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不平等是一个关系性范畴,不仅仅是指经济资源和财富的不公平分配,更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公正合理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经济活动的差等经济权利。经济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引发政治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和人格歧视的罪魁桶首。要矫正经济不平等,就必须打破垄断,控制贫富差距,实行再分配和成果共享,以实现经济不平等的救济和经济平等的承诺。  相似文献   

2.
处理好平等与稳定关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暗含公平诉求。平等与稳定直接相关,严重的不平等会导致政治不稳定,但合理的经济收入差距有助于政治稳定。在今后中国社会可能面临着更突出的不稳定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动态稳定观,处理好这一问题,在政府的权威取向与民主取向间实现某种角色平衡。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正、公平、平等这三个概念不仅存在着相同,而且存在着不同。公正同公平的差别在于:公正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强调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现代社会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传统社会具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公平;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与平等的差别在于: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公正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平等涉及的范围明显狭小;公正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平等概念往往倾向于抵触现实社会。因此,公平、平等皆应以公正为归属,依归于公正。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要解决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歧视”、“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有效途径是在行政诉讼中建立平等保护机制。行政诉讼的平等保护机制既包含公民平等保护请求权又包括法院的平等保护审查权。通过这一对互动的权利 (权力 )来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保障受到行政权侵犯的公民权利受到平等保护的救济。  相似文献   

5.
从新都市社会学代表人物卡斯特的观点出发,城市作为一个集体消费的单位,我们可以在集体消费的过程中看到我国住房不平等的发展和演变。我国住房改革制度体现着分割性。住房不平等以及由此伴生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和城市排斥系统被加强的现象日益明显。文章运用新都市社会学中集体消费理论视角,对我国目前住房的两个面向---作为一种福利和一种商品所体现出的不平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罗纳德·德沃金认为,平等的关切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致力于平等关切的社会,必然是民主的社会。民主的依赖观认为,民主的最佳形式,就是最有可能产生对共同体所有成员给予平等关切的实质性决策和结果的形式。民主的分离观则认为,我们在判断政治过程的公平性或民主性时,只观察这一过程本身的特征,只问它是否以平等的方式分配政治权力,不问它所许诺的结果。在多数至上论人民主权单一维度的框架下,无论是民主的依赖解释还是分离解释均无法解释和实现公民政治平等。而合伙制度民主观建构起民主的人民主权、公民平等和民主对话三个维度,它才是建立政治平等的理想形式。  相似文献   

7.
侯晓秀 《理论前沿》2005,(10):48-48
随着国有煤炭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已经融入了国有煤炭企业的职工队伍。突出“三个平等”即政治待遇平等,经济待遇平等,岗位培训机会平等,是做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的着眼点。一、政治待遇平等政治待遇平等,主要包括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农民工与轮换工、合同工一样享有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权、建议权,享有通过有效可行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表达自己正当的意愿与需求的权利。二是指在组织发展、评先等涉及个人政治进步、获得荣誉称号、赢得个人声誉方面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8.
言论自由和政治平等的关系历来是美国的热门话题.随着政治竞选开支一路上升,美国民主政治有沦为“金钱游戏”的危机.在2010年的联合公民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中,最高法院做出了《两党竞选改革法案》的重要法条违宪这一有利于言论自由的判决,并且推翻了两个重要的先例.在这一判决背后,是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在政治哲学和司法哲学上的差异,同时其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又成为理论界的焦点。文章从公正、公平、平等和效率的内涵出发,分析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公平与效率不存在对立。公平与效率都是政府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到2015年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执行即将到期。从就业机会、收入和无酬劳动3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发展趋势做初步分析,探讨由此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政策建议,对制定新的"千年发展目标",探讨公平概念和政策,以缩小发展中实际存在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归根到底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所酿成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对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遍及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它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大体上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由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经济衰退、政府紧缩财政措施所引发的罢工、抗议和骚乱;二是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使西方极右势力得以把其反多元文化、反外来移民的情绪推向极端;三是危机造成的这种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又在西方国家的外来移民聚居区中埋下了街头骚乱的根子;四是危机激起了标志平民主义抗议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五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所作所为激起的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这些震荡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弊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集中暴露的必然结果,因而即使在危机后幸存下来时它还将在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中运行。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民意识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公民教育及公民意识伴随美国的发展历程而演进。从第一批移民到达美国至今,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从最初的追求自由到独立时的争取独立、平等、自由,到强调民主、爱国、美国化精神再到冷战后的重视国家责任、以“诚实、正直、忠诚、服从”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世界公民意识,至今天多元化时代的世界公民、全球开放意识,其演进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的和谐思想有很多。“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可以说其周身散发着“和谐”元素的气息;“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仍在“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了大量的“公有”、“公平”、“平等”、“平均”等和谐元素;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美国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聚集了大量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政策偏好以及行动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争取将新近崛起于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方发展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理性参与者和维护者。首先是对高科技公司关注的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积极回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上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环境的改善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符合中国长远的发展利益。其次是加强中美两国从政府、行业以及公司层面的高科技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是突出强调高科技公司多元文化价值观中的世界多样性原则,争取其对中美两国"和而不同"的新型关系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而是对世界多样性的贡献,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基础上互利合作,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承认社会有差别有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控制矛盾、控制冲突、促成和谐。政治妥协作为一种普适的社会调节机制,并不等同于放弃原则的“投降”、“背叛”,而是体现了大原则的坚定性与具体策略设定的灵活性,内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要建构一套技术化、工艺化的处理社会政治经济事务的机制,建立缓和阶级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的民主和法治机制,建构一个基于现代宪政民主的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社会政治平台。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两幅正义社会的图景。正义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正当型和谐社会。在特定价值观基础上,法治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正当性建立在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均衡关系上,信奉在物质不平等的前提下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并在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过程中改变物质不平等。全球正义观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问题时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当代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浅议生态环境与政治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奇尔科特的代表作。在书中他着重研究了20世纪政治学的三种研究方法之一———行为主义方法,并探讨了政治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国人的视角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对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其方法论的意义进行评价并尝试揭示出其方法论的阈限。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却是政治参与的边缘群体。《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有望使农民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选举权,更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应该在对其肯定的同时,更多地从我国农民参政所处的现状思考,通过对农民参政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探寻一条适合国情的农民参政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定地主张"男女平等",确认妇女同男子一样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确认男女有同等的人格、价值和尊严.男女平等除了经济的、文化的、家庭地位的改善外,更重要的应体现在政治上的平等,这是男女平等的实质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