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雄 《现代法学》2006,28(5):111-118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权利保护有着极深、极强的理念。它以递进的方式依次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民工是社会主体、任何个体权利平等、农民工的权利理应受到平等的保护;农民工是弱势主体,还应受到法律的特别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指导之下农民工的权利更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12,(5):6-7
获奖感言 2007年我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0年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些荣誉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以及致诚公益法律团队工作的肯定,也反映着社会各界对公益法律服务的期望。过去十几年来,我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法律服务,培养了一批职业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和农民工保护公益律师,超过4|D万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从我所推动的公益法律服务中直接获得帮助,其中直接帮助农民工索要回的欠薪和工伤赔偿款就超过2.4亿元,这笔钱相对大企业来说或许不多,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中国,知情权被社会大众普遍承认,但是就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侵犯知情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究其原因,有关知情权的法律保障还不够,目前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中,只有暗含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隐性的默示的知情权,而没有明确的作为独立权利的知情权。鉴于此,树立知情权权利保护意识并为公民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是提升公民知情权的越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权利的保障建立在权利的细分基础上。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依赖于对农民新市民权利的范畴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尤其要对市民权利进行一致的界定。农民新市民权利是一项综合性权利,需要明确其范畴和内涵,综合多各部门法规范来进行规范和调整,实现综合性的保障。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权利的立法确认,第二层次是对权利救济的保障,同时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保护+救济"二者并重的权利保障模式,一改目前重视权利确认,忽视有效救济的权利保障模式。农民新市民权利的保障是城镇化进程中的课题,需要回归到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中,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规划中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7.
新闻自由、社会公益、当事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关涉我国法治筹划和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取“现场直播进法庭”作为切入点 ,分析了其背后的职权主义诉讼传统底蕴、积极主义司法行为惯性及专务司法之观念意识缺失的原因 ;剖析了“现场直播”进法庭对司法独立性、公正性、脱俗性已构成的侵害和可能的威胁 ;并进而探讨了其与当事人权利之间的冲突。最后 ,概括了“现场直播进法庭”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朱春霞 《政法学刊》2005,22(5):118-120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快加深。作为基础法学教育的本科法 学教育,“法律人”应作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人才目标。它所具有完整的内涵包括:高尚的法治信仰是“法律人”的首要价值标准,严 谨的法律思维是“法律人”的必备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法律人”的生存之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法律人” 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案件中“尊重和保障人树”,是此次刑诉法修正案中的重点。这次刑诉法的修正案草案,涉及面甚广对很多问题的解决均有所涉及。仅以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例,修正案第二条为:“《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知情权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狭义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得行政信息的权利。中国一些现有的法律中已有关于保障特定公民群体(如消费者、股东 )对特定事项知情权的规定 ;近几年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又在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有了一个开端。但是 ,中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特别是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律还存在许多缺陷。发达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值得我国制订相关法律时借鉴。文章最后对中国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大力实施“金手杖”工程,通过出门前抓法律培训、出门时送法律“指南”、进城时抓法律保障、务工中抓法律服务、回乡后抓法律咨询,在全国32个大中城市设立了89个驻外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农民工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劳务输出地做好农民工法律维权工作探索出了新路子,是农民工法律维权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个体为逻辑基点的传统法学难以应对整体性的环境问题。以整体为逻辑基点,新型的权利依据、法律关系和诉讼目标呈现出环境公益诉讼的非传统性。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依据是生态公益所衍生的无法私有化的整体权利即环境权,及其派生的并由成分利益所衍生的生态公益维护权等环境成员权。传统法律中只有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整体”的法律关系,而只有环境权下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整体对整体”与“整体对个体”的新型法律关系才能产生环境公益诉讼。生态损害的难以恢复性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只能以预防为核心目标,区别于传统诉讼的填补损害或惩戒目标。环境公益诉讼的非传统性要求革故鼎新式的系统性制度建构:尊重法律关系理论,确认环境公益诉讼的另类本质;尊重公众及成员的合法权益,重构实质原告与形式原告制度;践行保护优先,建立生态公益预防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胡余旺 《法制与经济》2013,(7):111-112,114
在法哲学视阈下",以人为本"表现为以人的尊严为本、以人的自由为本、以人的利益为本与以人的权利为本。人的尊严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地位的体现,利益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源,权利是人的尊严、自由、利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潘牧天 《政法论丛》2023,(2):137-148
国有财产保护是公益诉讼制度的重点领域。国有财产是国家“应有的”财产,是“物”和“权利”的统一,其取得方式不应仅仅局限“法律规定”。保护国有财产要秉承既是权利更是职责的理念。排斥民事公益诉讼介入,单极化保护机制设计及单轨制行政公益诉讼架构成为现行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一大缺憾。打破狭隘认识,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走中国特色的国有财产保护行民衔接双轨共治公益诉讼之路是有效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的写作和谈话中,每当涉及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称谓时,我习惯用“公民”或者“民众”的概念,除非是引用或者遇到某些特定的情形,我不会使用“老百姓”或者“人民群众”之类的词汇。有细心的朋友对此不解,我向他们解释: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我们理当多使用法律概念。按照宪法学的观点,“公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据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公民”的概念,集中体现了自然人基于一国法律所处的地位,它不仅表明自然人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更体现自然人享有的法定权利。和“…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构建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体系时,应当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体现在三个基本环节上。只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积极支持,形成保护农民工权利的合力,农民工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才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北方法学》2022,(4):136-147
在程序法中,“承认”是一种包含着权利处分的意思表示或者诉讼行为。因为具有“公私夹杂”的法律性质,刑事法中当事人对于权利的处分并不少见,却远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机制。刑事诉讼法学者在论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问题时,鲜有涉及“承认”这一行为,而被追诉人的“承认”恰恰是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重要体现。为了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传统的压制性手段与认罪认罚从宽协同型司法之间的抵牾,应当从保障被追诉人的处分权利出发,对刑事诉讼中的“承认”机制进行规范重构,明确“承认”的对象和内容、对“承认”表示同意的主体以及对“承认”的救济途径。需要明确的是,与民事诉讼不同,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引入处分原则,需要对其施加严格的限制,在尊重被追诉人处分权利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将权利的行使限制于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权利的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律权利作为权利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构造方式。首先它由“利益”、“资格”和“自由行为”三个内部要素构成的一个权利实体,其次再由“法律认可”这一外部要素使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强制的权利。其中利益是核心,资格是获得利益的条件, 自由行为是利益的表现和实现方式, 法律认可是利益的保障。正是因为法律权利经过其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构造,使之成为权利“家族”中最受尊重和最有保障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行政合同“违约责任”性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项法律制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其相关的责 任制度加以研究的,这不但是因为“责任制度”体现 着法律的强制性,最终保障该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 施,还在于在“责任制度”中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体现的最为明显,能很好的体现相关法律关系 的性质与特征,有利于我们对该项制度之认识。对 于行政合同制度的研究,亦离不开对其相关“责任制 度”的考查。在这里我们借用民法上“违约责任”这 一概念,来剖析一下行政合同中各方当事人在违反 “合同义务”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 特殊的法律性质,希望为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