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3):70-70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最近,我陷入对幸福的憧憬和迷茫中。这两年,中国已步入个体追求幸福的时代。从《幸福》到《老大的幸福》,从《守望幸福》到《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从《幸福一定强》到《你一定要幸福》……一幕幕电视剧演绎着幸福故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检察机关工作后,我发现了贵刊,还自费订了一份,经常阅读和学习。我觉得《当代党员》是一份具有时代特色的刊物,对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打工青年,工余勤奋笔耕,迄今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认识《当代党员》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周我到厂里办事,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当代党员》,精致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出于好奇,我向办公室领导借阅了这本杂志。回家细细一读,我觉得“当代论坛”、“特别策划”、“助您成功”、“巴山夜雨”这几个栏目很亲切,很耐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刊物没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倾诉心声的栏目。打工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都市谋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作为一个打工者,我建议《当代党员》能否为打工者开辟一个倾诉心声的栏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振兴重庆。  相似文献   

5.
郭九林 《求贤》2009,(6):24-24
今年10月1日是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也是我从事文字工作的40周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回首往事,感慨良多。《求贤》杂志发起“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征文活动.作为一名曾在《求贤》杂志供职数年的老同志,我觉得有很多心里话要说,那就说说我的“爬格”感悟吧!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玫瑰     
2002年的一个冬日,雨水绵绵,我去法国布雷斯特买回一张《小王子》的法语磁带,一路上边走边听,听到我熟悉的那段文字时,不禁停了下来,泪水夺眶而出。“如果一个人爱上了亿万颗星星中的一朵花,他望望星空就觉得幸福。他对自己说:‘我的花在那儿……’但是,如果羊把它吃了,对他来说,所有的星星都像忽地熄灭了。”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且为之守望。这是我初读《小王子》时的感动,至今未息。  相似文献   

7.
不看不知道,一看扔不掉我是西北电力建设一公司的一名宣传干事。一年前,我无意中拿起一本我一直认为「没甚看头」的《党风与廉政》浏览,我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扔不掉!我觉得《党风与廉政》最大的特点一是正气秉然、信息量大;二是专栏的设立、封面及题图的设计都具...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编辑部:我是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也是一名《党史文汇》的忠实读者。老实说,对贵刊文章我并没有象其他忠实读者那样,百读不及,那么专致,但是贵刊1996年第10期的第一篇文章《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甚至在被窝里也舍不得放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广大读者以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使人们觉得共产主义并不渺茫,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看完这篇文章,使我萌发了组织一次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报告会,以教育学生的念头。为此,我建议贵刊要多登类似文章,文章中提到的刘庄是否…  相似文献   

9.
我的好帮手     
我担任镇党委书记时间不长,但《江 淮》我是每期必读。我从这里找营养,找帮 手,找经验。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 觉得《江淮》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涵盖面广,内容多。既传递信息也  相似文献   

10.
网友留言     
正@河湟人青海《党的生活》"工作研究"栏目,为我们基层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感谢党刊!@风铃前几天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影片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幸福民生的壮美画卷,看后心情激动,十分感慨。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深深感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将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描绘得更加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1.
读者评刊     
我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和《当代贵州》的忠诚读者,每期必看,觉得每篇文章都让人受益。特别是对近几期“学习时空”栏目中李瑞环同志的学用哲学深有所感,对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解决问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李瑞环同志的这几篇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阐明了学哲学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夏思扬 《当代党员》2006,(12):51-51
作为《当代党员》的一名忠实读者,这些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当代党员》,我觉得它权威、实用、通俗。它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珍品。今年第9期的“特别策划”——《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组稿件立意新。质量高,可读性强,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春风拂面的感觉,我也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一口气读完这组文章时,心情像彩虹一般绚丽。我希望各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少抽一包烟,也要把《当代党员》带回家。  相似文献   

13.
马将军:您好!我是一名在祖国西北边陲服役的列兵,名叫屈财源。看完您写给士兵的30封信,我感慨良多。入伍前我是一名梦想着参军的地方大学生,刚到军营之时,我觉得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几乎后悔来到军营,尽管我的各项训练成绩名列前茅,但还是无法调整心态,抚平心中的落差。直到读完您所著的《在军营里学做人》,让我明白了军营给我的不是“硬件”的帮助,而是本质上软实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6,(3):58-58
吴淡如在《幸福悦读》发表文章说,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厨师朋友做完幕后,出来和我聊天。他抱怨了很多事情。我听着他的抱怨。忽然想起半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这家餐厅刚开业,朋友觉得客人没想象中多时也曾抱怨:  相似文献   

15.
每次去北京,我都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我们几位小演员随《茶花女》首次进京的幸福情景.1962年,我才16岁,是沈阳话剧团的一名学员.当时,团里正在复排世界名剧——小仲马的《茶花女》.戏排完后,在沈阳艺术宫演出几场,效果很好.省委书记兼该剧导演周桓同志说:“你们可以到外地去演演吗!边演出,边学习.”团领导遂决定:5月份剧组到外地巡回演出.宣布演员名单时,念到了我的名  相似文献   

16.
亚生 《当代党员》2006,(12):54-54
编辑同志:那天晚上忙完应酬回到家。微醉中瞟到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幸福像花儿一样》。“幸福”两个字如一股电流,突然震颤了我几乎已经麻木的神经。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些问题使我近来陷入了一种迷惘。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杂志社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张健,今年22岁,是一名残疾人。我是一名党史爱好者,也是贵刊的一名新读音。通过阅读贵刊,使我更多地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众多先烈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他们崇高的思想风范。通过阅读完两期贵刊的全部内容,我觉得贵刊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丰  相似文献   

18.
石绍平 《学习月刊》2014,(13):16-16
有事无事的时候,我总爱往书房钻,因为我向往书房中的自由,向往书房中的幸福。 在书房里可以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孤独。"这绝对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我还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真心喜欢它,便不觉得苦!"试想,当你阅读了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后还觉得苦吗?  相似文献   

19.
看了今年第2期《党的生活》刊出的《"幸福"感悟》一文,我也想谈谈对幸福的一点感想。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幸福标准。曾听到两个普通人对幸福的理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他的经历很坎坷,做过  相似文献   

20.
好书不厌千回读 我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五岁入小学,读书至今,真是捧着书本,陪伴着本世纪的一半。读书分精读、泛读二种。作为一名史学家,我需要读大量的史籍,这里不必说了。作为一名性喜博涉的学者、作家,不管见到什么书,我都喜欢随便翻翻──事实上,这不仅是鲁迅先生的教导,也是我读大学时周予同老师的教诲。尽管如此,有几种书,我是经常读、反复读、并要永远读下去,直至老到读不动为止。这就是:《史记》、《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元人杂剧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