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对劳改劳教人员逃跑或刑满释放后又犯过失罪,能否从重处罚?编辑同志:对逃跑或期满释放后又犯过失罪的劳改、劳教人员,是否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一律从重处罚?一种观点认为,不论是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2.
新入所的劳教人员绝大多数心理压力较大,思想消沉,对未来缺乏信心,忧虑重重,个别人甚至对新的环境有一种恐惧感。具体表现为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侍机逃跑的欲望比较强,特别是初次劳教的人员更为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对新入所的劳教人员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安心改造。 (一)要加大认罪认错教育的力度,使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罪错,树立改造好的决心。新入所的劳教人员,部分对自己所犯罪错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自己机遇不好被公安局抓住了,有的认为自己是一时不慎犯下了过错,作劳动教养处理过重了或劳教时间判得过长,个别新入所劳教人  相似文献   

3.
防止劳教人员脱逃是劳教场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防逃呢?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防逃要“以人为本”,从“人”因素着手。作为人的因素的防脱逃措施首先就要“人(干警)”针对“人(劳教)”来进行。逃脱分子先有了脱逃的心理动机,才可能有脱逃的一些准备行为,有行为就一定会有外在表露。因此就要求我们做到能从劳教人员的一些外在表露摸清其心理动机,了解其行为动向,分析劳教人员心态,寻找他们欲逃跑的破绽。劳教人员的脱逃心理动机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不认罪错,恶性不改,留恋违法犯罪或厌恶惧怕劳动,贪图安…  相似文献   

4.
浅析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教人员自伤自残是指劳教人员伤残自己身体某一部位的行为,是劳教人员逃避惩罚、抗拒改造、逃避生产劳动、渲泄心中不满情绪的抗拒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中,有相当一批是从劳动改造、劳动教养场所逃跑或者期满释放后继续犯罪,屡教不改的。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特作如下决定:一、劳教人员逃跑的,延长劳教期限。劳教人员解除教养后三年内犯罪、逃跑后五年内犯罪的,从重处罚,并且注销本人城市户口,期满后除确实改造好的以外,一律留场就业,不得回原大中城市。其中情节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重新劳动教养或者延长劳动教养期限,并且可以注销本人城市户口,期满后一般留场就业,  相似文献   

6.
侦察过程中发生被留置审查犯罪嫌疑人逃跑的原因客现方面的原因犯罪嫌疑人方面的原因可以说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尤其那些罪行严重的,都有畏罪企图逃避打击的心理。在他们心中与其等待惩罚,不如逃跑逍遥法外;也有些犯罪嫌疑人畏惧留置审查期间有的干警滥施肉刑,为逃避皮肉之苦而逃跑。留置审查的环境条件原因主要是有些单位是诸多业务部门在一个楼内办公,多人使用一个办公室,加之来办事的人不断,既影响、分散审查人员的注意力,也容易给被审查人造成借乱逃跑的条件;另外,有些办公室,甚至留置室等建筑不够坚固,或年久失修,墙体在稍加外力的情况下就可损坏;有的窗户没有防护设施或虽有也不牢固,犯罪嫌疑人或挖洞,或跳窗,均可在看管不严的情况下逃跑。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沪高法研(1992)68号《关于未成年的劳教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三年内犯罪是否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未成年的劳教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三年内犯罪,如果犯罪时已年满十八岁的,应当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以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工作,是一项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事业,是一个重塑新人的心灵工程。劳教干警应着眼于研究劳教人员的犯罪心理结构、改造心理状态等心理活动及规律,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找出管教工作的有效办法,以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在管教工作上的使用价值。 用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劳教人员的心理结构,可以透视劳教人员的“心病”所在。从现阶段劳教人员的罪错类型分析,大致可分为财产型、滋扰型、性罪错型和吸毒型4种。财产型劳教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贪图享乐。滋扰型劳教人员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9.
<正>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的《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对于劳改犯刑满释放、劳教人员解除教养后三年内或者逃跑后五年内又犯罪的,应予从重处罚。对劳改逃跑后又犯罪或行凶报复的劳改罪犯、劳教人员从重或加重处罚,这对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改造罪犯,具有重要意义。罪刑相应是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狠抓劳教人员的“三课”教育和各种辅助教育,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达到挽救人、改造人的目的。目前,针对劳教人员在外或在教期间或多或少都存有心理问题这一特点,该所努力探索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新路子,开设了心理矫治的新课程,效果良好。 该所首先成立了由所主抓管教工作的副所长陈远新任组长,管教科长、教育科长任副组长,一、三、五大队教导员、卫生所长为成员的心理矫治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心理矫治工作原则》、《心理咨询室岗位职责》。《心理咨询员职业守则》、《劳教人员心理咨询要求》等规章制度。三是购买…  相似文献   

