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许多基层干部感叹"干部难管,群众难带,威信难树"的时候,什邡市民主镇思源村党支部书记冯登富却说:"只要你有一颗为大家办实事的公心,有切实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干劲和行动,干部就很好管,群众也很容易带,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农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白天忙于农活、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导致群众集中开会难,干部和群众见面难、沟通难.针对这个实际情况,去年以来,都江堰市建立和推行了"干部夜访恳谈"制度.这个制度首先在两河、蒲阳、胥家等乡镇展开.乡镇领导干部带头,乡镇机关干部和村主要干部纷纷利用傍晚和晚上八九点钟的时间深入农家,零距离接触农民群众,宣传方针政策,传递市场信息,传授致富技术,开展民情调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各地广泛开展了"一站式"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工作,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活动,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跑"为"一次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老百姓的"小事"为党员干部的"大事",奏响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4.
正从密切联系群众上察"勤"。基层干部的"勤"更多的表现在走出机关、沉下身子,为群众实打实的解决问题。但是从实际工作看,仍有一些浮在半空,参与实际工作少,接触老百姓少,不惹事也不干事的"太平"干部,仍然存在一些名义下基层,实则充当"特派员"、"联络员"两边来回跑、坐不下、呆不住、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因此,从践行群众路线中识别考察干部的"勤",要把干部是否常"接地气"、经常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上察"绩"。考察识别干部的"绩",就要看干部为群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2008年以来,珙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村务、党务"点题公开"活动.这项活动变"干部公示什么,群众就了解什么"为"群众想了解什么,干部就公示什么",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村务、党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难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市县机构改革过程中,如何解决好领导干部"下"的问题,是摆在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政府实行机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驻村干部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一是当"攀客"。蹲在村干部或富裕人家里享富,不进急需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2月开始,达州市委紧紧同绕胡锦涛总书记"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为"解决机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五查五整治"活动:查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整治对待群众冷漠生硬、麻木不仁的问题;查干部队伍的纪律作风.整治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问题;查领导干部工作落实的能力,整治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查党政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整治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问题;查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梅 《当代贵州》2008,(13):62-62
“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不让群众多花一分钱,把方便快捷留给群众,把繁杂事务交给干部”,这是贵阳市开阳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公开承诺。为切实改变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开阳县委认真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5+2”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干部作风转变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把人才选准、用好,历来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干部任前公示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任前公示"好在任前,贵在公示.它将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选人用人中的"暗箱操作",加快了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对于那些缺乏群众观点、只知道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提醒.基于此,"公示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但不能否认,"任前公示"在有些地方变了味、走了调,成了摆设.一些有问题的人,一些公示期间反映不良的干部,照样能够提拔升迁.这样,不仅损害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也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脚点在"实"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身体力行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办事的心要实诚、为民办事的干劲要十足、为民办事的行动要落在实处,"用心""动脑""使劲"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不忘初心,坚守为民情怀,"用心"弄清群众急难盼愁.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期,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在发生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办实事的内容因此而变.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始终与群众交心,通过深入走基层,摸清群众所需所盼,知晓困难群众疾苦,才能做到办实事顺民心、合民意.我们要有群众"难"干部帮、群众"盼"干部办、群众"愁"干部分忧的服务态度,不断密切干群关系.我们要把实事办好,切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成一场活动,活动结束实事一件也没办成,让群众"望眼欲穿",干部却"足不出户".  相似文献   

12.
乡镇领导干部"走读"是指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岗位在乡镇,家却在县城或异地,上下班跑通勤、车接车送的问题.这是多年形成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我市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实践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并尽可能避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至少要抓好四点: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4,(4)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公务员而言,核心的服务就是将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对待,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群众路线体现在一些民生小事上,走群众路线,先要从方便群众做起。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干部们看起来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苦衷,简化办事手续,节约群众办事成本,不能让老百姓来回跑,要将以前的"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只要善于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满腔热情地为  相似文献   

14.
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干部只有被提名,才有可能被组织上任用.2008年6月,兴文县创造性地采用"'海推'提名、'阳光'遴选"的方式公开选拔了县民政局局长等5名科级职位的领导干部,切实提升了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实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镇纪委罗彬 点赞!我们再也不用跑村公所,拿起手机打开'知情微信群',就能知道村里的大小事务了!" "@三星村王富贵 谢谢支持.建立这个群的目的就是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让村务公开透明,让群众参与监督." 这是7月28日兴文县太平镇三星村村民王富贵在"知情微信群"里与镇纪委书记罗彬的一段对话.今年以来,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兴文县纪委推出"知情微信群",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村务,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办公,等群众"上门",群众便戏称他们是"坐诊干部"。长期如此",坐诊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就逐渐疏远,群众也就对他们敬而远之了。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为民要先知民,指导要先"知道"。领导干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必须变让群众"找上门"为自己"走上门",实现从"坐诊干部"到"出诊干部"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7.
正"县级部门干部下沉到乡村3500余人次,走访群众1.5万余人,化解矛盾问题5600余个,解决乡镇困难问题490余件,主动为乡镇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2亿余元……"一串串"硬核"数据,是广元市剑阁县"守基层"活动给群众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剑阁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基层治理量大面广。县纪委监委调研发现,部分县级部门存在作秀式"走基层"、处理问题"踢皮球"、群众办事"多头跑"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灶",透支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县纪  相似文献   

18.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保证每天住镇领导不少于2人,要求住镇干部充分利用晚上住镇的时间,进  相似文献   

19.
<正>不拘小节势必难成大事,一个干部平时不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走上领导岗位后能够自觉遵纪守法吗?抓作风建设就应该从干部日常琐事和点点滴滴做起,干部有小错要及时纠正教育,以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广元市昭化区纪委将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对待群众态度粗暴、处理问题拖延、与办案对象私下接触以及迟到早退、上班娱乐、缺会替会等容易忽视的"小节",纳入干部廉勤考评内容,使干部小处不敢"任性",养成"严以用权、谨慎从政"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1)
<正>公安部近日明确要求,把解决"办户口难、办证难"这一痼疾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对办户口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公安机关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补充事项,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对确有困难、行动不便,还要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由于整改措施"接地气",从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入手,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解决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风"问题能否得到遏制,主要看对查摆出的问题能否认真整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