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代封建“吏治”漫议高晓凌战国时期的政治家韩非说过:“明主治吏不治民。”①意思是说,明智的国君只要把官吏管理好,老百姓自然也就好治理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领悟到了“吏治”对国家社稷的重要,因而认真规定了官吏的任用、奖惩等制度。其中有些很值得后人借...  相似文献   

2.
吏治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唐朝统治者在这一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通过法治、人 治使唐朝的吏治极为清明,因此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通过整顿吏治,既提高了封建国家的 统治效能,又对保障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朝有关吏治的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也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 ,农业税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是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税赋制度的改革。综观历代税赋改革史 ,有三大规律贯穿其中。一是税赋轻重的周期性与封建王朝的兴衰基本一致。二是造成黄宗羲定律的根源在于封建国家机器的膨胀。三是从“税人”到“税地”再到“税商” ,是税赋制度发展的规律。现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尚处于“税地”阶段 ,不符合现代税收制度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一、以人为本与传统民本思维的区别 (一)“人”与“民”的价值目标不同 在封建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国家政权、江山社稷是和君主等同的。君主是统治者,民众是被统治的对象。因此,“民惟邦本”、“夫君无民,无以得其位”的民本思想从本质上讲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君主们就是通过“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主君客”、“爱民如子”等伦理纲常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他们的忠君思想。  相似文献   

5.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目前领导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与此相同,官吏考核机制也是我国古代封建职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改革家张居正说"国之安危,在于所任","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封建社会,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官僚机器空前发达起来。为了使其能够有效地运转,历代统治者都充分认识到考核官吏的重要性,认为治理好百姓首先要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把考核作为识别和任用官吏、维系官僚队伍秩序、整顿吏治、维护政权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评价机制的演变,分析其特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从源头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职官制度,对于深化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设立了监察机关和御史.作为封建帝王驾驭群臣的工具,以实现其君主集权专制.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不仅总结、吸收了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而且对历代监察百官“潜御群臣”的权术加以发展.本文拟就清代监察机关的概况、监察官的职掌及其特点加以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体制有所裨益.一、清代监察机尖及职掌清初沿用明制,六科独立,自为一曹.雍正元年(1723年),为了集中皇权,取消了六科给事中历来负责封驳皇帝诏旨的职权,把六科归并了都察院.都察院是清王朝中央最高的监察机关,从清代对都察院的改革和职掌来看,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的都察院包括科道两部.科——就是六科给事中,道——就是十五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此外还有总理台  相似文献   

7.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部分,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精神。曹魏政权的监察制度在秦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脱离少府,构成了一个超然于行政之外的新的监察体制,与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政权中央监察系统。监察系统的强化对当时曹魏整饬吏治、打击贪污、稳固中央政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内部系统的不甚完备、门阀势力的发展、封建皇权和礼教等外部动力的弱化等因素,监察执行的条件逐渐朝着不利方向转化,制度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少数民族立法,是中国近两年封建统治者民族统治和民族立法经验的总结,是清代各民族融合和各族封建法律交汇的产物和反映,其中治理西藏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民族立法的成就,成为清朝法制发展的突出标志。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清政府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既连续又有阶段性的立法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其中‘’从俗从宜”治理西藏的法律思想和法制建设作一探讨。 “从俗从宜”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方针,它是由《礼记正义》中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审判制度史上,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相互协作,共同进行案件的处理。三法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辅助完成最高统治者的司法统治,是封建统治者构筑其绝对统治的重要部分。三法司制度长期存在有其制度的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局限性。对三法司制度的各种属性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现代刑事诉讼公检法三机关定位和分工合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学说给中国社会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圣说”,统治中国达二、三千年之久,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儒家思想文化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在儒家学说中,道德的作用被宣染到至极。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也说:“以德行仁者王。”孔、孟开儒家之先河,首先将道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视之为行政立国之本。故此,先秦儒家诸代表人物就怎样发挥道德的这种作用都进行了丰富的阐述,提出了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今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封建统治者提倡“男尊女卑”,广大妇女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束缚起来,遭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妇人者,从人者也”,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旧的婚姻和家庭制度由于受到封建专制政权与宗法制度的青睐和保护,一直相对稳定地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晚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才对它进行了一次较为有力的冲击。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组织发动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曾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战斗檄文,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  相似文献   

12.
存留养亲制度自北魏成为定制以来,一直被唐、宋、元、明、清历代所沿用,它的伦理基础是根源于儒家的“孝”文化。在古代以宗法为核心的封建君主的统治,对孝是非常推崇的,因为家族是封建制度统治的根基。通过留养制度,缓和了国家刑罚权和封建礼法的矛盾,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律特色,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伦理道德在社会构造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黔东民族地区的义学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学教育的创办是清代统治者为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是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义学的创办地点最初主要集中在府城县城,后辐射到人口集中和条件较好的乡村;义学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开化与影响都较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推动了黔东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代除贪养廉的实践模式及评说徐岱惩贪除贪是各个朝代政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各朝代治国的重要内容。官吏作为国家权力的握有者与执行者,其贪廉直接关系到政权易守。贪以败官已成为历代统治者共识,上至夏商西周三代之王“训之必杀,罔不由此道”,下至满清“别项人犯...  相似文献   

15.
"吏治"是一个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封建社会的"吏治"是天子驾驭群臣,安抚皇家"江山社稷"以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后世史学家评判历代"明君"和"贤臣"治理绩效的重要方面。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吏治"腐败问题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信力面临严重挑战和威胁,如何走出"吏治"困境,突破"吏治"瓶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吏治"腐败实际上是公共行政伦理失范而产生的公共权力私用的异化行为。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角度分析探讨,对认识和应对中国"吏治"的困境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夏商草创,秦汉形成之后,历代相袭。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尽忠职守,防止其违法失职和权力扩张,建立和发展监察制度,形成严密而完备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管创立、承袭和发展并完善这一制度的统治者们的初衷如何,但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监督百官,弹劾、纠举违法失职行为,保证官吏忠于职守、忠于皇权,规谏帝王失误,调节和制衡国家各机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整饬吏治,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世界人类文明武库中具有独创性的瑰宝,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建筑在国家政权机构领域内的“万里长城”。这样的评价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纵观沿续数千年的中国监察制度,其组织机构、人员品位待遇、职掌范围及权限大小等方面在不同的朝代  相似文献   

17.
廉政建设不仅是我国当今法制工作的重点 ,而且也一直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关注的焦点。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大多数统治者特别是开国立业之君无不重视整顿吏治 ,倡导廉洁 ,以维护剥削阶级政权的长治久安。本文以中国古代朝政更迭为顺序 ,概述了我国古代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些廉政措施的概况。  相似文献   

18.
略谈中国古代法规制度查找途径白继红法规条约,在我国古代统称为“典章”。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典章制度,诸如官制、爵禄制、礼俗制、乐制、宗法制、姓氏制、兵刑制、科举制、土地制、田赋制、贡税制等等。若对古...  相似文献   

19.
倡廉防腐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项带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研究其指导规律、策略,驾驭全局。 一、要以研究防止腐败内在规律的正确理论为指南。战略是运用规律的艺术,离不开揭示内在规律的理论。历史表明,腐败现象几乎是执政的伴生物。古今中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从维护其统治出发,多关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在其产生之初的唐朝,就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与影响:一、相对于以往各朝的选官制度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进步;二、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三、推动了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