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和制度。它经历了“革命信访”、“动员信访、”“拨乱反正信访”、“安定团结信访”、“维护稳定信访”多个演变阶段。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进入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的越级、重复信访、集体上访“洪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改进我国的信访制度,使信访工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是各级信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侧重以信访制度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伟 《辽宁人大》2007,(1):18-18
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臻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全社会的人大意识日渐浓厚。视人大为靠山,有事找人大反映,有意见找人大提,有不平找人大诉,似乎成为大多数普通群众遇到麻烦事的第一选择。特别是《信访条例》的实施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对人大信访工作提出“五句话,二十字方针”和“四个百分百”的要求后,人大信访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大信访工作在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正在突显。  相似文献   

3.
燕利军 《天津人大》2006,(11):46-46
今年,河东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三项举措加强人大信访工作。一是强化信访制度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区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办法。二是强化仿访网络建设,加强同“一府两院”信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形成了大信访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中之重。增强重视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无疑是对各级国家机关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地方将信访量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片面追求“零信访”,以至于出现领导干部谈“信访”而“色变”的局面,则有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5.
张菊花 《人大研究》2011,(10):42-42
近些年来,天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不断完善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强化信访督办,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信访工作。从2007年开始,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9号文件精神,先后修改完善了信访工作暂行办法、人大信访工作制度、人大机关信访受理范围、信访接待人员守则等相关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金瑛 《人大研究》2004,(11):33-34
不久前,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人大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国的西部,在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探索性地创立了人大信访工作的‘贵阳模式’”。那么,乔晓阳同志所指的“贵阳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第一,“贵阳模式”是人大由“小信访”转为“大信访”的模式。目前,多数地方人大的信访工作是“小信访”格局。其特点是,信访工作主要由人大信访办负责,重要信访由人大常委会领导作出批示,加以督办。而贵阳市人大的信访工作则是“大信访”格局。这个“大信访”格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对信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同志对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了“有进有退”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市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在工作思路、机制和方式、方法上做到“四进四退”,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要树立“大稳定”工作理念.动员全社会各个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一是要通过建立超前防范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二是要通过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三是要通过建立信访检查监督机制.保证信访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鹿邑县立足县情,以跳出“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和机制,初步探索出“抓源头、重疏导、看结果”的信访工作新路子,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确保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鹿邑县把2009年定为“处理信访积案攻坚年”,对交办和县排查梳理出的重点信访积案,标星划类,全部实行县党政领导分包化解销案,  相似文献   

10.
童星 《群众》2014,(4):34-35
<正>在信访和法治之间,不能以其中一个否定另一个,而应并行不悖深化两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两套制度安排的正向合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正确处理法治与信访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群众有谚日:“信访不通.上层耳聋;信访不复,百姓在哭;信访不查,贪官不怕。”信访工作应该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沟通的一座桥梁。从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必须摒弃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消防队”式的治访模式.而是要依法治访.重点要把握好四个环节:第一是依法接访。防止随意解释法律政策.防止随心所欲表态。第二是依法分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为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改革内容涉及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和全力推动信访问题有效解决。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信访局陆续  相似文献   

13.
王华 《中国民政》2001,(8):39-40
朱总理把信访工作的职能、作用概括为社情民意的“寒暑表”、政策的“调节器”,发扬民主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可见信访工作之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信访的作用,推进依法治访,维护社会稳定?就民政而言,我认为,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制度建设,依法规范信访程序 根据信访形势,要建立以下六项制度。一是建立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月末召开一次由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有:听取科室、单位本月工作情况汇报,分析信访形势,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信访条例》第34、35条的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它行政机关不再受理,这就是“信访终结程序”。从表面上看,信访终结程序与相关制度是并行不悖的,但实践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09,(11):57-57
嵩宇在《理论学刊》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利益关系是否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制度是促进社会利益和谐的重要制度。应从当前信访工作面对的最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信访制度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关系,分析信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替代性,明确其功能定位,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湘萍  王丽 《人大建设》2013,(10):48-48
近年,郑州市金水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督促指导法检“两院”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力争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控告申诉接待工作难、涉法信访敏感的态势,2010年以来.金水区检察院在区人大常委会信访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方式,探索出“问诊式”接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坚持﹃五到位﹄切实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群众呼声的渠道。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力度,建立并落实各级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妥善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大代表如何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向来是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上海、福建、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和直辖市,包括嘉兴市的秀洲区,陆续在县(市、区)一级层面上开展以人大代表介入信访工作,接待信访人员化解信访矛盾为核心内容的活动,有的还延伸到了乡镇人大代表,有的建立了人大代表代理群众信访的制度。2008年全国人代会上,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信访接待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访是体察民情民心、观察社情民意的窗口,也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途径。区人大常委会以信访制度建设为抓手,先后制定了《区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规定》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参与区人大和区政府信访工作的意见》.规范了常委会信访工作,调动了代表参与信访的积极性,并使之与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邓亮 《时代主人》2006,(12):20-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新的社会矛盾和瓿题不断出现,人大信访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复杂。如何适应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的要求,是摆在人大信访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人大信访干部应具备“六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