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月临近春节之时,王某和四个好友按照风俗在聚贤楼一起吃团年饭。由于大家平时忙于工作见面较少,因此年关聚会热闹异常。无酒不成席,几个老朋友免不了喝酒划拳。席间,王某喝了3大杯白酒(每杯2.5两)后,便开始觉得不舒服。于是王某提出实在不能喝了,便准备回家。  相似文献   

2.
正小林和小张是大学同学,还是酒友,俩人都能喝,一人喝上一瓶白酒也没啥事儿。毕业后,两人都考入某局。这天,局长让办公室主任老王叫小林和小张一起吃顿饭。老王心里明白局长的意思。局长喜欢喝酒,年轻时一顿能喝一斤高度酒,现在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喝个七八两酒仍不成问题。局  相似文献   

3.
龙岩酒厂一退休干部肠胃有问题,几年没法对付。友人送他几杯灵芝酒,一喝,感觉颇佳。特地请人到灵芝酒产地——武平县酒厂购得一箱,喝后肠胃竟然老实平静了。今年3月,省科委组织一批专家来武平县酒厂考察。一致推崇灵芝酒喝得舒畅,助睡眠,降血压,能调理人体生理机能。并对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健忘早衰、心悸失眠、肾阳亏虚等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陈克鑫 《湘潮》2008,(9):45-46
周恩来常以酒来调节、活跃气氛,增进了解,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流传下许多佳话,充满永恒而迷人的魅力。1945年秋天,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众多应酬场合,周恩来总是与毛泽东形影不离,代替毛泽东一杯接一杯地干,挡回一圈又一圈的“攻势”,而且每次都要连喝两杯,不仅要喝敬毛泽东的,还要喝敬自己的。有个记者见此情景,无限感慨地说:“唉,一个周恩来就打垮了整个国民党……”  相似文献   

5.
“我梦想有一天,贵州的酒业能够享誉世界,贵州的经济能够后发赶超。到了那时,我要斟上一杯贵州酒,喝下一生贵州情,不醉不休。”  相似文献   

6.
《党建文汇》2013,(10):29-29
今年3月份,小王驾车去参加聚会.席间他没有经住朋友的盛情.喝了很多酒。回家时.他请朋友小尹帮忙开车,  相似文献   

7.
蒙珺 《当代贵州》2010,(13):F0003-F0003
一个急刹车,把正美美地打着吨的彭元柯惊醒过来。“又是哪个冒失鬼横穿马路了吧?”他晃了晃头。微欠起身把车窗打开一半,让车外新鲜的空气灌进来。点上支烟,透过蓝色的烟雾,他眯着眼看了看身旁座位上摆着的两瓶珍酒。“今天,老爷子要是看到念了好几年都喝不到的酒,肯定等不到开饭时间就要拉着我先喝两杯过过瘾。”一想起老爸的馋样。彭元柯微微笑了笑。  相似文献   

8.
邢世嘉 《学习导报》2012,(18):59-59
欧洲人对酒的讲究如同中国人对美食的讲究,绝不可大而化之。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金酒、娇酒,都各有各的喝法,从不马虎。比如威土忌,由于酿造过程是将麦芽用火烘烤,继而发酵而成,在口感上的特点是浓烈的烟熏味和强烈的酒精味,喝多了容易上火。所以我们会看到欧洲人在饮用这种酒时,都要在酒杯里加冰块,一边晃动一边喝。晃荡是为了促使冰块的溶解,晃荡也是为了荡出一种情趣:冰块在悠悠晃动中撞击杯壁会发出非常美妙的声响,如果在同一个酒吧人人都享用威士忌的话,你就会感受到整个空间都回响着威士忌的交Ⅱ向乐。  相似文献   

9.
鲁公畅言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0):47-47
一天梁惠王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正在酒兴酣畅的时候.梁惠王请鲁共公讲话助兴,于是鲁共公起身讲道:“从前夏王禹让仪狄酿酒.仪狄酿的酒味道极为甜美,禹喝后却疏远了仪狄.从此再也不尝一口美酒了。他说:‘酒固然甘美.但后代的君主一定会因嗜酒而断送他的国家的。’齐桓公在一天夜里突感饥饿.厨师易牙便精心烹调美味献与桓公.桓公因吃得很饱.到天明仍高眠未醒。桓公醒后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0.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11.
吐不出昨晚喝的酒,老张便戒了酒。喝了三十多年的酒自此却一滴也不沾了。法官老张,在黄河岸边一法庭工作,爱喝酒。老张性情耿直,他喝酒很讲原则,从不和当事人及讲情的人喝酒,也不和沾酒就醉、耍酒疯的人喝。更不喝蹭酒,逢场他不买酒必买菜。  相似文献   

