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来自湖北农村,武汉大学医学院2004级临床医学本科毕业。我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现在行走需扶单拐。2004年毕业之前半年就开始忙着找工作,我知道现在的就业是个难题,对我来说就更加的困难。虽然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问题,但是用人单位不这么看。开始都是跑招聘会,我先是找主管人事的部门领导谈,然后又与医院院长谈。我想招聘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单位选择人才也主要是看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我把自己的成绩单还有很多获奖证书都拿出来,然后谈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大致理解和自己的工作决心,可是大多数医院都以我身残为由而拒绝,也有说要…  相似文献   

2.
“我的财产,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不能侵害和妨害。”——“宪法里规定的与公民的权利相对应的义务人是国家、各级政府。民法里对权利的确认,比如说,对我的财产的所有权的确认,就意味着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以侵害。如果想使用我的东西,可以,但要跟我谈,通过交易来允许你使用。”  相似文献   

3.
我走上农村工作岗位已经有25个年头,其中担任乡镇人大主席一职有15 年之久,连续担任两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和镇人大主席。我所有工作时间都在基层度过,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和人大有关。人民群众选择了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这是我的工作信条。  相似文献   

4.
我最近在几个不同的场合讲过同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是从上一代知识分子和我这一代的差距上讲到这个问题的。   去年,民盟有几位前辈都到了 100周年诞辰,楚图南先生、闻一多先生、曾昭抡先生、潘光旦先生都是 100岁,都开了纪念会。这几位前辈,我都熟悉,都有交往,对他们的为人有很深的印象。在曾先生和潘先生的纪念会上,我说,曾先生是我心目中的爱国学者,潘先生是个“推己及人”的榜样。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却是一个,就是他们做人都有很严格的标准,在道德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我这一代和他们比,差距很大。我和下一…  相似文献   

5.
苏联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我本人不是专门学习苏联历史的,但从1950年学习俄文起,我一生都从事对苏、对俄工作,在苏联和俄国学习、工作前后长达2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关注学术界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才十六岁,可是至今在我脑子里‘忘不了’的事情,比有些年龄大於我一倍的人还要多。我忘不了,七岁那年,亲生父母由於我当时还不懂的原因,突然不在一起过了。我奇怪,原来对我都很亲的爸爸妈妈,突然都不喜欢我,谁都嫌弃我了。后来才知道,他们离婚了。但当时我不懂,只知道从今以後家里没有人关心我,体贴我,再也没人给我添置新衣,买好吃  相似文献   

7.
值此《政工研究动态》被批准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信息参考类期刊,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由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这一刊物,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对这一刊物,虽然我不是期期都看,但大多我都浏览,觉得这一刊物有自己的定位和特  相似文献   

8.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9.
从那以后,不管有多么忙,我都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妻子…… 口述者:范先生 婚龄:8年 都说婚姻有个“七年之痒”,这个词对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不是说我和妻子的感情不好,而是我们的婚姻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次危机。现在回想起来,它的责任主要在我。 我和我太太来自同一个城市。双方父母的家只相隔一条街道。从16岁我们认识到26岁结婚。感情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和考验。我太太身材娇小,性格温柔。记得那些时候我经常叫她“小猪”,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天。她对我说:“从今天起,小猪正式交给你了,以后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相似文献   

10.
我叫阎民生,我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帮助,感谢残联又为我们残疾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聋哑人。女儿也是聋哑人,现正在天津理工学院上学。女儿能够上大学就是市残联关心帮助的结果。1999年,我女儿考取了天津理工学院,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和她母亲也添了一丝忧虑。她母亲下岗。她弟弟上学,一家4口人全靠我每  相似文献   

11.
妻子的绰号     
<正>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与妻子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三十多年了。至今,我一次都没有正儿八经叫过她的官名。日复一日,我对她的称呼都是"娃二头""黄傻儿""你娃二""你这妹崽"之类绰号。妻子对我的称呼总是心领神会。不论在家或出门在外,她总是笑吟吟地接纳,毫不理会"绰号"的意味。我和妻子是初中同学,又是一个生产队的。七十年代,我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只是相互间心底都有那么一点好感;初中还没毕业,我就应征入伍到西藏当兵去了,一去就是六年多。1976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也没有人撮合,好像早就有个约定似的,自然而然我和她就明确了那种关系。19了8年5月,我退伍返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收起一黄布挎包换洗衣服,毅然嫁到我家。妻子在家是"幺女",小名"黄四妹",外人都这么叫。而我却昵称  相似文献   

