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为。过去10年,广西在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三大奇迹,积累了十大经验,广西客观上成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新高地。当前,广西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时代、沿海沿边沿江"三沿"全面开发开放时代、构建新的战略支点时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阶段和经济起飞阶段,广西的开放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10年,广西将紧紧围绕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及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1,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深化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着力打造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新枢纽、中国—东盟合作高地,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把广西与东盟的全面开放合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东盟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表明中国与东盟通过WTO与FTA相互促进互利合作的区域合作已取得初步成功。关于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丰富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本文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剖析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核心合作区,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10年前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不适应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要求,中国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升级版"有利于提升中国—东盟的双边经济与政治关系,并为RCEP谈判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升级版"谈判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东盟全身心建设东盟共同体影响对"升级版"的投入;个别东盟国家担心进一步开放给本国产业带来冲击;地区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来自中国的谈判难度在增大。在中国与东盟经济都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升级版"建设要以投资来驱动中国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突破在基础设施、跨国金融和海洋合作等方面的升级瓶颈,共同打造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旗舰"工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公路线路基本实现全线贯通,但铁路还存在许多缺失路段。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推进,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中国—东盟合作新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诸多有利条件,通过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并逐步成为中国—东盟陆路交通大动脉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卓有远见、符合区域内国家的发展利益的。老挝将一直持续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致力于由"陆锁国"发展成"陆联国"。  相似文献   

8.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介于课堂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本文提出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效应,创建中国—东盟国际化人才实习基地,探索高校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文章从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出发,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化人才实习基地的具体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广西凭借区位优势,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都开展积极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投资合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绩、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图书馆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英、法、德、日、俄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投入巨资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其第一批规模型成果已在互联网上陆续出现。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与建设曾深受苏联的影响,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时间又与我国大体相当,因此,了解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对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南宁-新加坡旅游通道,不仅有助于中国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而且对维护中国与东盟国家长期和平发展,促进沿途各国各民族繁荣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广西和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文化相似,旅游资源丰富,各方以大通道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开辟旅游精品路线,强化保障措施,可使其成为东亚旅游经济增长带。  相似文献   

13.
巴西劳工党制度建设和组织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劳工党成立后,确立了党内两阶段代表会议制度和核心小组组织结构。为了加强团结和凝聚各种政治力量,劳工党在党内采行了比例代表制和派别活动制度化的原则。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面对政党政治的新形势,特别是随着大批劳工党人出任各级立法机构议员和地方、联邦政府官员,劳工党又通过设立新的机构和修改章程,对党的内外运作机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苏东剧变前的30年间,在面对美国封锁的不利条件下,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获得了发展,取得了一些难能可贵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古巴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1994年以来,古巴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已经走出苏东剧变导致的极端困难时期.经过50年的经济建设,古巴从中央集权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古巴特色的社会主艾经济,经济和外贸结构也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欧盟扩大和欧洲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联合符合欧洲各国的共同利益 ,对于欧洲的稳定和繁荣 ,以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影响。但欧盟东扩后将使其内部本已存在的国与国之间围绕权利分配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欧盟在实现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信息化程度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一、信息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俄罗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90-1992年)、全面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集体身份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然拥有的社会角色,对某种集体身份的认同或排斥是选择的结果。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集体身份认同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整合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区域性国际社会成员而言,国家认同和跨国社会共同体认同是最重要的集体身份认同。这两种集体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并对地区局势乃至全球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东亚共同体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身份认同基础,但这种认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退化的风险。在目前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局势下,东亚一体化进程可以采取多轨道、多线路、多层次、多领域、以小促大、以民促官的方式逐步推进。其中,培养东亚各国及其国民的集体身份认同和构建东亚社会共同体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从猪囊尾蚴中提取总RNA ,并分离出mRNA ,采用定向克隆方法 ,将猪囊尾蚴cDNA片段重组入质粒表达载体 pSPORT 1的NotⅠ和SalⅠ双酶切位点之间 ,构建了猪囊尾蚴cDNA表达文库。通过库容量鉴定 ,所构建的表达文库的容量为 2× 10 6 ;经含有IPTG和X gal的颜色选择平皿测定 ,其重组率为 10 0 %。  相似文献   

19.
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一并成为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的重要制度性框架文件。目前,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程度、社会认知深度、治理行动速度等都明显逊色。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迫切程度不亚于其他的全球性环境议题,但其议题安全化的分散性却不利于建构整体性的安全认知。生物多样性议题安全建构的碎片化体现在生态、治理目标、谈判、国家及其他行为体四个层面。生态层面是指生物多样性的安全认知;治理目标层面是指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爱知目标"与安全的联系;谈判层面包括资金机制、资源动员、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保护区以及主流化等议题;各缔约方及其他行为体层面不仅在各项议题上表达各自关切,同时也将生物多样性问题建构为粮食安全、水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安全等多元安全关注。生物多样性议题安全建构的碎片化导致了该问题虽然在话语上进入了安全领域,但是缺乏共同的安全认知,难以提供简明和清晰的治理目标和路径,不利于推动全球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亚共同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