12.
从“国君四戒”说起张兆钧《战国策·魏策二》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梁主魏婴在兰台设宴招待鲁、卫、宋、郑诸国来朝的国君。酒酣之时,请各国国君祝酒,鲁国国君站起来,离开原来的座位,善言劝道:“过去,夏禹的女儿让仪狄酿了很好的酒,献给大禹,大禹喝了之后,觉得其味...  相似文献   

13.
矩绝冷茶     
公元前575年,楚、晋两国的大军在鄢陵那个地方决战,楚军首战失败了。楚军的统帅芈(音米)侧坐在军营中,苦苦地在那里想退敌之策,可是,还没等他想出来,酒瘾却上来了。但是,他想起走前楚王有令,谁也不许喝酒。所以在军中是找不到一点酒的。这时,他的一个亲信谷阳来了,聪明的谷阳一眼就看出了芈侧想酒喝的心事。于是,谷阳就把私下里藏的一瓶酒拿来了,给芈侧倒了一杯。  相似文献   

14.
举杯进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7):46-46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知莹死后,人还没有安葬,晋平公便喝起酒来.晋国的太师师旷和晋平公的宠臣李调一边陪酒一边击钟助兴。这时厨师杜蒉走进来,并斟满了一杯酒对师旷说:“把这杯酒喝了!”又斟满一杯酒对李调说:“你把这杯酒喝了!”接着他斟满了第三杯酒,向北跪着一饮而尽,随后快步走出殿堂。  相似文献   

15.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杨志在电话中让戒酒的人边喝边聊,他说:“酒不是好东西,既伤身,又丧志。喝酒的当时很舒服.让人产生兴奋和依赖。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吧,你去倒上酒,要喝兴奋,喝痛快,边喝边想,想想你醉酒后出过的事、丢过的丑,想想你的父母亲人为你留过的眼泪……”  相似文献   

17.
虎城人民的好儿子邓平寿,有一个用了20年的保温杯。早上一上班,他就泡上一杯茶,自己喝,也给前来找他办事的村民喝。后来杯子坏了,他听从同事劝告,换了个“老板杯”。但来办事的村民却推辞说“口不干”,不喝了。了解到“老板杯”在他和村民之间设了一道障碍后,邓平寿立即又买了个和原来那个外形很相似的保温杯,村民们来了,又像过去一样,端起茶杯就喝。  相似文献   

18.
灯下读史,两则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明朝刘月卿的《贤奕编》中言:猩猩好酒,猎人便以美酒为诱饵捕捉之。猩猩们再见到酒,便大骂猎人不仁,但终究抵挡不住酒香的诱惑,见到酒便按捺不住,边喝边骂猎人,终于忘记了警惕、防范,喝得酩酊大醉,被猎人一个个捆起来,“无一得免焉,其后来亦然”。动物界的“天才”猩猩分明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猩猩毕竟是兽类,那么人呢?《醒世恒言》载,官吏薛某于昏昏梦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出大祸,但犹豫再三,终于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咬钩被钓,…  相似文献   

19.
馋酒猩猩须防醉杨树森《贤奕篇》中有则寓言,说的是猩猩自投罗网的事。空地上有几坛酒,大杯小杯无数。另外,还放着许多互相连接着的草鞋。猩猩一看便知,这是猎人捕捉它们的套圈,所以都破口大骂起来。可是,那喷来的酒香早已使大家馋涎欲滴了。一个猩猩提议:“盍(何...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廉政瞭望》2010,(2):10-12
“接待酒”、“招商酒”“‘勾兑’酒”……在“公”的名义下,官员奔波于各类酒场而乐此不疲。“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一首民谣流传至今,官员酒后狂言雷行不时见诸媒体,变异的官场酒文化在腐蚀着执政党的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