11.
探索心理测试和矫治在劳教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和心理矫治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用心心理学知识来测量、研究劳教人员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透视劳教人员“心病”所在,而且可以为矫正、治疗劳教人员“心病”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探索现代心理学在劳教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本文就心理测量方法、测试结果分析、心理治疗初步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劳教工作中如何实践与运用心理测试、心理矫治提出几点思考。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目前比较适宜测量劳教人员心理的是艾森克个性问卷,简称EPQ测试,该卷具有操作时间短、速度快、收效大、实用性广等优点。 EPQ测试…  相似文献   

12.
对抗型劳教人员是指不认罪错,不服管教,违规违纪,不接受劳教所教育矫治的劳教人员。虽然此类劳教人员占收容总人数的比例不大,但他们行为异常,心理偏差,反矫治特征明显,给民警的管理教育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严重影响正常的所管秩序,是劳教场所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根据我处2009年确定的64名重点劳教人员的违纪分类情况上看,其中:不服管理的29人,打架斗殴的7人,自伤白残的12人,诈病伪病的1人,其他类型的(包括所内盗窃、考试作弊等)15人。  相似文献   

13.
全面开展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司法部颁布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用一章7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  相似文献   

14.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劳教场所运用心理学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调节劳教人员情绪,矫正不正确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活动。心理矫治的历史悠久,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现代心理矫治的产生,至今也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而劳教场所把心理矫治引入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领域,只是近几年的事。在短短的几年中,经过心理矫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心理矫治工作在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系统工程中初步显现出独特的作用,对矫正劳教…  相似文献   

15.
付延印 《天津检察》2006,(5):65-65,64
犯罪嫌疑人谢某,男,37岁,某县下岗工人。谢某贷款购车从事运输,.因到期未还贷,保险公司依合同(此笔贷款由保险公司承保)准备查扣车辆。谢某指使司机李某(男,31岁)及跟车人曹某(男,27岁)驾车逃跑。保险公司人员为能得到交警的协助拦截车辆,谎称车上的人是抢劫犯。公安接报后迅速组织大量警力追赶拦截该车。谢某为逃避保险公司追债,在明知公安机关设卡拦截、示意大货车停车接受检查的情况下,仍授意李某、曹某驾车逃跑。后又亲自驾驶捷达轿车接应二人继续逃跑,并逆向行驶闯卡,造成公安执勤民警受伤(轻微伤)。谢某在逃跑过程中因驾车高速行驶,又造成后面追赶的警车与对行的其他车辆相撞,两名执行追赶任务的公安协勤人员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16.
劳教人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大多数劳教人员适应环境能力差而挫折感强,表现出经常性的心理矛盾、困惑甚至心理障碍或疾患。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是调适与矫正劳教人员各种心理问题,防范场所安全稳定、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提升劳教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已成为教育工作科学化和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劳教场所心理矫治现状的客观审视,探析进一步深化发展对策、提高其工作质量等问题作一探讨。一、现状扫描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加快了教育矫治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相似文献   

17.
王建田 《中国司法》2002,(10):23-23
创办劳教特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办特色要面向改革开放,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办特色的原则是基于劳教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法律法规决定的,在贯彻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三像”的基础上,务必做到:一是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原则;二是坚持劳教人员也是人,而且是特殊的人,要切实保障其合法权利的原则;三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四是坚持思想教育、劳动改造、环境陶冶、心理矫治、所内所外教育、自我教育等诸多内容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并融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五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正确…  相似文献   

18.
劳教单位如何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确保一方安全稳定,是劳教单位组织始终如一的重点工作。锦州市劳动教养院党委认识高、行动实,率先成立服务于劳教人员的“爱心助困基金会”对劳教人员推出“爱心助贫基金”,使这一特殊人群在特殊环境中,成为“三个代表”思想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19.
一、劳教人员惩处案件听证制度的依据及概念 劳教工作法制化是劳教工作适应我国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司法部关于深入开展劳教工作办特色的意见(试行)》,在决定给予劳教人员处分等执法活动中采取听证制,变书面审核为公开审核,让劳教人员享有充分的陈述和申辩权利是推进劳教执法工作规范化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劳教人员教育挽救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作为劳教人员收容教育的第一站,劳教人员的心理呈现出情绪不稳、适应性差、易导致人身危险性等特点。目前,在入所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中,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教育改造质量评价的体系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人所劳教人员心理矫治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需要完备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