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勇 《当代亚太》2006,(5):58-64
华人是泰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姓名问题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因此一直是泰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泰国华人姓名泰化的嬗变过程,来管窥20世纪华人在泰国社会所处境遇的变化。华人姓名的不断泰化,一方面缘于泰国政府长期不懈地坚持对华人的同化政策;另一方面也与当地华人对泰国社会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密切相关。此外,面对政府的归化政策,华人也通过双名制度等方式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华文报业绵延不断,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其间出现过近六十种日报和近一百二十种期刊,目前尚存五家日报,日发行总量约六万余份。 泰国华文报业的发展与泰国华人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从1897年华人社会情况发生变化以来,华文报界与其他华人社团一样,成了泰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团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有关华侨、华人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其中,一些学者在“泰国华人社会是否存在”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见解。泰国学者江白潮先生在其《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际存在》(以下简称江文。全文载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1990年笫1期第25—29页。)一文中对泰国华人社会之存在持否定态度。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与江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4.
金勇 《东南亚研究》2021,(2):135-152
本文从泰国文学入手,通过不同时期泰国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华人及中国形象,探讨泰国华人群体的“中国性”问题.泰国政府对华人“中国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前现代时期的漠视,到民族主义时期视其为“泰国性”的竞争性“他者”,再到冷战时期视其为意识形态的威胁,及至崇尚多元化的当代全球化时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其泰然视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人身上的“中国性”也在不断嬗变,从最初区隔于主体社会之外,到对抗同化,再到逐渐形成双重认同,最终融入泰国社会,成为社会主体人群,并形成了“华泰杂糅”的新华人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泰华性”.它既有别于传统泰民族主义的狭义的“泰国性”,也不同于基于中国本位的“中国性”,实际上是当代新“泰国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泰国华人经济状况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 《当代亚太》2001,(9):61-64
泰国华人经济是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华经济在推进泰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泰国华人企业在吸取沉痛教训之后,正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以推动泰国华人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二战结束至70年代中期,菲律宾政府对华人实行的严厉入籍政策,使华人在菲律宾社会政治生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1974年中菲建交后,华人成批入籍,从侨民转变为公民,基本上享有与菲律宾土著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益,也因此提升了华人的经济地位.菲律宾华人在继续保持出色的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开始表达参政意识,谨慎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然而,菲律宾社会还存在着排华潜流,影响华人在政治上得到当地社会更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梅 《东南亚研究》2002,(6):47-52,55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华人是较早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较早完成了对居住国政治认同的转变、较早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族群,而这一切都与泰国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长期以来泰国政府对华人实行的温和同化政策不无因果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华人移居柬埔寨的历史十分悠久 ,华人同当地社会和民族的自然同化历程在二战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但大多数华人仅把柬埔寨作为自己的客居之地。战后 50年来 ,随着东南亚地区主客观政治环境的变化发展 ,尤其是柬埔寨独立后 ,在其内外政策的调整变化下 ,柬埔寨华人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本文对这 4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对促使战后柬埔寨华人社会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认为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 ,柬埔寨华人社会正处在加速演变的过程中 ,华人同化于当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美国九成以上的华侨华人祖籍都是广东,他们建立了发达的社团体系。二战后,这些传统侨团大多依旧存续,现今不少已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由于新移民和土生华裔加入其中的越来越少,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远不及战前。随着时代变迁,它们的主要宗旨已从早期的互扶互助转向帮助华人融入美国社会,其以往所担负的一些功能转由政府部门或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不过,它们在支持华社文教、赞助慈善公益、振兴华埠工商业,以及争取华人在美国的平等权益和福利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们积极参与美国政治,是中国海峡两岸需要争取的主要侨团。  相似文献   

10.
透视当代美国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二战后美国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比战前有相当大的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和家庭平均年收入总体上超出了美国白人的平均水平.但这并不表明华人的实际社会经济地位已经比美国主流群体优越.事实上,华人较多的教育投入并未得到相应比例的回报.在同等教育层次下他们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均低于白人.此外,华人族群内部在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和收入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华人与美国其他亚裔群体相比,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Unlike national elections, subnational levels of politics have rarely been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The small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stem from the field of psephology. While these have supported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national level exerts a time-dependent impact on regional voting behaviour, election campaigning's time-dependency has yet to be investigated.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is article offers a unique longitudinal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election campaigns in Germany's federal states. Using campaign managers' perceptions as a basis, it discusses time-relevant effects on electoral campaigning with regard to the degree of regionalisation, emotionalisation, and personalis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比较地区化理论评析:一种方法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比较地区主义研究虽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该题域尚缺少深厚的理论支撑,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一,地区比较过程中,如何对待欧洲经验的问题尤为突出;第二,具体的比较项较为模糊,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性工作;第三,采用的比较方法存在缺陷。加强国内外学界相关理论成果的评析,特别是对方法论的重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以赫特的新地区主义理论为例,评析了地区主义理论的现状、局限以及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6,20(3):124-134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的青年研究人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难度可想而知。但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①(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一《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