择;法律关系上,既有的法律规范无法涵盖和调整一些新权益;法律适用上,司法制度遭遇障碍,等等.出现这些挑战的症结在于现行法律的过度滞后,除了法律天然的滞后性,保守的立法原...  相似文献   

19.
吕炳斌 《科技与法律》2007,(1):58-62,77
本文以美国“第二次游戏”为例,探讨了网络游戏产业中的虚拟物和虚拟物交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定位。“第二次生命”网络游戏服务商通过服务合同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游戏服务商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对网络游戏虚拟物的知识产权之自动放弃,是解决虚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两难困境的一个出路。如果网络游戏服务商要承认玩家对虚拟物的知识产权,应该设计好服务合同的相关条款。但是,即使如此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承认了玩家拥有知识产权之后,游戏服务商对虚拟物拥有什么权利、虚拟物的交易如何定性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最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问题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游戏与网络直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游戏直播权利不明不仅不利于权利维护,而且不利于网络环境的维护。[1]文章将从号称"网络游戏直播侵权首案"的"上海耀宇诉广州斗鱼案"入手,对网络游戏直播的表现形式、游戏画面是否构成著作权中的"作品",网络游戏直播方的著作权等问题进行剖析,以期通过对热点问题法律适用的探讨来推进立法、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