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战争部分时,却不见了最重要的"侵略"二字。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内怪象频生,其背后离不开日本右翼政...  相似文献   

3.
中日近代高等教育的比较--以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高等教育交流自古不断,隋唐时期,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于八世纪初仿照唐朝的国子监在日本设立了古代的大学--大学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到了近代,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向日本学习与借鉴:京师大学堂章程仿自东京大学,《壬子学制》仿自日本学制,甲午战争后,中国更掀起一阵留日高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12000~13000之众①,1909年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达405人②之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中日高等教育的相…  相似文献   

4.
<正>一日本帝国主义以发动对俄战争为契机占领朝鲜及强行签订《韩日议定书》(第一阶段1904~1905)1.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占领朝鲜及强行签订《韩日议定书》朝鲜人民的不共戴天的仇敌、急于占领朝鲜的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战争准备,在美英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最终于1904年2月8日夜在没有任何正式宣战公告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停泊在旅顺港和济物浦的俄国舰队,发动了打开侵占朝鲜之路、给中朝两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的罪恶战争。日本发动的对俄战争,不仅是俄日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把大量军队侵入已向世界宣布保持严正中立的朝鲜人民的神圣国土,肆意施暴,试图为最终吞并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惨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战胜国日本则国力日益强大,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甲午战争后,日本的崛起和扩张加剧了东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变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东亚国际秩序由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转型,中朝日近代新型的国家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传统的宗藩体系土崩瓦解。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与传统华夷秩序的瓦解为切入点,探讨甲午战争后东亚传统邻邦中朝日三国新型近代国家关系建立始末及其对三国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挖掘越南作家保宁饮誉国际的小说《战争哀歌》的人文主义与反战传统的渊源,论述其对亚洲和平的重要意义。国际上(包括越南国内)对《战争哀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粗浅的水平,本文则从越南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中越文化交流史的长远视角出发,挖掘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渊源。围绕《战争哀歌》对"招魂丛林"的描述,本文探讨越南历史上招魂仪式的文化意义,以及《战争哀歌》与越南文豪阮攸的《招魂文》的相似之处。此外,本文还将《战争哀歌》同越南文学史上的名著即18世纪邓陈琨的《征妇吟曲》进行对照,发现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更是惊人相似,在揭示战争创伤、谴责战争罪恶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本文针对亚洲地区近些年来的紧张局势以及各国鼓吹战争的声音,讨论保宁本人及其《战争哀歌》的反战行为与思想,呼吁人们品读这一世界名著,维护亚洲和平。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日贸易,日本幕府末年业已有之,1871年中日首次立约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时至甲午战争前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这是由于1896年《日清通商航海条约》的缔结,日本除了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割地赔款等权益外,在经济上也扩大了对中国的浸透。尤其是日本的棉纺织业,更以棉纱为主,逐渐控制了中国市场。日本对中国试销棉纱始于1889年。初期数量较少,1891年共输出108包计3.2万斤,1894年也不过323万余斤。但甲午战后,日本对华出口量开始激增。1894年——1913年,日本对华出口的棉纱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一《乙巳条约》草案的拟定与美帝国主义支持日本侵占朝鲜政策的罪行1.日本明治政府为确保其对朝鲜的"保护权"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及其"条约"文本的出台日本自发动对俄战争之日起,就以战胜首要竞争者俄国、迫使对方承认其对朝鲜的"保护权",推动其既定强占政策进入决定性阶段为目标而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准备。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逼迫朝鲜签订《韩日议定书》《第一次韩日协约》等一系列条约掌握朝鲜的内政、外交"实权"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其亲美英的传统政策,发动了反俄并朝的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9.
日本乘一战之机,在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南、北两个方向上,初步实施了其对亚太地区的扩张战略。但一战后的华盛顿体制全面否认了日本的在华“优势地位”和“特殊利益”,并对以后日本的扩张施以种种限制。为摆脱国际压力,日本于1923年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明确提出了将美国作为其军备的目标,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的威慑。但实际上,中国始终是日本所认定的首要攻击目标。即使是对美俄作战,也必须要先征服中国,以获得战争的资源和作战基地。提高战争能力。为此,1926年,日本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对华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间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中日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探讨这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对吸取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免蹈覆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正>神道与佛教关系是日本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核心课题。中国的日本研究者,从黄遵宪到朱谦之,都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本国志》(1887年)中将神道、佛教、氏族、社会合在一起论述(礼俗志四),可见对神佛关系的重视。并且注意到宗教方面日本虽最重神道,但是最澄、空海时代,即"推佛于神,复援神于佛,于是日本之神无不佛矣。"到朱谦之的《日本哲学史》(1964年)更指出二者在日本"互争宗教的支配权"。后来王守华、王金林等神道研究者对神佛习合问题从"本地垂迹"说到"反本地垂迹"说,展开了论述。继承朱谦之及王守华的学统、当今日本宗教  相似文献   

