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共识。本文以山崎的"战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贯穿于山崎文学中的反战思想进行研究,详细剖析其"归"的主题和"哀"的基调,对日本是否具有"反战文学"进行深入讨论,了解事实真相,厘清文学概念,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正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徐国琦著尤卫群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本书审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亚洲带来的巨大冲击,详细分析了中国、日本、印度、越南、朝鲜五个国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缔造的一段复杂的共有历史,分析了战争给这些国家带来的民族觉醒、国家冲突及其为此后直至当前的亚洲关系埋下的伏笔。本书认为,亚洲五国都对战争前景有至高期望,对战后结果、和会感到羞辱和失望,经历了惊人的共有集体经验。亚洲与这场战争的全面交汇象征着亚洲走向国际化旅程的开始。本书是"共有的历史"三部曲之二。  相似文献   

3.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5,19(3)
《美国文化的新边疆:冷战时期的和平队研究》刘国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全书约26万字。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本书着重对美国和平队出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平队与第三世界、和平队与冷战、和平队的功能与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和平  相似文献   

4.
叶少飞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16-140,157,158
1697年《大越史记全书》的完稿与刻印,标志着中兴黎朝官方史学体系的确立,官员学者继而对其改编、评论,产生了一系列史学著作,其中黎贵惇作《国史续编》,阮俨作《越史备览》,阮辉删成《国史纂要》,供教学之用。吴时仕的《越史标案》发覆最多,对越南的国家起源、自主王朝的历史以及与中国的关系重做评论,体现了"我越"的文化主体性,对《大越史记全书》原有的史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之后吴时仕之子吴时任为西山阮朝国史总裁,以《大越史记全书》为叙史主干,以家藏《越史标案》为史论主体,又综合采纳黎文休、吴士连、阮俨的史论,于1800年编成并刻印《大越史记前编》,吴时仕和阮俨的私家史学遂得居官修史书之列。《大越史记前编》是继《大越史记全书》之后,以官方力量整合既有的越史著作,重塑越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在越南史学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1802年阮朝建立之后,鉴于黎末郑氏主政以及西山阮朝篡逆的情况,对这两个时代的史书进行清理。在前代史书基础上修成的《大越史记前编》被弃,但其部分思想观点被阮朝国史馆新修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所继承。关于《大越史记全书》的评论和改编,体现了越南古代史学发展的路径与思想,是越南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皇越春秋》是一部越南古代汉文长篇历史小说,记述1400—1428年间的越南史事,侧重描写越南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深刻矛盾纠葛。在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语境中,《皇越春秋》以不同于中国古代叙事文本的话语,对中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他者的文学虚构和文化阐述,传达了越南古代汉文历史小说所承载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夏维勇 《当代亚太》2005,35(12):45-51
在越南战争期间出现的反战运动"越平联"是战后日本市民运动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形态.在总结了日本战后和平运动的经验教训后,"越平联"的活动家们认识到只有建立在市民理论基础之上的反战运动才能满足"和平"目标与实现和平的手段之间的内在统一."越平联"运动对市民个人责任和"市民的不服从"的强调为其参加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挑战既成体制,反思自己的"驯化"传统,并发展出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却因强烈的大国情结而在冷战中推行调停外交.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在对待印度支那的问题上其调停外交表现较为典型.由于调停时机不成熟,独立初期印度对印度支那奉行不干涉政策.尼赫鲁否定了支援印度支那抗法斗争的建议,在第一次亚洲关系会议上拒绝了越南代表的援助请求,并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国保大政权之间保持中立.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调停条件渐趋成熟,尼赫鲁开始谋求以中立国身份居中调停,召开了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提出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六点和平倡议",还派遣特使梅农在日内瓦会议上积极调停,为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发挥了一定作用.印度调停外交表面上是中立主义,实质上体现了利己主义与实用原则,也反映了其在追求"有声有色"大国目标与不愿卷入大国战略竞争与利益冲突中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8.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学越南都留下了深刻的中国文化的烙印。中越文化关系如此密切,主要文化渊源在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当地旧苗裔与南移的华夏族群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9.
大冈升平从战争受害者的立场出发,在其战争文学作品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塑造了厌战的日军形象,抨击了日本战后的战争动向,流露出了一些反战思想。但是,大冈没有认清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缺乏对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的加害意识。归根结底,他反对的不是侵略战争,而只是给他本人和日本人带来巨大伤害的"愚蠢的战争"。且从历时的角度看,大冈反战的声音随时代的流逝渐趋微弱,在最后的作品中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10.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昔日的日本朝野上下却称作是文明对野蛮之战。即便是甲午战争后转为反战主义者的内村鉴三也受此鼓惑而于1894年9月3日《国民之友》发表《日清战争之义》一文,宣称日本是东洋进步主义的战士,中国是进步的大敌等。如此时代背景下,《爱弟通信》这一出自日本作家国木田独步之手的甲午战争见闻录便应运而生了。尽管随军记者独步笔下的内容并不能代表其本人的真实想法,当军国主义思想与文学的人文关怀相交织时,时年23岁的独步究竟是如何书写这场战争的,有必要透过历史的尘埃去重新审视这一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朱适 《东南亚研究》2008,45(1):55-60
澳大利亚政府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积极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之一,对于其出兵越南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基于前进防御战略的国家安全需要、相关信息的匮乏以及澳大利亚当时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促使澳大利亚政府向越南派遣军事顾问以及最后部署大量军队协助美国在印支地区的作战.越南战争的失败促使澳大利亚重新反思其亚洲政策,并逐渐加强了其与亚洲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马哀歌》是歌德在古典文学时期的创新之作。他将性爱体验纳入古罗马爱情哀歌的传统并将性爱升华。他冲破德国同时代的道德禁忌,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参照演绎性爱主题。他把基督教对性爱传宗接代目的的普遍理解变成单纯的欢愉。他还创新地改变哀歌多愁善感的普遍特征,赋予其爱情哀歌乐观幸福的基调。他反映这一现实问题:同时代的性爱文学在社会道德规约的束缚下陷入困境;人类的性爱也受性病困扰。古今性爱文学与人类性爱环境迥异。  相似文献   

