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达虽未提出系统的史学理论,但他在长期的史学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史学理论,并散见其论文、专著、报告和言谈中。李达积极探讨了一系列有关的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历史学研究对象、定义、特性与内涵,历史学研究的任务,历史学的地位,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方法、史料与理论的关系等,揭示了历史学这门学科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从历史学的概念、范畴、性质、定位、基础等方面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奠基者 ,他开拓了一系列崭新的史学研究领域。本文从史料的思想来源、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史料观的特征和影响等等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梁启超史料观的结构与功能 ,指出梁启超的史料观是中西史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是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其史料观在当时具有开拓性和进步性 ,对当代治学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浅论史料与治史--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彦 《前沿》2003,(12):173-174
历史学是建立在史料学基础之上的,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对史学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史学工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养也是治史所必备的条件.本文结合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提之观点,对史料、治史和史学工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研究如何推进?从内在条件看,有若干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史料。因为历史学的研究,建筑在可靠的、新鲜的史料基础上;有重大史料发现,就会有重大史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方法。研究方法对于史学探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今电脑的广泛使用,绝大地提高了史学研究的效益,提高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但仅此还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源,就是史学评论。诚然,史学评论有优劣之分,但好的、优秀的史学评论,对史学的发展,确实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了霍林东先生的《史学与史学评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这样的感觉更深…  相似文献   

5.
现代史家从史学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与其自身浓厚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碰撞交融的时代文化氛围中,现代史家从不同的理念出发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成因各自做出了不尽相同的阐释;在对文学作品的具体运用上,现代史家主要围绕考证具体史实、反映社会风貌、探索历史人物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具体展开;从现代史家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解读及运用中,可以大致管窥到现代史家不同的治学风貌及理念,同时也对文学研究的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从研读史料中培养和提高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八种方法.认为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史学思维理论与史料研读密切配合,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付开镜 《传承》2009,(14):68-69
本文论述了从研读史料中培养和提高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八种方法。认为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史学思维理论与史料研读密切配合,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发元  刘锋 《思想战线》2002,28(1):57-62
对于跨民族史料的梳理和应用 ,前人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史料的性质所限 ,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运用多学科整合研究 ,立足于历史民族学的理论视野 ,用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 ,则可拓宽视野、更新思路 ,以此对历史上“佯黄”的共时态状况和历时态演化脉络进行分析 ,可以证明 :明代以前的“佯黄”是一个多民族集合称谓 ,而清代和当代所称的“佯黄”则是指毛南族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9.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王记录 《求索》2023,(2):62-68
乾嘉考据学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讲求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在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近代学术,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考据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乾嘉考据学的求实方法、求真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史料考证为基础,详尽占有史料、严谨考辨史料,同时根据时代变化,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陈磊 《学习与实践》2012,(7):128-133
冯天瑜先生是湖北地区著名的文化史学家,他勤于治学,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冯先生在史学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不拘一格的治学方法。在治史实践中,冯先生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历史文化语义学"来以"概念"解释历史。于史料,冯先生能以采铜于山之精神发掘原始史料和口述史料,在精密的考辨中凸显史学重实录的学格特征;于史学,又能以宏大之气魄融通义理、考据与辞章,赋予史学以新的气象。在冯先生的论著中,"学术性"与"思想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许多史学论著都是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问世的,而且,历史学的未来发展,亦将受制于这二者结合的形式、结构和基础。为此,重新认识史学界讨论多年的史、论关系,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的演进是不无裨益的。一史论关系必须置入历史认识的主客体整体网络中。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史”实际上就是历史认识(史学研究)的对象即客体。它包涵两个层次:一是指有关历史的记载与描述,如文献、古物、碑刻等等;一是人类过去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前者总是后者的表现层次,后者却是人类可以不断地加以认识、阐述的潜在层次。从历史的表现层次来看,记述历史事实的文献文物资料,已渗入了许多那个  相似文献   

13.
何星亮 《思想战线》2007,(4):115-116
杨福泉先生的新著《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民族史学和民族学界一部力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调查积累的丰厚民族学资料和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基础,对历史上纳西族和藏族的族源关系、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经贸关系、语言和文学艺术关系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唯物史观与心态史学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心态史学,在西方又称心理历史学派。这一学派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成果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理状态。作为“新史学”的一个分支,心态史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维科的《新科学》及黑格尔青年时代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帅 《传承》2010,(30):108-109
心理史学是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有利于将历史研究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充分地认识心理史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史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当前史学研究热点——生育节制问题,以《叛逆女人》为史料依据,对20世纪40年代末期节制生育运动进行探讨,阐述了这一时期节育运动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兰克式史学研究思维的限制,冷战国际史研究曾长期局限于传统史学研究这一范畴,研究方法也表现出历史描述和史料解读的单一性.但是,随着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专业化、跨学科化趋势深入发展及冷战的结束所导致的相关国家的档案的大量解密,传统的冷战史研究逐渐向“冷战史新研究”过渡.尽管目前学界对“冷战史新研究”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其已获得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同时,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冷战史新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是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面、系统、自觉地反思为鲜明特征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史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对历史和史学研究的过去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反思史学”的出现是史学思想新陈代谢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历史学的内省运动.“反思史学”是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当然,人们在思考近10年“反思史学”这一历史现象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各种看法也必然会有保守与进步、正确与错误、形而上学与辩  相似文献   

20.
陈列馆是现代监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延续历史,启迪未来,沟通社会的现实意义,是引导和促进现代监狱科学发展、有序发展、绩效发展的助推器,需要从监狱文化范畴的高度和视域来理性审视监狱陈列馆建设,坚持真实、准确、客观的基本原则,以"史学""经世"的态度,陈列和展示监狱建设与发展的专业史料,灵活地表达监狱发展的历史演绎、文化延续、经验传承等重点内容,达到教育、训练警察,研究和提升监狱建设经验的主要目的。同时,监狱陈列馆建设需要坚持文化发展规律,遵循历史事实,秉持价值方向,树立正确目标,求真务实,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