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筹兼顾”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它奠基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集大成于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
“统筹兼顾”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它奠基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集大成于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3.
三代领导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进行了艰辛探索,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创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开创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继承并发展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6.
穆敏 《理论学刊》2001,2(4):31-34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长期探索的产物。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创立和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阐明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明确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还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如此,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领域中极其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他的教育理论上承马克恩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下启“第三代”,对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雷 《柳州党史》2002,(3):8-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领导全党全面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和着力实践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中,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精神财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更加关注这一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并且找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几年来,特别是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在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过程中,抓住现代化这个总纲,进行开拓创新,产生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再铸辉煌     
《党的建设》2001,(7):23-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以邓小平周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列宁、毛泽东也没有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使这一理论进一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景山  张影 《奋斗》2005,(2):42-43
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明社会主义社会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列宁、毛泽东也没有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使这一理论进一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领导全党全面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邓小平等前辈道德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从而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公平的贫困问题;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从而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先后已形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历史形成的。第一,这是由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形成的。第二,更重要的,这是由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两次被打倒(特别是1976年第二次被打倒)的经历形成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 ,中华民族有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 ;一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第一个任务要解决的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 ,第二个任务要解决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 ,产生了三代领导集体 ,他们围绕着两大历史任务 ,解决和正在解决着三大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所面临的是怎样革命和夺取政权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课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面对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