15.
牛军凯博士《王室后裔与叛乱者——越南莫氏家族与中国关系研究》从越南的视角,对高平莫氏政权及其后的莫氏家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莫朝历史复杂而曲折,中兴黎朝毁弃莫朝文物,为莫朝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其巨大的史学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需要学者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友好交往是发展的主流,但时而又伴有波折,道路并不平坦。历史往往是一面镜子,我们相信,对越南历史发展以及历史上中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系统的研讨和客观的解读,以史为鉴,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弘扬两国深厚的历史情谊,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培育有利于双边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记忆"十分重要。本文试图勾勒越南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基本特征,为中越史学界从学术层面进行平等交流与对话做一尝试。  相似文献   

17.
赵柯 《欧洲研究》2012,(2):69-81,160,161
本文主要分析瑞士如何在强邻并立的严峻地缘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在国内不同语言、文化的族群中打造出统一的瑞士国家与民族认同和稳定的国家体制。传统观点将瑞士联邦政府实施的"直接民主"、联邦制下的地方自治,以及对不同语言和多元文化的保护政策等看做是保持国内各个族群,特别是使用不同语言的居民之间能够和平、和睦相处的"灵丹妙药",把瑞士树立成"不同民族间融合"以及成功解决"民族间冲突"的一个典范。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具体的政策和制度并非瑞士国家和民族建构成功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瑞士建国进程中所面临的初始条件、外部威胁、地缘政治和战争冲突等因素才是决定其成功建立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越南在1986年12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党代大会上提出了一项希冀振兴国民经济的改革方案。越南之所以要对其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种种原因:1975年越美战争结束至今15年来,越南一直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前任领导脱离实际的政策以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越南军事战略是当前对越研究的重大课题。读了牛亚平同志《越南当前军事战略初探》(见《东南亚研究》1987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初探》)后深受启发,得益匪浅。《初探》一文对越南当前的战争理论、战略思想和军事战略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不少观点独具见解,颇有研究参考价值。但牛亚平同志提出的关于中国是越南军事战略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越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 --越南抗美战争30周年胜利纪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战争主要是由美国插手干涉所引起的.美国对越南和印度支那的介入和干涉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第一次印支战争中,美国扮演外来干涉者角色,而在第二次印支战争中,美国则取代了法国的地位,充当了主要侵略者的角色.在"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导下的美国政府所奉行的遏制"共产主义"、阻挠越南统一的政策,点燃了侵略越南的战火.越南战争带来巨大后果和深刻影响,它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正确总结越南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