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公民的内在观念范式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统一。法治社会的生成基础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和理性多元文化的组合。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与法治社会的生成基础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因此,法治基础的培育过程就是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1,(9):78-78
刘作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撰文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重点应转移到法律实施的广阔领域,法律实施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法制建设的重点;在法律实施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在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中,规则意识则是最重要的归结点。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写入宪法使其具有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效力。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我国的一些体制和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得公民的崇尚法律意识的水平远远跟不上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法律制度两方面的因素。没有观念的革命,法治就可能是空谈。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适应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要求,适应中国从传统社会结构体系向现代社会结构体系的历史变不敷出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时代精神、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性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世云 《法制与社会》2010,(29):248-248
公民意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培养现代法治要求的合格公民。通过法律基础课的学习,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思维、树立公民意识。高等教育中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应该担负起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责任。但是,当前法律基础课得不到足够重视,在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公民意识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作为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内在精神动力,鉴于公民意识的欠缺阻碍着中国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现代公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法律意识属于公民意识的维度之一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导向.通过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公民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影响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及对策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薛江阔 《法制与社会》2011,(29):234-235
一直以来法律教育被视为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法律意识中非法律基本知识认知的因素,从而出现法律教育在迅速扩张,公民的法律认知和法律行为却没有呈现逻辑的正相关变化的现象。本文试通过对法律意识的解析,分析影响公民法律认知的因素及其对法律教育实效的影响,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法律教育思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敏 《法制与社会》2010,(2):225-22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学生中尚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等现象。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应当摆正该课程的法律教育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公正考评成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财富和软实力。建设法律文化博物馆,是弘扬法律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途径和载体,也是建设人文北京、建设首都精神家园的一项内容。通过法律文化博物馆展示我国的法律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成果,展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最新发展,展示我国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辉煌成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契约是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其作用也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契约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契约观念则是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借助契约手段的广泛运用来不断牵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失为一条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即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寻求更多培养和增进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法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社会活动,遵法、守法、用法是每一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为基础,推动法律普及效果的实现。从目前我国的法律普及与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现状看来,法律普及与公共的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二者之间相互推动,共同进步。文章结合我国公民的意识现状,积极推进法律普及的措施为基础,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以及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时依法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其管理者和参加者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树立法治观念,懂法、守法、用法。因此,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却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在法治建设中面临法律文化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性法律文化和制度性法律文化的二元分化。在法治建设下对法律文化进行构建必须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法律文化的内化作用,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观念性建设,构建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