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对国际犯罪中的个人责任及其刑罚已作出明确规定,而国家支持或直接实施国际犯罪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其责任形式应包括法律、道义、经济和政治在内的混合处罚措施。国际刑事法院需要与联合国安理会密切合作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才能封犯罪个人和犯罪国家实行二元处罚。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政治化的发展,国际社会组织纷纷成立,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维护国际成员的主权和经济利益,仅仅依靠国际习惯法或条约法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的交往需求,软法适时而生.随着国际社会对国内的影响,软法现象漫及国内社会,这给转型中的国内社会又多了一把得力的社会调节工具。软法在国际、国内社会发挥着硬法无法比拟的积极的作用。由于软法是个相对晚近的社会现象,并不为多数人所知,并且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所以进行软法研究,概念界定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行为的层面上,国际社会契约是一种实践,国家之间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和风险,共同让渡权能、建立组织,授予组织一定的配置资源、协调行动的权能。作为世界秩序结构的理念,国际社会契约是主权国家通过意思表示转让权能,授权国际机构协调利益与行动的协议安排。世界秩序中的国际社会契约意味着用契约的理念和观念来认识和理解国际社会组织化的格局,以及在国际关系中推广契约的实践。国际社会契约的观念有助于认清国家主权的实质、解读无政府背景下国际秩序的方向以及国际组织的人格基础;培养和发展国际社会契约的思维能够更有效地塑造主权国家的行为模式、促进国家生存方式从实力到身份的转化,奠定经由国际法治实现世界和谐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饶戈平 《中国法学》2001,(6):126-136
国际社会的组织化是同全球化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的历史进程,其标志即为国际组织的繁衍并活跃于国际事务的所有方面。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作为性质不同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国际组织法由规范、调整政府间国际组织行为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组成,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研究国际组织的机构法、程序法及其法律秩序。对国家而言,国际组织是一种现实的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应更加重视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黄世席 《法学》2023,(3):178-192
传统国际投资条约侧重保护投资者权益,而对责任承担视而不见,此一特点给当前国际投资规范机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加强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呼声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在投资条约中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但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软法性质和其弹性的模糊概念,使其在投资条约中的规定范式各异且无太强的约束力。为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投资条约需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的“硬法”性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也应当适度平衡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权益,在裁量相关争端时考虑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我国在投资条约谈判和起草中也应当注重对投资者社会责任的强化,以此促进和提升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权问题的敏感性,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受到主权国家的诸多限制。目前,它们对国际人权的保护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途径参与。这种非正式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公正性问题、提供信息的可信性问题以及独立性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只有通过人权非政府组织、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共同参与,多元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人权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并在多元结构的全球社会更好地实现对国际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吴波 《犯罪研究》2010,(1):91-95
随着跨国有组织犯罪和恐怖活动等犯罪的日益猖獗、犯罪的国际分工化以及身份文件的数字化,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越来越关注。从2004年开始,国际社会就号召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身份信息犯罪。到2008年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的关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6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了身份信息犯罪专家核心小组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公务员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劲松 《时代法学》2008,6(5):103-110
国际公务员是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产物,联合国60年来的历程对现代国际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形成了一项相对独立并且完善的国际公务员法。国际公务员法在国际法主体、外交关系法、国际司法制度和国际组织责任等领域推动了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组织化程度空前提高,国家本位理念遇到严重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观念需要作出新的诠释。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法律理念,逐渐为国际法学界所认同。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强调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追求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把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作出了最科学和最合乎正义的结合。利益与正义,是法所要促进的最重要的两大类价值。而提升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不但有助于国际法律制度更好地实现其利益的价值,亦有助于其正义价值的实现。因此,它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际和国内法律制度越来越多地体现了这一全新的法律理念。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的历史和现状表明,迄今为止的法理学研究视野通常局限于主权者的国内法律与国内社会,没有把视野拓展到国际社会。该局限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理论根源,诸如主权观念、国际社会关系的演进规律及法学家的自身局限都是促成该局限性的重要因素。随着主权观念、国际社会关系的发展,法理学视野的拓展成为适应国际社会法律新秩序的建造、法律文化整合的客观需要。本文在阐释法理学视野的局限性及其成因、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法理学视野拓展到国际社会的纲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际环境犯罪学界争议较大,国际实践中该规定也难以得到落实。据2001年的《国际责任条款草案》相关规定,本文认为用违反强行法的行为和违反对整个国际社会义务的行为来替代国际环境犯罪这一提法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刑法执行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国际刑法的执行采用的是以“或起诉或引渡”为原则的间接执行模式.由于它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自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社会一直在寻求创建国际刑法直接执行模式的途径。但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差异,尤其是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要在创建国际刑法直接执行模式问题上达成共识,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当然,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可行的直接执行模式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立法与实践都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尽管这种人格是派生的、具有特殊性。同时,国际组织在一国国内也具有国内法律人格,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就我国的实践而言,我国参加了多个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组织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了总部,但是对于这些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的规定,我国迫切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崭新的全球化视野——李双元教授国际私法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已成为一种不争的客观事实。全球化变迁和复杂了国际社会关系 ,促进了国际私法趋同化和统一化进程 ,大大增强了国际社会本位观念 ,使国际民商秩序重新浮出水面。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应该适应国际社会关系的变迁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并逐渐融入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荆长岭 《政法学刊》2009,26(5):93-98
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并趋发展,要求现代国家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形式,同时还应具备应对国际事务及他国文明的国际理性。为共同有效打击国际性犯罪、加强国际人权保护、建设和谐世界,也为维护现代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国际社会应扬弃现实的“契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构建新型的“和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国际警务一体化。因此,现代国家应具有立足于自身和全人类长远共同利益的、富于责任感和建设性的国际敏感、国际态度、国际观念和国际政策,在平等、规范、程序化的对话交往中,寻求共意,形成共识,不断推动国际警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国际造法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笋 《法学研究》2006,(3):143-160
在 TRIPs 协议产生后十余年的时间里,知识产权国际造法活动明显加快。在WTO 体制之外,不少国际组织、机构和论坛围绕着如何处理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植物基因资源、促进公共健康、维护人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对 TRIPs 协议所确立的一系列高标准的知识产权规则提出了批判,探讨和制订了一系列软法性质的、倡导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产权新规则。这些活动打破了 WTO 和 WIPO 在国际法层面上对知识产权立法权的垄断,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私权利之外的人权、公共健康等社会权益的日益重视,势必对未来知识产权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在国际社会之中就产生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这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就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却正是符合当经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和和国际社会客观实践的。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法的发展趋势从共处、合作向"共进"也就越来越明显。"共进国际法"以人类的繁荣为终极目标,对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以及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不远的未来未必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社会和现代国际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事仲裁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的民间性争议解决机制。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建立及其在国际社会的广泛运用,为维护国际和平的法律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际经济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它促使国际法“立法”角度与方式发生了改变,拓展了国际法的领域,增添了国际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国际条约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和谐社会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社会,国际条约对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具有基础和保障作用。首先,国际条约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冲突,为实现和平国际环境奠定基础;其次,国际条约平衡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既规范又约束国家行为,达到共赢,形成共同繁荣局面;再次,国际条约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依据与保证;最后提出,采取合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国际条约的约束范围和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