12.
房建昌 《德国研究》2001,16(3):61-64
本文主要据笔者在德国搜集的天主教圣言会史料及在日本搜集的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对在华德国势力的调查资料 ,叙述民国时期德国在华外交机构、宗教势力及侨民情况。同时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中德外交密档 (192 7- 194 7)》一书作出一些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年初乌克兰危机出现之前,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舆论界有人认为2014年东亚有可能复制一场战争,而且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必有一战。谁也没有想到乌克兰危机横空出世,把世人的目光又吸引到了欧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将东亚形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相比。他称,一战以前,德国和英国依存度非常高,但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1言外之意就是,尽管今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很高,恐怕也很难避免冲突的发生。他的这个讲话因不合时宜而受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事实上,战争与冲突并没有发生在东亚,而发生在欧洲。通常西方人,特别是欧洲  相似文献   

14.
安部公房是日本二战后有代表性的现代派文学大家,他将现代派文学的手法和主题自如地运用于日本的土壤和现实。其代表作《砂女》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存在主义的主题融为一体,运用"美比乌斯圈"这一象征塑造了不分表里的现实与超现实的两个世界,通过这两个世界的相互投射揭示了人的异化及存在的荒谬,探寻人之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樱之国》是日本著名原爆作家大田洋子在侵华战争期间创作的讴歌战争的获奖作品,而这部奠定了大田洋子作家地位的长篇小说,不仅长久以来被中日学术界摒弃在研究视角之外,连大田洋子本人在自己编制的年谱中也以"选择性失忆"的方式对其只字不提。文章以这部曾被刻意遗忘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在论证其创作动机的基础上,揭示这部作品在战争的特殊历史背景下顺利获奖的内在原因,分析文本内体现出的当时日本人普遍持有的好战心理及对华殖民心态。  相似文献   

16.
倡导经世致用崇尚自然之情——《朝鲜李朝实学派文学观念研究》简介●郑成宏朝鲜实学派所倡导和推动的实学思潮,是朝鲜“近代黎明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的思想文化形态。这里所说的实学派,是指壬辰、丙子战争后在朝鲜李朝封建社会的各种机制已经处于停滞、倒退...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的法律文化一度成为日本所学习的范本,最早的追溯至公元三世纪前期,当时被称为"邪马台国"的日本,已有强制性法律规范。《三国志-魏志》有邪马台国"其法,轻者没其子,重者没其门户"的记载,据推测,这可能源于中国《汉律》和《魏律》的"夷三族"。到日本推古天皇(6世纪末7世纪初)执政的圣德太子深慕中国之灿烂文化遂有"遣唐使"之举,隋炀帝亦遣使来日,于是中、日交通因之盛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生活教育——历史和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改革运动中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这个词日本和中国拥有相同的概念 日本的“生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运动始于19世纪30年代。正是日本开始对华进行军事行动的时期。当时的“生活教育”其有力手段是一本叫《生活学校》的杂志。该杂志创刊于1935年。是由东京的一所叫“池袋儿童之村小学校”的私立学校创办的。 这所私立学校于1924年由4个自由主义教育工作者创办。19世纪30年代,对于以  相似文献   

20.
首先,把《我们是<恶心>的继承者》原文翻译如下: 《恶心》刚出版的时候,我没读过(我当时十六岁,本可以读),而是稍后几年, (正好是)战争结束了才读的。很可能就是这本书,还有《诉讼》或《娜嘉》这两本书对我产生了一种不知不觉的力量,促使我自己也开始写起小说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