12.
江欣璇 《台声》2003,(12):23-24
屈指一算,我来北京大学已经快两年了。记得刚来北大时,对什么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就这样开始了对我来说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在进入北京大学以前从没有来过大陆。对大陆、对北京,所有的印象都是在中学和高中时的历史或地理课本里得知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来大陆甚至会来北京学习。直到高三时,我开始注意到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而且获悉从1987年开始,大陆高校正式招收了第一名台湾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我保守估计,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子也已超过万人。大家趋之若鹜让我对大陆的高校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大陆大学…  相似文献   

13.
有人戏称:爱情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神话。当我的一个朋友嬉皮笑脸地对我重复多遍这句不知是何方人士说出的名言时,我从他脸上读到的是一种无奈和失望。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仍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这位朋友对我说:现在爱情似乎泛滥成灾,我们又没有火眼金睛,无法分辨出其中的真和假。像我这样渴望得到真正爱情的人已经让“爱情”吓得退避三舍了;现代人谈爱情越来越技术化。我有过一次恋爱,但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她对我很好,一切都大方得体让我高兴,可有一天我在她那里发现一本教女人如何讨恋  相似文献   

14.
书法人生     
韦克义 《当代广西》2012,(19):54-55
也许是缘分或天赋吧,我从小就对写毛笔字特别感兴趣,除了学校每周一节的习字课外,我每天晚上都很自觉地描红、临帖。在我的习字作业本上,老师画了很多的红圈,常常让同学们观摩。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工作岗位,学校、单位的墙报、黑板报、学习园地都是我主笔。同学、同事都夸我书法写得好,我很高兴,也更加努力、刻苦地练习书法。  相似文献   

15.
爹是带着他的女儿那句刻毒话和对自己的自责离开的,这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我那寡言的父亲,让我如何来还你这深沉的父爱啊。  相似文献   

16.
“这莫名其妙嘛,我至今都没有签收对我的劳动教养决定书,从被决定劳教至2001年11月12日的近6年间都没有人来抓我,我也根本没有往外面逃,现在怎么说我是逃犯了呢?”  相似文献   

17.
据我观察,国际社会对十七大的关注程度可能超过以往历届党代会。今年申请采访十七大的境外记者有1135名,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十七大前,我去了一趟欧洲,所到之处人们都在询问十七大。十七大结束后,我在北京会见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也都纷纷向我询问,十七大向国际社会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希望我能帮助他们解读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不管苦与乐,我都要记住生命中每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95年,我20岁。那个失败的七月过后,天空一直灰蒙蒙的,非云即雾。我的生命也仿佛一下跌进了无边的深渊里,漆黑一片,似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和希望,所有美好的憧憬此时都变成了泡影,所有亲友的目光、话语,无论多和蔼可亲,对我都像是利剑和无形的压迫。我借看自家40亩稻田之机,把自己封闭在旷野里那间孤独的小茅土屋里,秋日的凄凉在夜空下四处蔓延,月光笼着潮湿的灰云,秋叶飒飒作响,一只只田鼠在屋外的草堆中乱窜。我独自对着屋里昏黄的油灯发呆。现实真切又残酷地摆在面前,让我不得不提前思索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旗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已成为我旗极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拉动我旗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我旗对民营经济与全市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有较大的差距,与我旗的经济发展还远远不相适应,必须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10月20日凌晨,九三学社秘书长赵伟之伯伯陪妈妈和我匆匆赶到医院时,爸爸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这晴天霹雳,使妈妈痛不欲生,赵伯伯和我都惊呆了。19日下午2时,妈妈离开医院时,爸爸还对妈妈说:“天气凉了,明天要把毛裤带来,这几天你每天送饭,太辛苦了,谢谢你。”下午3时我去看爸爸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还和我谈了一会。5点钟离开医院时,他对我说,坐公共汽车太挤,明天不要来了。想不到这竟成了我和爸爸的永诀。当时,我简直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爸爸就这么悄悄地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